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92节
李吉也露出兴奋的表情,道:“不错,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你觉得呢?”
贺兰敏之道:“你想怎么做?”
李吉道:“你我直接从军,你母亲不会允许,我八叔也不会同意。不过咱们可以负责后方调度。”
贺兰敏之若有所思道:“运粮草吗?”
李吉笑道:“不,咱们设法迁调到莱州!往年在辽东用兵,都是以营州为主,莱州为辅。咱们在莱州做官,不就可以参与到战事中,又没有风险吗?”
贺兰敏之一拍大腿,道:“不错,我就说去莱州当个县尉,我母亲也找不到理由反对!”
李吉提醒道:“重要的不是贺兰兄母亲的反应,而是皇后殿下的反应。”
贺兰敏之愣道:“你是让我请示姨母?”
李吉点头道:“你我要调去莱州,也不是想调就行的,必须有人在陛下面前说话。”
贺兰敏之道:“这应该很容易吧?”
李吉叹道:“没那么容易。其实我一直在跟大皇子通信,我还拜托他,向陛下请旨,调我去莱州,只可惜……”
贺兰敏之惊道:“陛下没有同意?”
李吉苦笑道:“陛下把我八叔找了过去,我本以来八叔会同意,谁知他却激烈反对。”
越王李贞目前是李吉的恤孤人,类似后世的监护人,在李吉及冠之前,大部分的事,都要听李贞的。
贺兰敏之道:“不过去莱州而已,又没什么危险,他干嘛不让你去?”
李吉低着头道:“八叔希望我留在长安,留在陛下身边,免得惹进什么麻烦。”
贺兰敏之顿时明白了。
越王是怕李吉卷入什么谋反之事,虽然这种可能性极低,但他毕竟是亲王,很容易被其他心怀叵测之人,拖下水中。
贺兰敏之笑道:“我算明白了,你跟我说那么多,就是希望我向姨母求情,放你去莱州!”
李吉给他倒了杯茶,道:“陛下虽信任八叔,但更信任皇后殿下,也只有皇后殿下,能放你我出去了。”
贺兰敏之喝了口茶,陷入了沉默。
李吉忙问:“你觉得皇后殿下不会同意吗?”
贺兰敏之道:“那倒不是,我姨母的性子,可不像一般女人那般啰嗦,只要知道我想要为国效力,她肯定会支持。”
李吉道:“这不是很好吗?你为何露出为难之色?”
贺兰敏之皱眉道:“姨母刚放我出来,我暂时没法入宫,该怎么向姨母提及此事呢?”
李吉道:“托别人不行吗?比如你三姨母?”
贺兰敏之摆手道:“不行不行,三姨母肯定会告诉母亲,母亲定会从中作梗。”
李吉心中一动,道:“可以请你妹子帮忙啊!”
贺兰敏之将杯中茶一饮而尽,笑道:“差点把她给忘了。她最近很讨姨母欢心,正是合适人选!”
第355章 高安公主越来越可靠了
“不行,我才不去帮你说!”
“为什么,你兄长我可是替国家效力,你必须支持我才对啊!”
“我才不管,莱州那么远,你去了之后,人家都见不到你了。”
“哎,小柔,咱们都不是孩子了,别说孩子话。乖,替我入宫向姨母提一下此事,等我从莱州回来,一定给你带礼物!”
贺兰敏柔眨了眨眼,道:“你一边说我不是孩子了,一边又把我当孩子哄!兄长,人家现在可没那么好哄了哟。”
贺兰敏之皱眉道:“那你想要什么,才肯帮我?”
贺兰敏柔凝望着他,道:“我只要你在长安陪着我。”
贺兰敏之烦躁的摸了摸后脑勺,道:“你怎么越来越像母亲了,啰里啰嗦,大健儿志在四方,这你都不懂吗?”
贺兰敏柔撅了撅嘴,道:“我生气了,你去找别人帮忙吧。”推门离开了屋子。
“哎,小柔?小柔!不帮忙可以,可不能告诉母亲啊!”
……
墨佳轩中,贺兰敏之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事情就是这样,那丫头长大了,翅膀硬了,嘿,竟不听我的话了!”
李吉一言不发的望着他,脸色有些古怪。
贺兰敏之放下茶杯,道:“干嘛,我已经尽力求她了,这可不能怪我!”
李吉抚了抚额,无奈的道:“我说贺兰兄,你把那叫求吗?”
贺兰敏之皱眉道:“我以前叫她做什么事,都是那样的啊。”
李吉苦笑道:“我都有点羡慕你有这么好的一个妹子了。”
贺兰敏之哼道:“哪里好了?以前明明那么听话,让她干嘛就干嘛,现在才刚长大一点,就不听我的了。”
李吉沉默了一会,沉声道:“贺兰兄,我要去莱州可是认真的!”
贺兰敏之瞪眼道:“我也是认真的啊!”
李吉盯着他:“既是认真,那就该想尽办法,达成目的。”
贺兰敏之搔了搔头,道:“那我再去求求她?”
“你准备怎么求?”
“放低姿态,跟她说几句软话,料来她会答应吧。”
李吉摇头道:“我看不能指望你来出主意了。”
“喂,你这话什么意思啊?”贺兰敏之抗议道。
李吉无视抗议,沉吟了片刻,说道:“令妹平日有什么爱好吗?”
贺兰敏之皱紧眉头,苦苦思索。
李吉面无表情道:“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贺兰敏之争辩道:“谁说我不知道了?我想起来了,她喜欢水,对了,还喜欢亲自划船。”
李吉道:“还有呢?”
贺兰敏之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李吉这次没有打扰他。
过了良久,贺兰敏之目光一闪,以拳击掌。
“我想起来了,她前阵子在学琴,弹的还有点意思,后来我找她一问,才知她弹的曲子叫飞鹤玉霄,是一个叫司马承祯的人创作的曲子。我找她聊了几句,发现她很欣赏此人,似乎很想听他亲自弹奏一曲。”
李吉眼中露出讶色,道:“竟是飞鹤玉霄?”
贺兰敏之惊奇道:“李兄也知道此曲吗?”
李吉嘴角多了一抹微笑,道:“听人提过,也听人弹奏过。”
他是听高安公主提起此事。
高安公主将她跟李治对赌的事说了,说到司马承祯当道士时,气的直咬牙,都怪此人,害她不能在上巳节出去玩。
贺兰敏之笑道:“那就正好,咱们去找那司马承祯过来,给小妹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她料来不会再拒绝咱们的事了。”
“恐怕不行,听说那司马承祯去当道士了。”李吉摇了摇头。
贺兰敏之失声道:“什么?”
“不过我想到另一个办法,应该也能满足令妹心愿。对了,令妹最近可要入宫吗?”
贺兰敏之道:“再过几日,不就是端午了吗,姨母肯定会设宴,她应该会跟母亲一起入宫参加。”
……
按照天干地支,每年第五个月为午月。
“端”有初始之意,故而五月初五,称为端午,端午节也因此得名。
隋唐以前,端午节风俗主要以祭祀天地,驱恶退灾为主。
到了唐朝,端午节则演变成娱乐节日。
这一日,全国放假一天,皇帝会在承庆殿设宴招待群臣,大家一起吃粽子。
这个时期的粽子又叫“角黍”。
要想吃到粽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按照传统,宴会时,尚食局会做大量的粉团粽子,贮于金盘之中,又以小角造弓子,比一般的弓要小很多,纤妙可爱。
大臣们一人拿一柄小弓,相隔十步,架箭射盘中粉团粽子,中者得食。
因为粉团粽子滑腻难射,文官想吃一个粽子是很困难的,通常都被武将饱食。
幸好活动不止这一个,后面还有作诗、猜字、蹈舞等活动,优秀者可食粽。
唐朝的节日很多,李治一开始过节时,都是露个脸便离开。
如今也慢慢习惯,跟群臣一起庆贺节日,因为这样的日常互动,不仅可以减缓平日工作的压力,也能增进君臣之间的关系。
每次李治设大宴时,武媚娘也会在后宫设小宴,邀请长安命妇,大家共庆佳节。
武媚娘每次设宴的地点经常变动,这次是在观云殿设宴。
此殿有一座露天高楼,最适合天气好的时候饮宴。
众命妇可以一边畅谈饮茶,一边欣赏天空美景,有如置身山巅,心情会格外畅快。
贺兰敏柔随着武顺、武如意一起参宴,她要到年底才及笄,故而坐在小孩那一桌。
说是一桌,其实是很多张桌案拼接而成,围成四方小环,大家面对面而坐罢了。
同桌的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少女,贺兰敏柔年纪算是最大的,所以尽量关照那些年幼的少女或女童。
以往这种宴会,也不是没有年纪太小的女童,因为看到太多生人而哭泣起来。
贺兰敏柔只要看到哪个小女童露出畏缩害怕的神色,就会温言细语的朝她问话。
这些孩子都是大家出身,年纪虽小,却也知书达理,会规规矩矩的回她的话。
在她安抚之下,只需几句话,那些小女童就会放松下来,开始显露活泼的一面。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