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70节
金燕不愿与这些人多话,见道琛接过话头,便后退到道琛身后,一言不发,暗中观察三国使节。
几人之中,奚使的唐语说的最流利,话却最少。
这也不奇怪。
当初契丹联合高句丽作乱,有一部分奚人也参与其中。
虽然奚王后来将作乱之人的头颅,送到了营州都督府,弥补了过失。
但经过这一战,辽东各国,都从契丹劫掠了大量奴隶和牛羊牲畜,只有奚人什么也没得到,还自伤了元气,得罪唐朝,实力大为衰退。
在辽东地区,一个部落的强大由两点决定,第一是自身的实力,第二是与大唐的关系。
奚人如今两点都居于末端,在辽东的地位大为下降。
这种各国议会上,他自然没什么话语权了。
契丹一战,室韦和靺鞨得利最大。
当契丹主力防备唐军时,他们便趁虚而入,大举袭击了契丹部落。
他们两国再加上东突厥,加起来劫掠的牛羊人口,几乎占据一半,极大的扩充了三国实力。
这种劫掠大唐也是默许的。
就像吐蕃之战时,六诏联军将大量吐蕃人畜,劫掠回国,大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的辽东各国之中,以室韦、靺鞨两国最强,故而两国使节说话的声音也最大。
金燕静静站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听了一阵,不由大为诧异。
他们竟然在商议着,劝说大唐皇帝,对高句丽出兵!
靺鞨想要攻打高句丽,那可以理解,因为靺鞨与高句丽争端一百多年,称得上血海深仇。
只不过,高句丽实力更强,扶持靺鞨内部的白山部,让白山靺鞨成为靺鞨各部首领。
靺鞨也因此成为高句丽的小弟,跟着高句丽对抗大唐,欺负新罗。
直到数年前,大唐击败高句丽,白山靺鞨因为跟着高句丽,损失惨重。
靺鞨内部的粟末部崛起,成为新的靺鞨首领,带着靺鞨臣服于大唐。
粟末靺鞨与高句丽有血仇,如今再次掌控靺鞨各部,便想夺回被高句丽占领的地盘,洗刷耻辱。
然而仅凭他们,根本无法单吃高句丽,就算加上室韦、奚族,也很难取胜。
所以他们便想劝说大唐出兵。
到时候就算土地归了大唐,他们也能像对付契丹一样,咬上一口肥肉,得到大量人口牲畜,提高自家实力。
正因如此,靺鞨使节和室韦使节讨论的唾沫直飞,奚国使节虽很少发言,却也兴致勃勃。
金燕感到奇怪的是,道琛竟然也跟这帮人一样,讨论的兴高采烈。
百济正在内乱,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参与对外战事?
第341章 游说大唐
金燕一直没有做声,默默在一旁听着。
过了半晌,道琛几人谈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金燕这才向道琛问道:“您怎么跟靺鞨、室韦讨论起攻打高句丽的事了,咱们眼下敌人,不是义慈吗?”
道琛走到案后坐下,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用百济语道:“公主有所不知,刚才你不在的时候,这里出了些情况。”
金燕道:“什么情况?”
道琛沉着脸,道:“吐蕃使节、天竺各国使节、西域各国使节,一起向大唐皇帝请命,说大食王残暴不仁,肆意征伐他国。希望大唐发仁义之师,领导各国,共击大食!”
金燕皱了皱眉,道:“他们是怕大食入侵,故而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无非想利用大唐,牵制大食。”
道琛道:“这是很显然的事,如果大唐皇帝真的派军队对付大食,这对咱们可没好处!”
金燕点了点头。
倘若大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西边,自然没太多精力干涉辽东之事了。
道琛道:“所以我们需要支持靺鞨、室韦,请求大唐关注高句丽的威胁。大唐要灭高句丽,只能先帮我们消灭义慈,如此才能夹击高句丽,你明白了吗?”
金燕听到此处,也不得不佩服道琛考量深远。
其实对她来说,也害怕皇帝在卑路斯的蛊惑下,将目光放在西域,不再管百济。
两人在内领府内部,也一直在暗暗较着劲。
“那皇帝陛下是怎么答复他们的呢?”金燕问。
道琛道:“大唐皇帝并没有答应他们。”
金燕笑道:“既是如此,您还担心什么呢?”
道琛沉声道:“听靺鞨使节说,永徽七年,波斯王子也来到长安,请求大唐出兵大食,被大唐皇帝直接拒绝。这次大唐皇帝虽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拒绝,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金燕听了后,心中一惊。
道琛嘴里的波斯王子,此刻就在内领府,只怕是他长期劝说,这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皇帝陛下去了何处?”她抬头四处望了望。
道琛道:“与吐蕃使节交谈之后,带着几名大臣去了偏殿。听说吐蕃人正在与天竺联手,对抗大食,大唐皇帝可能是想与手下大臣们,商议一下这件事。”
金燕抬头望着通往偏殿的侧门,一脸担忧。
在内领府时,她就一直关注天竺情况,只可惜去百济后,便断了消息,也不知天竺情况如何。
倘若大食人真的攻入天竺腹地,只怕皇帝陛下不会置之不理。
……
承庆殿,偏殿。
李治高坐在龙椅上,军方重要成员李勣、程知节、尉迟恭、薛仁贵、裴行俭全都坐在下手。
众人都全神贯注,听着王玄策讲述天竺的情况。
只听王玄策道:“去年八月,大食人向信德国发起过一次猛烈的攻击,水路并进。”
“南天竺协助信德军守水路,吐蕃人则帮助信德人镇守陆路进攻。”
“在吐蕃人的帮助下,大食人陆路进军很不顺利,攻打一座城池时,久攻不下。”
“吐蕃钦陵瞅准机会,亲自率领两万吐蕃军,出城反击,大败大食人。随后一路追击,节节获胜。”
“然而另一边,大食人的水军,却击败了南天竺和信德军。一路直奔信德国的都城。”
“信德军在没有通知吐蕃人的情况下,直接撤回都城,导致大食人的水军切断吐蕃人后路。”
“被钦陵击败的大食军,又调过头来,夹击钦陵的吐蕃军队。双方血战了两日,钦陵派人向信德和南天竺求救,两军却龟缩不出,没有参战。”
“最终钦陵的吐蕃军死伤惨重,钦陵死战得以突围,只剩下三千残军,撤回到信德都城。”
李治听到此处,摸了摸下巴,道:“也就是说,吐蕃人让天竺人给坑了?”
王玄策愣了一下,道:“陛下圣明,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尉迟恭骂道:“他娘的,天竺人这般打仗,就算咱们唐军去了,只怕也要输!”
李勣捻须道:“由此可见,陛下当初没有派兵去天竺,是正确的选择。”
薛仁贵低沉着声音,道:“吐蕃人毕竟是被咱们给说动,才援助天竺人,也难怪他们来讨要说法了。”
程知节眯着眼道:“薛将军忒也老实了,吐蕃人精着呢,他们出兵是怕大食灭了信德,下一个目标是他们,这才出兵。”
尉迟恭笑道:“不错,他们故意说是咱们害他们损兵折将,让咱们放了禄东赞做补偿,想得到美。”
李治目光看向李勣。
“李公以为如何?”
李勣捻须笑道:“陛下,依臣来看,吐蕃人其实是故意开一个高条件,等咱们拒绝,再提个简单条件,咱们就不会拒绝了。”
李治目光一闪:“怎么讲?”
李勣道:“天竺的战事,无论是谁的责任,都已经无关紧要。眼下局面是,吐蕃人元气大伤,我大唐要消灭它,易如反掌。”
李治听了后,怔住了。
还是这些老将心黑手狠,蛊惑吐蕃人去跟大食人打仗,结果打输之后,还想着灭了人家。
王玄策沉声道:“眼下落井下石,攻打吐蕃,有损我大唐声誉,也容易引起昆藏人的反抗!”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王副都护稍安勿躁,老夫只是将眼下情况讲明,让陛下清楚,并未说要攻打吐蕃。”
王玄策不做声了。
李勣接着道:“吐蕃人怕我们趁机吞并他们,故而派使节过来,试图让我们产生愧疚感,再顺势让我们释放禄东赞。”
“倘若我们不答应,他们还会提出一个容易的条件。如此一来,我大唐被他们牵住鼻子,不会再考虑攻打吐蕃了。”
李治点点头。
国家之间,不存在仁义道德,一切应以本国利益为重,才是对本国百姓最大的负责。
所以在面对吐蕃人时,他确实没必要心生愧疚心理。
李治沉声道:“李公以为,他们接下来会提什么条件?”
李勣道:“眼下大食军队已包围信德都城,吐蕃人定会提出,让我大唐出兵相助,若是我们不出兵,他们也会撤退,将信德拱手让给大食人。”
李治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圈。
“诸卿以为,是否要出兵天竺?”
“臣不支持出兵。”
“臣也一样!”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李勣、尉迟恭、程知节和薛仁贵一致反对。
王玄策嘴唇颤动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臣附议。”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