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96节
萧嗣业看向他,道:“郑将军,您还有怀疑吗?”
郑仁泰抬了抬手,道:“不,我是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
萧嗣业奇道:“何事?”
郑仁泰沉声道:“我琢磨着,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将尉迟恭扳倒。”
萧嗣业和周道务听到此话,都吃了一惊。
萧嗣业目光闪动,道:“郑将军,纵然尉迟恭提议攻打高句丽,只要我等反对,陛下拍案,他应该也不会坚持,如何能扳倒他?”
郑仁泰低声道:“我最近听说一件事,若是将此事在陛下面前抖出来,也许能成也未可知。”
两人都问:“何事?”
郑仁泰凑到两人跟前,低声说了。
萧嗣业听完后,沉吟半晌,摇头道:“就算在陛下面前说出此事,凭着陛下对尉迟恭的信任,也未必能扳倒他。”
郑仁泰缓缓道:“你们年轻,不太了解尉迟恭这个人,你们可知,他当初为何闭门府中,长达十几年之久吗?”
周道务道:“我只听说,他在一场宫宴上,惹怒了先帝。”
郑仁泰道:“那场宫宴,我也在场。他当时全然不顾先帝脸面,殴打大臣,此事无论发生在哪个皇帝面前,都不能容他。”
周道务皱眉道:“可我听人说,他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
郑仁泰哼道:“一个人的性子是很难改变的,他只是将本性压住了,利用此事,正好让他在陛下面前原形毕露!”
萧嗣业忽然道:“郑将军,我不太明白,你为何要对付尉迟恭,他得罪过你吗?”
郑仁泰沉默了一会,道:“朝外有薛仁贵、苏定方,朝内有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恭,他们把位置都占住了,若是不拉下来一个,别人永远也上位不了。”
萧嗣业微微一惊,道:“郑兄,你郑氏是皇亲国戚,何必如此着急呢?”
周道务跟着道:“对啊,那尉迟恭已是古稀之年,没几年好活了,您急个什么?”
郑仁泰叹了口气,道:“因玄楷的案子,贵妃颇为恼我,南祖房也闹着跟我们分宗,这皇亲国戚的身份,只怕起不到作用了。”
萧嗣业顿时明白了。
没有郑贵妃在宫中支持,郑仁泰以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等尉迟恭死了,也轮不到他上位。
眼下凭高句丽之事,他只要全力支持皇帝,与尉迟恭针锋相对。
那么尉迟恭下去了,他最有可能接替。
萧嗣业提醒道:“郑将军,你可想好了,若是扳不倒尉迟恭,你可就得罪死他了。”
郑仁泰道:“本人已做好心理准备,若不能更进一步,那就退下来,专心培养下一代。”
萧嗣业见他神情,心知再劝也无用,缓缓道:“既如此,在下也不多劝了,我会尽量协助你。”
周道务忙道:“我也一样。”
郑仁泰朝二人拱手道:“多谢了。”
三日之后,高侃和刘仁愿带着契丹首领阿卜固、四姓叛唐的契丹酋长以及一众俘虏,来长安献降。
随行的还有投降大唐的契丹三姓部落,其中有一姓叫耶律,原本是遥辇部的一个小部落。
遥辇突便是耶律部活捉,送到了营州。
李治下旨,在长安东门—春明门举行献降仪式,百姓都可前去围观。
李治并未亲自主持献降仪式,而是让太子李弘代他主持。
李弘年纪虽小,但仪式并不需要他做什么,他只需要站在城墙上,让长安百姓们看到他就行了。
献降仪式一切顺利,下午申时左右结束,李治下旨,赦免了阿卜固,让他也住进了胡王府。
到了第四日,又是五日一次的常朝。
一大清早,有资格朝参的官员们,便穿过甘露门,来到甘露外殿上朝。
群臣在殿内各自站定,相互间低声议论着今日要上奏的事。
郑仁泰这几日一直在思忖今日之事,思来想去,觉得在皇帝面前,尉迟恭动手的可能性不大。
最好是在皇帝来之前,诱他发作。
他若不发作,不是在皇帝面前,也不算太得罪他,留个缓和余地。
故而,他故意抬高音量,和萧嗣业商议起河北民生之事,又提到眼下河北百姓正在恢复民生,不宜在辽东开战。
果不其然,话题一聊开,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便过来插嘴,争论起此事。
许敬宗见皇帝还没来,就已经开战了,赶忙加入战局,言辞锋锐,一口气驳回了三人。
他的加入,立刻引起于志宁的加入,随即李敬玄、李义府、程知节、尉迟恭等人,也都加入议论。
大殿仿佛成了菜市场,群臣分成两派,相互争论。
当初拥武派与世家派明争暗斗时,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世家派被皇帝打压、拥武派解散后,这种光景便很少出现。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郑仁泰忽然目视着尉迟恭,道:“你们如此坚持攻打高句丽,只怕是有人私心作祟吧?”
尉迟恭怒道:“你望着老夫做什么?难道是说老夫有私心?”
郑仁泰哼道:“难道不是吗?”
尉迟恭大声道:“郑小子,你说说,老夫有何私心,若说不出来,老夫可不饶你。”
郑仁泰冷哼道:“老将军,您最近一直在暗中使劲,将令三郎送到营州,想让他参与契丹一战,可有此事?”
“只可惜,营州战争打的太快,令三郎调到营州时,战事已经结束,他什么军功都没捞到。”
尉迟恭脸色大变。
他的三儿子叫尉迟宝环,是他四十岁之后才得的儿子,故而非常珍爱。
他也知道自己七十多岁的人了,随时可能卒逝,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这个儿子。
所以希望他尽快立些功劳,好独当一面,郑仁泰这番话,并不能算错。
然而,哪个将领不希望儿子有立功的机会,他也并未动用影响力,给儿子特别待遇,而是让尉迟宝环自己走兵部流程,申请去营州。
正因如此,尉迟宝环才错过了营州之战,若是尉迟恭真动用关系,绝不会是这种结果。
“郑仁泰,你……”
郑仁泰见他一张黑脸越来越红,额头青筋暴起,已在暴怒边缘,又抢着说道:“你为了让儿子有立功机会,不惜挑起朝廷对高句丽的战争,全然不顾河北民生,这不是私心是什么?”
尉迟恭怒吼一声,一拳朝郑仁泰脸上砸了过去!
第291章 母亲,孩儿可能不适合做储君
李治来到外殿时,隐隐觉得不对劲。
平日过来时,群臣都在窃窃私语,低声交谈着,直到他坐下后,才会安静。
今日一踏入殿内,便见殿内安安静静,针落可闻。
他一边朝着宝座台走了过去,一边打量着群臣,目光落在程知节身上时,微微一愣,道:“程公,你的脸怎么回事?”
只见程知节左脸上肿起来一块,将眼睛都挤成一条缝隙。
程知节咧嘴一笑,道:“陛下,老臣只是在家里不小心磕了一下,没事的。”
刚才尉迟恭一拳打向郑仁泰时,程知节正好站在郑仁泰旁边,将他撞开,尉迟恭一拳刚好打在他脸上。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吭声。
萧嗣业快步出列,拱手道:“陛下,刚才郑将军与尉迟将军因争执国事,尉迟将军情急之下,打向郑将军,程老将军推开郑将军,这才被打到。”
他说的公公正正,不偏不倚,尉迟恭也无法反驳,跪在地上,咬牙道:“臣在朝堂莽撞冒失,还请陛下惩处!”
李治走到龙椅上坐下,皱着眉道:“你们因何争执?”
尉迟恭迟疑了一下,没有做声。
许敬宗道:“陛下,两位将军是因攻打高句丽之事争执。”
尉迟恭听他并不提自家儿子的事,正要开口,忽然转念一想,此事在外人看来,也许他确有私心,可别让皇帝也产生这种想法,于是缄口不言。
李治扬了扬眉,道:“朝堂之上,是大家议论的地方,不是打擂台的地方,怎能因为意见不合,就莽撞动手?”
尉迟恭额头贴在地上,叩首道:“臣有罪!”
李治道:“尉迟老将军是支持攻打高句丽,还是反对呢?”
尉迟恭抬起头,低声道:“老臣以为眼下是攻打高句丽的良机,不应错过。”
李治沉默了一会,看向郑仁泰,道:“郑将军是反对攻打高句丽了?”
郑仁泰昂然道:“不错,河北民生一向艰难,如今刚刚恢复,老臣以为不应在这时候起战事。”
李治听了后,点了点头。
光从此事来看,郑仁泰的言行都更合他心意,尉迟恭的行为则过了头。
不过尉迟恭在李治心中,是有一层历史滤镜的,况且这一拳也并未打到郑仁泰身上。
“程老将军,这一拳是你挨的,你来说说,怎么惩罚尉迟卿吧。”
程知节笑道:“就罚他一个月不许喝酒吧。”
李治笑道:“尉迟卿,你可愿接受?”
尉迟恭看了程知节一眼,知道这次是他救了自己,道:“老臣谢陛下宽恕!”
郑仁泰见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的带过,暗叹一口气,低头不语。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尉迟卿,你也必须向郑卿赔个罪,我看他说的很有道理,河北民生刚刚恢复,不应轻启战事,你说呢?”
尉迟恭哪里还敢再坚持,拱手道:“陛下之言有理,是臣考虑不周。”朝郑仁泰拱手道:“郑将军,老夫刚才一时冲动,还请见谅。”
郑仁泰见他死死盯着自己,知道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低声道:“尉迟将军言重了。”
李治目光在众大臣身上扫过,缓缓道:“高句丽之事,上次议过了,因朕没有表态,导致你们争来争去,这次朕就说清楚了,此时开战,为时过早,此事不必再议!”
许敬宗、萧嗣业、周道务等大臣纷纷拱手道:“陛下圣明!”
其他主张攻打高句丽的大臣们,见皇帝已作出决定,纵然心中不愿,也只好附议。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