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8节

  孙思邈的长寿方法,李治也问过,非常复杂,用了多种方法,混合使用,并非某种特定方法。

  比如注重饮食搭配、严格作息时间、学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活动,另外还有一些搓揉身体的小活动,再就是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

  总而言之,孙思邈的法子很难学习。

  李治道:“长寿村流传的法子是怎样的?”

  武媚娘面色微红,道:“是一种吐纳方法,而且还要配合一种奇怪的姿势。”

  李治忙问什么姿势,武媚娘便取出一本小册子,给他看了。

  里面有四张人体图,姿势果然奇怪,甚至有几分羞耻。

  其中一种甚至要倒转身子,和后世的瑜伽有几分类似。

  李治奇道:“这法子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武媚娘道:“妾身听张钟提过,说最先发现长寿村的是一位六朝(南北朝)时期的奇人隐士,当时住在长寿村,是为躲避战祸,此秘方便是那位奇人传下来的。”

  李治点了点头。

  这法子虽古怪了点,却比孙思邈的法子简单多了。

  武媚娘微笑道:“九郎,先让妾身用这法子试一下,倘若无有问题,你再试试。”

  李治点头笑道,“也好。”

  次日清晨,李治朦胧间,朝旁边搂了一下,却抱了个空,

  睁开双眼,抬头一看,只见武媚娘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梳妆,长长的秀发披散在脑后。

  李治揉了揉脸颊,坐起身,问道:“媚娘,什么时辰了?”

  武媚娘转头笑道:“刚过辰时,今日并非朝日,陛下可再睡一会。”

  李治摇头道:“不睡了,薛仁贵应该是昨夜到的长安,今日一大清早,就会来面圣了,朕要去见见他。”

  武媚娘起身伺候李治穿衣,关切道:“陛下,是不是昆藏那边,又出什么情况了?”

  李治伸开双手,道:“昆藏已经慢慢稳定了,是天竺那边出了情况,十一月末,大食人便已经攻入天竺了。”

  武媚娘略一迟疑,道:“陛下,倘若大食人占据天竺后,对昆藏便形成包围态势,那可就不妙了。”

  李治听了后,微微一笑。

  光从地图来看,占据天竺后,大食人确实可以攻打昆藏。

  然而只要去过两地边境,就会知道,昆藏地区对天竺的地形优势,比对大唐还要大。

  当初大唐为了打下吐蕃,可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如今拥有这片占据高原的广袤地区,同样对天竺和大食形成优势。

  只要安抚好昆藏地区的羌族,不生内乱,便会是大唐西边最坚固的堡垒。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避免天竺被大食吞并,对大唐来说也是有利的。

  大唐虽与大食签订契约,对方用兵天竺时,大唐不得出兵干扰。

  但大食人在归还康国时,暗地里耍了不少花招,要不是裴行俭用计,现在都未必能帮康国复国。

  李治自然不会对大食人客气,虽不能明着违反契约,暗地里下绊子,那是不能少的。

  “媚娘,咱们毕竟跟大食有契约,总不能明着违反约定吧?”李治故意说道。

  武媚娘打量着他表情,会心一笑,道:“陛下说的是,所以咱们不明着违约,背地里可以偷偷帮助天竺。”

  李治道:“怎么帮?”

  武媚娘沉吟了一会,道:“咱们可以在与小勃律国的边境处,驻扎一支重兵,如此便能分散大食人兵力,让他们无法全力攻打天竺!”

  李治笑而不语。

  武媚娘毕竟对西域的地图不太了解,用这种方法,是不可能阻止大食对天竺的入侵的。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说的不对吗?”

  李治缓缓道:“媚娘,你有空可以看一下西域地图,大食人要攻打天竺,可不仅仅能从陆地进军,还能走海路进攻!”

  武媚娘详细询问,李治便命人传来纸笔,简略画了张地图,向她说明。

  两人闲谈一阵后,一起用过早膳,李治离开了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准备面见薛仁贵。

  薛仁贵果然一大清早就来面圣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苏毗蓝雅。

  李治在甘露殿接见二人后,命蓝雅去拜见武媚娘,带着薛仁贵来到神龙殿。

  薛仁贵已有两年多没有回长安,晒黑了不少,脸上又增了几分刚毅沉稳之色。

  攻打吐蕃的这段经历,显然也让他成长了不少。

  李治先向薛仁贵问起昆藏情况。

  薛仁贵答道:“幸亏陛下把王玄策派给了臣,否则臣还真有些手忙脚乱。”

  李治笑道:“他能帮上忙吗?”

  薛仁贵肃然道:“若是论行军打仗,臣自信不输给王将军,不过论起调解各族矛盾,臣拍马也赶不上王将军。”

  王玄策不仅能打,还能说。

  他身为一个外交官,很善于跟外族打交道,又很有语言天赋,两个月内,就将羌族语言学了个大概。

  他自从被调到昆藏地区后,就变成了救火队长,每次薛仁贵跟别人谈崩了,都是他去安抚对方。

  薛仁贵一开始还觉得他过于软弱,后来接触久了,才发现王玄策安抚对方时,并非一味退步,而是用道理和利害关系,说服对方,并未让大唐利益受损。

  王玄策应对外族的手段,灵活多变,当遇到得寸进的部落,也会展露强硬的一面。

  薛仁贵与他相处的越久,越佩服他的能耐,几乎各种大事,都找他商议。

  “陛下,昆藏地区能慢慢趋于稳定,臣不敢居功,当以王将军和文成公主殿下,居于首功!”

  李治笑道:“他们有功劳,朕自然会嘉奖。你能谦虚自持,不与手下争功,这很好,朕没有看错你!”

  薛仁贵长身一躬,道:“臣的一切都是陛下赐予的,只盼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回报陛下恩情。”

  李治伸手将他扶了起来,道:“好了,再跟朕说说大食与天竺的情况吧。”

  薛仁贵面色一正,道:“陛下,天竺形势岌岌可危。”

  李治忙问:“详细说说,眼下到底什么情况?”

  薛仁贵抬头看了一眼神龙殿墙壁上挂着的那幅大舆图,只可惜上面只有吐蕃,并未标注天竺。

  “陛下,臣还是先跟您说一下天竺内部的情况吧。”薛仁贵从袖中取出一份小些的地图,解释道:“这是王将军亲自测绘的天竺地图。”

  李治低头一看,王玄策画的不错,果然是个冰淇淋形状。

  而且他还将印度西边的大食国也画了进来。

  薛仁贵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道:“陛下,天竺地区,眼下分为三股势力,一股是钦陵占据的东北地区,与昆藏相邻,他们已重新建国,依然取名吐蕃。”

  李治道:“赞普是谁?”

  薛仁贵道:“依然是芒松芒赞,不过这小赞普已完全被架空,权力由禄东赞的三个儿子掌控。”

  李治点点头,道:“以后咱们就叫它后吐蕃吧。”

  薛仁贵应了一声,道:“除了后吐蕃外,西北方向,还有一股天竺势力,以信德国为首,另有很多小国臣服他们。”

  李治盯着薛仁贵指的方向看了一下。

  这个地方应该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地区,由印度河孕育出的一众国家。

  信德国临近海域,与大食国隔海相望。

  薛仁贵道:“钦陵刚入侵天竺时,信德国王臣服吐蕃,后来见吐蕃被我大唐击败,便不再理会后吐蕃,自己当了盟主。”

  李治道:“钦陵没有讨伐他们吗?”

  薛仁贵道:“后吐蕃的军队,大多是吐蕃子民,逃到天竺后,士气低落,自保尚且不足,更难以主动出击了。”

  “最近这一年来,后吐蕃一直都在训练士卒,恢复士气,臣琢磨着,如果大食不选此时进攻的话,明年后吐蕃就会征讨天竺其他地区。”

  李治目光一闪,道:“大食人应该也是看到这一点,才选择这时候进攻!”

  薛仁贵道:“陛下所言极是。至于南方的天竺各国,都是一些小国,一盘散沙,不成气候。”

  李治目视着地图的西北方向,道:“大食人要进攻天竺的话,应该选择从信德进攻吧?”

  薛仁贵道:“是的,信德国王极为器重一个叫因哈的波斯人,任其为国相。”

  李治微微一愣:“波斯人?”

  薛仁贵道:“是的,那波斯人暗中培养很多海盗,专门在海上劫掠大食国的商人,替国王获得了大量财富。”

  李治沉吟片刻,命人把卑路斯召了过来,朝他问道:“卑卿,你知道一个叫因哈的波斯人吗?”

  卑路斯愣了一下,摇头道:“臣并未听说此人。”

  李治缓缓道:“他是一个波斯人,在天竺一个叫信德的国家,担任国相。”

  卑路斯叹了口气,道:“那就不奇怪了,当初我们波斯国灭亡时,很多波斯人漂洋过海,逃到天竺北部地区。”

  李治笑道:“如果你再派人去找他,他还会认你这个王子吗?”

  卑路斯想了想,道:“他若知道臣有陛下支持,定会听从臣的吩咐。”

  李治点点头,道:“甚好。”转头看向薛仁贵,道:“薛卿,你接着说吧。”

  薛仁贵道:“臣和苏将军、王将军商议过,倘若大食人从海路、陆路同时进攻天竺,信德国必败。届时,大食人以信德国为据点,便能迅速占据天竺全境!”

  卑路斯听到此话,吃惊道:“陛下,大食人准备进攻天竺了吗?”

  李治道:“是的。”

  卑路斯急道:“陛下,不能让他们成功,否则大唐也会被他们给包围了!”

  李治抬手道:“稍安勿躁,薛卿,眼下面对天竺国的局势,你有什么对策吗?”

  薛仁贵道:“天竺最大的问题,是内部分裂,若能让天竺三大势力,联合起来,应能抵御住大食人。”

  李治心中一动,这跟他脑海中刚冒出的一个想法,不谋而合。

  薛仁贵道:“臣的意思是,咱们大唐做个东道,邀请三家首脑,前往昆藏议和,摒弃前嫌,共抗大食!”

  李治道:“如何说服三家呢?”

首节 上一节 318/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