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2节

  郑王立刻向狄仁杰投去恳求的目光。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皇后殿下,臣以为此案尚不明朗,还是等全部查清楚后,再判不迟。”

  武媚娘道:“还有何处不明?”

  狄仁杰看了郭道真一眼,迟疑不答。

  他和李治一样,也不信鬼神,更不信有道士能凭卦术猜出真凶,故而认为此人定有问题。

  然而这道士似乎已经得了皇帝和皇后的信任,若是直接质疑他,并不明智。

  李治一抬手,道:“皇后,既然咱们将案子交给狄卿,就要相信他。狄卿,你继续查吧,有任何情况,随时向朕通报。”

  狄仁杰拱手道:“臣遵旨!”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李治和武媚娘坐着鸾驾朝皇宫返回,狄仁杰则带着李茂、罗氏去了大理寺审问。

  李治回宫的路上,忽然感觉脑袋微微胀痛。

  武媚娘怕他头疾复发,回宫之后,赶忙召孙思邈替李治诊脉。

  孙思邈诊脉之后,沉吟不答。

  武皇后急问:“孙公,陛下情况如何?”

  李治也凝望着孙思邈,心中忐忑不安。

  孙思邈缓缓道:“殿下不必担心,陛下只是过于劳累了些,休养一阵就好了。”

  武媚娘蹙眉道:“陛下今日并未上朝,政务也并不多,不过出宫一趟,如何就过于劳累了?”

  李治见孙思邈欲言又止,平静的道:“孙神医但讲无妨,无论是何种结果,朕都能接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虽一直在帮陛下调养身体,然而这皇宫之内,郁气凝结,绝非养病之所,陛下的头疾已有恶化趋势。”

  武皇后怔了怔,侧头看向李治,道:“九郎,不如提前出巡,尽快把身体养好。朝中之事,有李勣他们辅佐弘儿,你我虽在外,也能尽知朝中之事,不会出大事的。”

  李治见她眼中闪动着雾气,拍了拍她手,道:“别担心,我的身体我自己有数。孙公,我想再等半年,然后外巡,可行吗?”

  孙思邈道:“半年的话,应该无碍。”

  李治深吸一口气,握拳道:“那便好。”

  孙思邈拱了拱手,便要告退,忽然鼻子耸动了一下,凑到武皇后身边闻了闻,只觉香气之中,混杂着一种特别的味道。

  若是旁人行此无礼之事,武皇后必定大怒,孙思邈这么做,她只觉得奇怪,问:“孙公,怎么了?”

  孙思邈捻须沉吟了一会,问道:“皇后殿下,您最近是不是服用过黄蕲?”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我并未服用此物。”

  张多海忽然凑近两步,低声道:“殿下,您使用的益母药粉中,就有黄蕲这一味药。”

  武媚娘微微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会,道:“几味主药中,我不记得有黄蕲啊?”

  张多海道:“黄蕲便是寿归,民间多称为黄蕲。”

  武媚娘恍然道:“那就难怪了。”朝孙思邈微笑道:“不愧是孙公,对药材的味道果然敏感。”

  李治见孙思邈神色有异,问道:“孙公,这味药材有什么特别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看到这种药,便想起一个故人,药材之中,当归被称为‘药王’,而黄蕲更是当归中品质最佳的一种。”

  当归的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陇右道,然而其他地方的偏僻所在,也有少量产出。

  不同地区的当归,因环境影响,品质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

  “寿归”便是淮南道寿县所产的一种当归。

  李治对医药方面,并不了解,武媚娘却颇知一二,笑道:“我也久闻寿归之名。”

  孙思邈缓缓道:“当归适合高寒凉爽气候,大多生长在北方。老臣那位好友,却无意中在寿县地区,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发现一种奇特当归,因他的发现,寿归才被世人得知!”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我听说寿归是六十多年前才被人发现,孙公那位朋友,莫非就是六十年前发现此物之人?”

  孙思邈露出缅怀之色,道:“正是,他叫张钟,也精于医道,年龄比老夫还大上几岁。”

  李治听到此话,露出惊讶之色。

  孙思邈口中这个张钟,搞不好就是淮南王李茂嘴里的那个叫张钟的山野隐士。

  孙思邈已有九十多岁,那张钟比他还大,只怕超过一百岁了。

  李治与武媚娘对视一眼,两人眼神中都充满了疑问。

  李治问道:“孙公,您那位好友现居何处,您可知道吗?”

  孙思邈道:“他就隐居在他发现的那个村子里,那村子极为隐秘,村民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村中人人高寿,故被称为长寿村。”

  李治愣了一下,露出深思之色。

  从孙思邈寥寥数语,便能感受出来,那位叫张钟的隐士,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

  如此人物,为何会蛊惑淮南王对付太子?实在令人不解。

  武媚娘也露出思索之色。

  孙思邈见二人都不说话,以为他们对这话题不感兴趣,拱了拱手,告退离开了。

  李治以休养为由,让武媚娘也退下了,随即命人召狄仁杰觐见。

  约莫两个多时辰后,狄仁杰才终于来到宫中。

  李治知他肯定是忙着破案,也没有怪罪他,将张钟的情况跟他说了。

  狄仁杰露出恍然之色,道:“陛下,臣明白了,帮燕国夫人看病的人,就是张钟!”

  李治一愣,道:“燕国夫人怎么了?”

  狄仁杰笑道:“回陛下,臣刚刚去调查了一下燕国夫人,发现她在永徽四年,得了一场急症,连御医都治不好,范阳卢氏四处派人寻找孙思邈。”

  “结果有一位老者毛遂自荐,自称医术不比孙思邈差多少,愿意帮燕国夫人瞧一瞧。”

  “后来那老者果然治好了燕国夫人,范阳卢氏想要答谢他时,他却什么也不要,只说是为了回报范阳卢氏。”

  李治不解道:“回报?”

  狄仁杰道:“臣去吏部查过了,永徽三年,范阳卢氏中,有一名叫卢齐卿的族人,在寿县担任县令,官声极佳。”

  李治恍然道:“所以张钟是为了报答卢齐卿善待地方,才去帮燕国夫人医治?”

  狄仁杰道:“正是。”

  李治想了想,又问道:“狄卿,你为何突然去调查燕国夫人?”

  狄仁杰道:“不瞒陛下,臣只是对那位郭道长有几分怀疑,又查到他曾断言燕国夫人有血光之灾,故而去调查。”

  李治暗暗点头。

  狄仁杰显然和他一样,并不信郭道真,听说郭道真与燕国夫人的事,猜测这中间有问题,便当做了调查方向。

  不得不说,他脑子确实转的快。

  就算李治没有从孙思邈这里听到张钟,相信他也能自己查出来。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臣怀疑那张钟与郭道真是一伙的,故而郭道真才知道淮南王之事。燕国夫人受过张钟的恩情,所以才配合郭道真,让他混入武府,接近武皇后。”

  李治皱眉道:“他们目的是什么呢?”

  狄仁杰道:“眼下臣也猜不透他们的目的,不过从眼下情形来看,应该与两个人有关。”

  李治道:“其中一个应该是李茂吧。”

  狄仁杰道:“正是。他们一面向淮南王提议对付太子,另一面,又让郭道真来到长安,以道术为幌,指认淮南王,这显然就是为了对付淮南王。”

  李治挑眉道:“李茂眼下的官职,就是寿州长史,张钟想要对付他,莫不是他在寿州做了什么恶事?”

  张钟显然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卢齐卿善治寿县,他便前往长安,替卢从璧治病。

  如今他对付李茂,很可能便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酷薄恶劣,引起他的愤怒。

  这些关系梳理清楚后,案情也渐渐变得明朗。

  狄仁杰道:“臣赞同陛下之言,不过臣觉得,他们应该还有目的。”

  李治道:“哦?”

  “陛下请想,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想对付李茂的话,直接用隐秘的法子,向大理寺告密淮南王便是,何必让郭道真入宫呢?”

  李治沉吟道:“不错,那郭道真半年之前,就曾去过武府,断言太子有难。说明他们谋划此事的时间,至少超过半年。”

  狄仁杰点了点头。

  李治看了狄仁杰一眼,道:“你刚才说此事与两个人有关,这第二个人,就是皇后吧?”

  狄仁杰微微低头:“是的。”

  李治心情顿时沉重了一些。

  从目前知道的情报来看,张钟并非歹人,他对付李茂,可能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

  那他又派郭道真接近武皇后,只怕背后也有类似目的。

  从刚才孙思邈的话来看,武皇后使用的驻颜药粉中的一味药材,便是从寿县得来的。

  由此可见,此事也与武媚娘牵扯上了。

  两人朝夕相处四年多,感情已深,她又为自己生下三个孩子。

  如果武媚娘真的犯下大错,甚至草菅人命,李治也会觉得为难。

  “媚娘,你还真不让朕省心啊。”

  李治暗叹一口气,朝狄仁杰看了过去。

  “狄卿,这案子接下来怎么查,你可有方向了?”

  狄仁杰道:“臣琢磨着,派人去寿州的话,应该能摸清来龙去脉。不过这样太慢,臣想用另外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狄仁杰道:“臣猜想着,那张钟谋划此事已久,应该就在长安附近,甚至可能就藏在长安,臣想引他出来。”

  李治道:“如何引?”

  狄仁杰道:“抓捕郭道真,然后通告长安和附近州县,以他妖言惑众,惑乱宫廷为由,五日后将他处斩于东市,臣猜想着,张钟应该会出现。”

首节 上一节 31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