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29节

  李治点了点头,正要问天水仙哥在哪座青楼,忽然猛地惊觉,侧头瞥了武媚娘一眼。

  她看起来似乎正在专心致志的欣赏天水仙哥的舞蹈,然而她的眉毛却挑的很高,显然情绪不太好。

  李治微微一笑,不再多问,也欣赏起天水仙哥的舞姿。

  只见她的舞姿在不断变化,时而柔曼典雅,映衬着腾跃之态,时而鸿惊燕飞,烘托着惊雷之势。

  这时,李治另一边,有两个男子望着天水仙哥的舞姿,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一人感叹道:“唉,真美啊,只怕已不逊色于宫中那些嫔妃娘子了,我要能见她一面,这辈子算值了。”

  另一人似乎还保留几分理智,点评道:“美则美矣,不过肯定比不上宫中那位贵妃殿下,据说贵妃殿下的舞,才是真正的仙舞。”

  “那倒也是,荥阳郑氏随便一女子,都是罕有的美人,贵妃殿下是荥阳郑氏第一美人,自然不凡。听说皇后殿下比贵妃殿下更美,也不知她的舞姿又如何?”

  那理智男子低声道:“嘿嘿,这你就想错了吧,皇后殿下美则美矣,却并不擅蹈舞。”

  “你如何知道?”

  “嘿嘿,我一个远房表兄可是在宫中……”

  两人虽喝醉了,也不敢大声议论宫廷之事,声音越来越低,渐不可闻。

  不过因离的近,前面那些话,还是传入李治和武媚娘的耳中。

  李治瞥了武媚娘一眼,见她脸色比刚才更加难看,便道:“媚娘,咱们回去吧。”

  武媚娘点点头,低声“嗯”了一声。

  两人很快坐着马车,朝皇宫返回。

  一路之上,李治故意说了些笑话逗她开心,武媚娘情绪似乎恢复了些,和李治有说有笑。

  然而当回到皇宫,她与李治分手,回到立政殿后,一张脸顿时阴沉了下来。

  她一言不发的坐在榻上,似在沉思,殿内下人们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喘。

  李显原本还准备进来请安,刚迈步进入殿内,就察觉到不对劲,急忙转身,一溜烟就跑了。

  过了好半晌,武媚娘终于开口了,朝张多海道:“去把众艺台和教坊司的名册,给吾拿来。”

  张多海急忙答应了,飞一般离去,不到两刻钟,又飞一般回来了,满头大汗。

  武媚娘拿着名册,又取了玉笔,一边翻看,一边在上面勾画,有时候,一次勾一整页。

  不一会,她便在上面勾了两百多个名字,吩咐道:“传吾旨意,明日让这些人,辰时之前,全部在彩丝殿侯见。”

  张多海领命去了。

  对李治来说,这次的上元节等会,不过是小小消遣,放松一下心情罢了。

  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那位自尊心极高的皇后,因为此事,受到很大的刺激。

  杜正伦之事也已经解决,李治如今的精力,又回到倭国上面。

  倭国使节这次来大唐朝拜,送上贡品,李治也答应派人前往倭国,跟他们谈判,只要谈得拢,就可以不打倭国。

  如今已过了上元节,各国使节都开始返回本国。

  鸿胪寺也传来消息,倭国使节似乎也打算返回了,他们希望带着大唐使节一起回倭国。

  关于战争赔款的事情,李治极为看重,这是消灭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使节人选上,他非常慎重。

  一个优秀的外交官,是能够凭着一张嘴,为本国谋求最大的利益,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战争。

  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张柬之,他能言善辩,又不卑不吭,尤其是他对蛮夷态度,甚合李治脾胃。

  不过这次出使的是倭国,一个毫无底线的国家,李治并不想让张柬之冒险。

  除张柬之外,李治一时也想不到好的人选,故而他最终下了一道旨意,让官员们毛遂自荐。

  危险有时候也是机遇,李治希望借这个机会,发现更多的年轻人才。

第379章 武则天献舞

  平康坊,清风楼。

  赵持满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喝着酒,一边注视着对面春风楼三楼偏西的一扇窗户。

  忽听“咚咚咚”的脚步声响,长孙诠快步来到二楼,目光一闪,很快发现了赵持满,大步走了过来。

  “就知道你在这里。”长孙诠来到赵持满对面坐下。

  赵持满忙道:“我见衙里没什么事,就提前下衙了,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长孙诠瞥了一眼对面的春风楼,沉声道:“持满,我年纪比你小,按理来说,不该说你。不过她毕竟只是个青楼舞女……”

  赵持满低下了头,道:“您不必说了,我都知道。”

  长孙诠沉声道:“昨日陛下下了一道旨意,要挑选一名使节,出使倭国。大兄和我,都希望你接下此事。”

  赵持满微微一愣,道:“出使倭国?”

  长孙诠道:“不错,陛下已经同意与倭人谈判,让倭人赔偿我们一笔战争损失。”

  赵持满皱眉道:“我不明白,既然已经打了胜仗,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倭国,还要与他们谈判?”

  长孙诠缓缓道:“我也问过大兄这个问题,大兄说了,倭国没那么容易打下,陛下心中必有长远之策。”

  赵持满沉默了一会,道:“若是让我行军打仗,我绝无二话。可谈判这种事,并非我所长。”

  长孙诠给他倒了杯酒,道:“大兄说了,陛下此次让官员自荐,正是为了挑选人才。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赵持满望着杯中酒,却没有做声。

  长孙诠道:“大兄正在谋划,将你姨父调回长安,你若是能做成此事,必定对大兄的谋划有所助益。”

  赵持满的姨父是韩瑷,当初长孙无忌被罢官,韩瑷和来济都被贬到地方。

  这两人都是受长孙无忌牵连,故而长孙无忌对他们心存愧疚。

  以前他有心帮他们,却也无能为力。

  如今朝局出现转机,尤其是杜正伦的事,很可能让皇帝心态出现变化。

  长孙无忌觉得机会来了,便想利用赵持满,将韩瑷调回长安。

  赵持满聪慧之人,哪能不明白这中间的关系,却依然没有做声。

  长孙诠望着他,道:“持满,你不愿意帮你姨父吗?”

  赵持满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此事我可以答应,但我也有一个条件。”

  长孙诠道:“你说。”

  赵持满沉声道:“事成之后,希望小舅能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赵持满侧头望着春风楼,道:“我想纳绛真为妾,希望舅父帮我去向母亲分说。”

  长孙诠微微一愣,道:“你说的绛真,就是那个叫天水仙哥的舞姬?”

  赵持满点头。

  长孙诠皱眉道:“持满,她出身不正,你若是纳她为妾,必定引人闲话,这于你仕途不利。”

  赵持满盯着他,道:“听说小舅当年犯错,导致河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为做弥补,甘愿违背律法,谋夺朝廷税银,请问这种行为,对您的仕途有利吗?”

  长孙诠摇头道:“我那是良心不安,跟你情况不同。”

  赵持满一字字道:“她为了我,抛弃一切,不惜流落风尘,也要跟到长安,我若弃之不顾,这辈子也会良心不安!”

  长孙诠怔了怔,沉默半晌,叹道:“你既执意如此,我也无话可说,我答应你就是。”

  赵持满欣喜道:“多谢小舅。”

  长孙诠望着他,道:“话说在前头,朝中官员,想要争夺这个使节位置的人可不少,你未必能够得到。”

  赵持满目光灼灼的道:“还请小舅详细为我说明一下,有哪些人会成为我的竞争对手?”

  长孙诠缓缓道:“目前去鸿胪寺毛遂自荐的官员名单中,一共有三个人,对你威胁最大!”

  赵持满道:“哪三人?”

  长孙诠微笑道:“第一人你也认识,禁苑狩猎时跟你交过手。”

  赵持满目光一闪:“韦待价?”

  长孙诠道:“正是他。第二人,名叫骆宾王,李敬玄的门生。此人是去年登科的进士,虽不是前三甲,却被陛下留在长安,在秘书监任职,说明陛下也很中意此人。”

  赵持满点头道:“最后一个呢?”

  长孙诠沉声道:“此人叫李峤,是永徽九年的进士,而且是第三甲,初授安定县尉,去年任期满,根据四年考评,升为鸿胪寺主簿。”

  “此人言辞锋利,锐意十足,据说很受张柬之的赏识,又是鸿胪寺官员,大兄说了,此人最有可能被选中。”

  赵持满沉思了一会,问道:“陛下挑选使节,可有什么标准?”

  长孙诠道:“没有。两日之后,陛下会召所有自荐之人,入殿考核。”

  赵持满深吸一口气,道:“小舅放心,持满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到这个机会!”

  次日一大清早,赵持满便去了鸿胪寺,申请出使倭国。

  当天下午,下衙之后,他又来到姜恪的府邸拜见。

  姜恪将他请入府中,茶毕,微笑道:“赵兄今日怎么有空,来拜访我?”

  赵持满道:“你马上要离开长安了吧?”

  姜恪道:“是的,明日就走。”

  赵持满站起身,长身一躬,道:“赵某想请姜兄帮一个忙。”

  姜恪一脸诧异的望着他。

  两人皆出身天水,齐名于世。

  因此,赵持满一直对他有竞争意识,两人以前见面时,赵持满基本上都没什么好话。

  却不想,他今日竟会主动服软。

  姜恪一向对他颇为佩服,过去扶起他,道:“赵兄有什么要求,尽管直言便是。”

  赵持满道:“我想请教姜兄一件事。”

首节 上一节 429/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