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84节
萧嗣业道:“狄仁杰为何找你?”
周道务看了他一眼,道:“你放心,他并非发现鱼符和印信的事。只因我在派人找金燕和她夫郎,他才来向我问几句话。”
萧嗣业点点头,道:“那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周道务沉声道:“金燕家中已经被大理寺衙役给守住了。我无法进去取回东西。我知道你与刑部尚书窦德玄关系不错,能否拜托他帮我取回鱼符和印信?”
刑部也有查案权,况且并不是跟大理寺抢案子,只是去一趟金燕家中,取一样东西罢了,难度不大。
萧嗣业想了想,道:“这件事倒是好办,只是有点奇怪,狄仁杰既然接手案子,难道没有派人搜过金燕家中?”
周道务道:“他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郑氏身上了吧,反正他并未和我提过鱼符之事。”
萧嗣业点点头,正要开口时,门卫来报,有内侍求见,似乎是皇帝所派。
周道务感叹道:“你都回家了,陛下还派人传旨,可见陛下对萧兄的器重。”
萧嗣业笑道:“估计是前线又出事了,我去接个旨。”迈步离开书房。
一盏茶时间后,萧嗣业回到书房,周道务忙问:“陛下传了什么旨意?”
萧嗣业笑道:“周兄,这涉及到机密之事,实在抱歉,不能告诉你。”
周道务点点头,道:“既是军务,理该如此。那我告辞了,鱼符印信之事,拜托了。”
当天晚上,萧嗣业就去拜访窦德玄,将情况跟他说明。
次日清晨,便有一名刑部官员带着人前往金燕家中,询问案情。
大理寺官员本以为刑部是来抢案子,颇为敌视。
后来交谈中,得知他们只是听说案子牵扯到郑氏,所以过来瞧瞧,并不插手,也就放下戒心。
然而刑部官员在金燕家中翻找了一遍,却并未发现鱼符和印信。
萧嗣业来到周府,将情况告诉周道务后,后者喃喃道:“难道东西在尸体身上?”
萧嗣业皱眉道:“若是在尸体身上,狄仁杰怎么可能没发现?”
周道务苦笑道:“听狄仁杰说,尸体不翼而飞,可能是被郑氏的人提前处理了。”
萧嗣业沉声道:“也罢,我再帮你去找郑氏,问问东西在不在他们手上。”
周道务凝望着萧嗣业,道:“萧兄,你若是能帮我挺过这一次,大恩永不相忘!”
萧嗣业笑道:“你我之间,还用得着说这些?”
告别周道务,朝郑府而去。
然而到了郑府后,郑玄果却顾左右而言他,不肯交代尸体的事。
后来萧嗣业问的急了,又把周道务的情况说明,郑玄果才老实交代,他们挖到的尸体,并非金燕的尸体,而是一具男尸!
萧嗣业回去与周道务一番商议后,两人都开始派人寻找金燕的尸体。
就在郑氏、萧氏、周氏都在找尸体的时候,狄仁杰却忽然来到郑府拜访。
郑氏家丁引他来到郑府外堂,郑仁泰亲自招待他。
郑仁泰沉声道:“狄寺卿,你有什么话就问吧,不必用这种审问犯人的眼光看着我。”
狄仁杰缓缓道:“我并未将郑公当做犯人,也未将令郎当做犯人,可惜的是,郑公为何要将令郎当做犯人呢?”
郑仁泰愣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狄仁杰道:“您若不是把令郎当做犯人,为何要替他诸多遮掩,销毁证据呢?”
郑仁泰冷冷道:“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狄仁杰道:“我刚才那句话,您可能还没听明白,我说并未将令郎当做犯人,你知道为什么吗?”
郑仁泰道:“为何?”
“因为金燕没有死,令郎自然不是犯人了。”
郑仁泰霍然起身,失声道:“她没死?”
狄仁杰淡淡道:“您其实应该清楚才对吧,难道说,你们挖出了金燕的尸体?”
郑仁泰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缓和了几分,勉强笑道:“狄寺卿,您能详细和我说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吗?”
狄仁杰道:“金燕一开始的目的,是为盗取周道务身上某样东西,她通过令郎,认识周道务,成功盗取了东西。”
“盗取之后,周道务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她想了一个假死脱身的法子。”
“令郎确实没有撒谎,是金燕想要杀他,他在与金燕扭打的过程中,剪刀无意中刺中金燕。”
“然而这一切都是金燕的计划,剪刀插中的只是金燕提前准备好的血包。令郎误以为她死了,才把带到城外掩埋。”
郑仁泰又惊又喜,道:“竟是这样,我就说玄楷怎会杀人!”
狄仁杰缓缓道:“这目前只是我的推测,还希望您不要隐瞒,如实相告,我的推测才能得到印证。”
郑仁泰忙道:“那是自然,我们并未挖到金燕尸体,而是一具男尸。”
狄仁杰动容道:“男尸?”
郑仁泰又道:“狄少卿,为了感谢你查出真相,我可以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周道务被盗的东西,是他的鱼符和印信!”
狄仁杰目光闪动,道:“能否先带我去瞧瞧尸体。”
郑仁泰伸手道:“当然,请随我来。”
第280章 武府庄园
薰风殿,东院。
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屋子里。
李治一边拍打着膝盖,一边跟着旋律摆头,心神已沉浸在曲乐之美中。
朱贞莲的嗓音其实比郑贵妃差一点,但她唱歌风格不同,尤其是一些河北小曲,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李治眼下听的就是这样一首小曲。
一曲唱毕,李治睁开双眼,眼中多了几分好奇。
“贞莲,这首曲子的风格,似与你之前所唱的民谣不太相同。”
朱贞莲笑道:“陛下猜对了,这曲子是我从邻里一位秦韩妇人那里,学到的小曲,好像是首秦韩曲子。”
李治目光一闪:“秦韩?”
朱贞莲眨了眨眼,道:“陛下可知道秦韩吗?”
李治对历史相关的话题,向来最感兴趣,“嘿”了一声,笑道:
“你这是考教朕了,汉朝时期,新罗和百济之地,分为三韩,分别是马韩、辰韩、牟韩。其中辰韩之民,有很多自称秦朝遗民,为避徭役,迁移此处,故自称秦韩。”
朱贞莲欣喜道:“正是呢,那名秦韩妇人的祖父,就是在隋朝时期,从百济迁回河北。”
李治反问道:“你知道百济、新罗是怎么形成的吗?”
朱贞莲摇头:“不知。”
李治缓缓道:“新罗就是刚才提到的三韩中,辰韩和牟韩合并的国家。至于百济,他们是扶余人南下,灭掉马韩所建立的国家。”
朱贞莲想了想,道:“如此说来,百济国内,既有扶余人,也有马韩人咯?”
李治正色道:“不错,百济统治阶层是扶余人,底层小民和新罗一样,都是三韩人。所以他们有时会亲近高句丽,有时又会亲近新罗。”
这也是高句丽、新罗一直想吞并百济的原因。
新罗人和百济底层百姓说的都是三韩语,百济统治阶层说的是扶余语,与高句丽语相通。
百济相当于两国的结合体,没有分裂,便已经是个奇迹了。
这时,内侍来报,皇后派人通知李治,她准备出宫了。
李治道:“知道了,让皇后小心些,注意腹中胎儿。”
今日是武如意生辰,武媚娘素爱这个小妹,几日前,便向李治请旨,出宫为武如意过辰日。
武媚娘怀胎不到四个多月,肚子虽已隆起,却并不影响出行,李治便同意了。
辰宴在城东武府的一个庄园里举办。
武媚娘的鸾驾出玄武门,从禁苑的光泰门出城,随后绕向城东。
所走路线,正是李治平日去温泉宫的官道。
光泰门城墙上,王及善望着皇后的鸾驾远去,朝身后挥了挥手。
“传令下去,让将士们今日歇一日,莫要冲撞凤驾,惹得皇后殿下不喜。”
最近几日,内领卫一直在城外搜索百济细作,并且已有了些眉目。
据城东百姓汇报,最近城东经常出现些可疑之人。
内领卫便将搜索范围,控制在城东区域,谁知今日撞见皇后出宫,只好暂时歇上一日了。
便在这时,一名将领上到城墙,朝着王及善拱手道:“王将军,有礼了。”
王及善瞧见对方后,露出讶色。
“李将军,你怎么有空回宫中了?”
来人正是内领卫中郎将,李元芳。
李元芳虽是内领卫,却被皇帝派在狄仁杰身边听用,平日不用来内领府报道,也不用听王及善命令。
李元芳道:“王将军,狄寺卿派我过来,是想我告诉你,我们发现了一个细作。”
王及善眸光闪动:“哪里的细作?”
“具体哪一国,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辽东国家的细作。”
王及善心中一动,沉声道:“还请李将军把详细情况,跟我说明一下吧。”
李元芳侧身道:“能否边走边说?狄寺卿希望您派一支军队,随他一起抓捕那细作。”
王及善略一迟疑,传下命令,调集五百名内领卫骑兵。
两刻钟后,他与李元芳并辔而骑,带领五百骑兵,离开禁苑。
沿途之上,李元芳将情况也和他说明了。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