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82节

  长孙冲站在他身后,道:“父亲,应该是韦弘机没有通知他们,故意出卖了他们。”

  长孙无忌“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长孙冲道:“杜氏那笔账,正好也算了清。他们应是故意向我们示好,只是不知苏氏,为何也被抛了出来。”

  长孙无忌沉声道:“当初先帝曾想把公主嫁给尉迟恭,那黑脸鬼不愿休妻,给拒绝了。你可知尉迟恭妻子是谁吗?”

  长孙冲道:“莫非就是始平苏氏?”

  长孙无忌道:“不错。”

  长孙冲变色道:“他们这是想将尉迟恭给牵扯进来。”

  长孙无忌摇头叹道:“尉迟恭是个没有头脑的蠢货,做事毫无顾忌,倘若他真的出来闹事,陛下可要头疼了。”

  长孙冲哼道:“让陛下头疼一下,也没什么不好,不摔个跟头,他也不会想到父亲您的好。”

  长孙无忌摇头道:“行了,这次的事总算有惊无险,明日开始,你搬出去住,我要一个人清静清静。”

  长孙冲急道:“父亲,我……”

  长孙无忌打断道:“不必说了,退下。”

第91章 四道圣旨

  次日清晨,李治接连下了几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将常朝改为五日一朝。

  群臣已经知道皇帝头疾之事,需要调养,所以并不感到奇怪,也无人这时候再上谏反对。

  第二道旨意,将高有道、卢照邻、杜易简三人调入弘文馆,担任校书郎。

  校书郎虽只是正九品上阶,却属于清官序列,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被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

  皇帝钦点三人,再结合第一道旨意,群臣隐隐都已猜到,皇帝要重用这三人了。

  第三道旨意,特旨高有道、卢照邻、杜易简,再加上弘文馆直学士元万顷、郭正一,参与五日一次的常朝。

  第四道旨意,则是将昨夜禁苑之事,交给大理寺处置,李治依然钦点狄仁杰负责此案。

  另外,李治还给王及善下达一道命令,让他去一趟鄂国公府,让尉迟恭知道,程知节有可能会去找他求情。

  对长安城大部分百姓们来说,一觉醒来,与昨日并无什么不同,照常为生计而奔波。

  大部分官员,也同样蒙在鼓里,这本就是武媚娘策划的一场针对世家的阴谋。

  就连刘仁轨这种宰相,对昨晚之事也毫无察觉,狄仁杰这个大理寺少卿就更是如此了。

  他只听说皇帝犯了头疾,心中颇为担忧,一大清早来大理寺上衙时,眉头便皱得紧紧的。

  走在大理寺回廊上时,忽见源寺丞从二堂快步走了过来,远远便朝狄仁杰招呼。

  “狄少卿,您总算来了,辛寺卿找您过去一趟。”

  狄仁杰答应了一声,随着源寺丞,来到辛茂将的办公房,敲门进去后,拱手道:“下官狄仁杰,见过寺卿。”

  辛茂将微笑道:“狄少卿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狄仁杰应了声是,找了张椅子坐下。

  辛茂将从博古架上取了茶饼,一边煮着茶,一边朝狄仁杰笑道:“狄少卿,昨夜睡的可还安好。”

  狄仁杰微微一愣,道:“下官睡的还不错。”

  辛茂将仔细观察着他表情,暗道:“看来昨夜之事,他并不清楚。”

  辛茂将是世家派系中的稳健派,坚定支持着长孙无忌,与韦氏、萧氏则关系一般。

  昨天夜里,他并未收到长孙无忌的通知。

  所以当萧锐找过来,告诉他皇帝陷入昏迷,想让他一起参与计划时,他断然拒绝。

  他虽没有参加,却是少数知情的官员,一夜都没怎么睡。

  到了清晨,皇帝派人传旨,说昨晚有两个禁军低级军官,未得命令,擅自在禁苑聚集,已被擒拿。

  那两个军官赫然是京兆杜氏、始平苏氏中人。

  辛茂将便知道昨晚之事有变。

  辛茂将微笑道:“年轻人就是睡眠好,老夫昨夜一宿未眠,只能喝点热茶,补补精神。”

  狄仁杰道:“不知辛寺卿找下官过来,所为何事?”

  辛茂将笑道:“上面派下来一个案子,好像是两个军官喝醉了酒,深夜在禁苑乱窜,被金吾卫拿获,圣人钦点狄少卿负责此案。”

  狄仁杰道:“不知那两名军官现在何处,名字叫什么?”

  辛茂将笑道:“都已经送到大理寺来了,就关在大理狱,一个叫苏胄,一个叫杜开。”

  狄仁杰皱眉道:“杜开?莫非是京兆杜氏子弟?”

  辛茂将哈哈一笑,道:“说来也巧,确实是杜氏子弟,哎,最近杜氏诸事不顺,也难怪他借酒消愁。”

  狄仁杰淡淡道:“狄某从不相信,这世上有无缘无故的巧合。”

  辛茂将眯着眼道:“世上之事,谁又说的准呢,啊,茶煮好了,狄少卿请尝尝。”

  狄仁杰离开寺卿衙后,正准备去大理狱见杜开,手下一名文吏忽然奔了过来。

  “狄少卿,有人让我将这封信交给您。”

  “什么人?”

  文吏道:“似乎是一位中贵人。”

  狄仁杰接过信一看,看完后深吸一口气。

  这封信竟是皇帝的一份密旨,旨意让他暂时不要提审苏氏和杜氏。

  狄仁杰暗道:“昨夜果然发生了什么,圣人这旨意令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知他的头疾是否好些了。”

  三月时节,风亭水榭边的水仙花都已开了花,花作白色,幽香袭人。

  一阵清脆的笑声响起。

  “阿姊,快瞧啊,那里有条大鱼。”

  “嗯,瞧见了,你把饵食给我,我要喂它。”

  李治坐在亭子里,望着不远处喂鱼的高安公主和义阳公主,心情果然舒畅了不少。

  人有时候容易被事推着走。

  李治之前虽总告诫自己,不能过于劳累,然而不知不觉,还是忙碌过了头,头疾复发。

  这次的事,也让他下定决心,以后要以身体为重,不能再像只被推着走的老鼠了。

  “呀,母亲来了。”高安公主忽然喊道。

  李治抬头一看,武媚娘果然沿着水畔,袅袅走了过来,手中还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

  她今日穿着一身低胸红裙,又在额头上点了弯月形花钿,脸上化了淡淡的妆容,比平日更显明艳动人。

  “大家今日好兴致,身体可好些了吗?”武媚娘走近后,微笑着问道。

  李治笑道:“朕的头疾其实并不严重,真要说的话,孙神医给朕诊治后,朕整个人反而轻松了许多。”

  武媚娘柔声道:“大家能放宽心,妾身也就安心了。”

  一边说着,一边从食盒中取出几样精致的糕点,都用高足铀盘盛着。

  高安公主惊喜道:“呀,有樱桃毕罗!”快步奔了过来,抓起一个便塞入嘴里,两个腮帮子鼓成了气球。

  义阳公主也走了过来,一副想要吃却又不好意思开口的样子。

  李治笑了笑,拿起两个高足盘,给她们一人一个,笑道:“拿过去吃吧?”

  两人抱着盘子,咯咯笑着,又跑到池子边玩耍去了。

  李治拉着武媚娘在旁边坐下,笑道:“皇后找朕有事吧?”

  武媚娘柔声道:“大家病刚好,妾本不该打扰,只是王文度又来信了,妾不敢不报。”

  李治道:“拿给朕瞧瞧。”

  武媚娘将密信递了过去,李治看完之后,不由暗暗诧异。

  据王文度说,苏定方看不惯程知节饮酒作乐,找程知节劝谏。

  谁知程知节不仅不听,还跟苏定方在营外打起架来。

  苏定方处处容让,程知节却得势不饶人,最终将苏定方给打伤了。

  李治看完后,总觉得有些荒诞。

  不过想到程知节现在一心求自保,做出些奇怪的事,也不足为奇了。

  这时,王伏胜走了过来,低声道:“大家,高有道他们几个,都已经在甘露殿候旨了。”

  甘露殿左右各有一间偏殿,左偏殿是平日大臣们求见皇帝时,等候的地方。

  右偏殿更加正式,殿内设有汤沐池,是皇帝赐浴的地方。

  外地州县的大臣来宫中汇报政务时,如果受到皇帝嘉奖,通常都会赐浴,甚至还有留宫宿夜的恩赐。

  高有道几人此刻就站在右偏殿。

  殿内装潢了一番,左右摆了六张桌案,正北面的御案之上,堆满了诰书奏章。

  杜易简微感忐忑,低声道:“高兄,卢兄,你们说陛下召我们过来,是为何事?”

  卢照邻微微一笑,眼中亮光轻闪。

  他被任命为校书郎时,卢承庆特意找他深谈一番。

  按照卢承庆的猜测,皇帝很可能会让他们三个参预机要。

  卢照邻当时只觉难以相信,他们刚刚入仕的进士,人微品低,毫无执政经验,怎可能获得如此重用?

  卢承庆却道:“正因你们品级低,陛下才选择你们。陛下头疾复发,无法像以前一样处理朝政,自然需要有人帮忙,你觉得陛下可以选谁呢?”

  卢照邻迟疑道:“陛下可以选清流派官员呀?”

  卢承庆摇头道:“陛下已经扶持清流派占据两省,倘若再把批阅奏章的权力,也分给清流派,他们权力就难以控制了。”

首节 上一节 8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