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7节
况且,这座豪宅并非朝廷赏赐给褚遂良的河南郡公府,而是褚遂良低价从一名粟特官员手中买下。
当时,便有监察御史弹劾褚遂良,唐高宗便借故将褚遂良贬出长安。
然而不到两年,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在长安斗法以失败告终,褚遂良又被召回,官复原职。
弹劾之事不了了之,这座府邸也归了褚遂良。而弹劾褚遂良的监察御史韦思谦,却被贬出长安。
如今褚遂良再次被贬,褚家人没有选择低调行事,反如此张扬,正是认为他还会被召回长安,故而摆出张扬的姿态。
李治摇了摇头,道:“走吧,进坊。”
平康坊内的街道比不上外面的主街道,却也还算宽阔,坊内商铺林立,小贩们沿街叫卖,很是热闹。
武媚娘也来了兴致,在一些首饰摊贩前流连驻足,虽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却也看的兴致勃勃。
李治见她拿着一支木钗把玩,木钗虽普通,尾部却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比凤钗上镂刻的凤凰还要逼真。
李治买下木钗,戴在她头上,武媚娘朝他嫣然一笑,狭长的凤目舒展开来,仿佛两片柳叶。
李治见街边有个酒坊,里面传来阵阵谈话之声,似乎隐隐听到吐蕃两个字。
李治心中一动,朝着酒坊走去。
这是间服务于底层平民的酒坊,刚到门口,便瞧见里面脏乱不堪,乱哄哄一片,一阵酒味混杂着酸味,扑鼻而来。
武媚娘眉头皱了起来。
张多海察言观色,陪笑道:“阿郎,这地方不大干净,还是换一家吧。”
李治看了武媚娘一眼,笑道:“娘子,要不你去别处摊子转转吧,我进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武媚娘横了张多海一眼,怪他多嘴,微笑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听听他们议论什么。”
李治遂带着她进入酒坊,走到一张桌子旁,王伏胜忙在李治坐下前,用袖子擦了擦,又喊来店伙,命他筛酒来。
张多海也抢在武媚娘前面,将武媚娘要坐的椅子擦了擦,武媚娘这才落座。
不一会,店伙计筛酒过来。
武媚娘见酒太过浑浊,命伙计取筛具过来,想亲自帮李治再筛净一些。
不等她筛完,李治便起身朝着远处一张桌子走了过去,薛仁贵和王伏胜立刻跟了过去。
武媚娘探头看去,原来是两个男子正在高谈阔论。
一人是个精瘦瘦的行商,另一人大冬天赤裸着胳膊,肌肉虬结,像是个武夫。
两人议论的正是来大唐朝拜的各国使节,隐约能听到“吐蕃”、“第一”等词。
眼瞧着李治走到两人身边,也不知跟他们说了什么,竟一会就混熟了,那武夫还将手搭在李治肩膀上。
张多海龇了龇牙,道:“哎呦,哪来的田舍汉,如此粗蛮,王伏胜死人呀,竟不阻拦。”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王伏胜比你有眼力见多了,没见九郎跟他们谈的欢喜,你偏要打扰。”
张多海憨憨一笑。
便在这时,一名醉醺醺的酒客忽然走过来,挡住武媚娘视线。
“小娘子,你这双眼睛可真像两个钩子,把阿郎的魂都勾去了,让阿郎瞧瞧你的脸。”醉汉大笑着,伸手就要去摘她面巾。
武媚娘眼帘低垂,一动不动,一旁的张多海早已伸出手,捏住那酒客手指,向上一掰。
那酒客手指瞬间被折断,疼的要大叫,却被张多海捂住嘴巴,怕他打搅到李治谈兴。
张多海把醉汉拉出去,不一会便回来了。
过了一会,李治与那两人喝完酒,面带微笑的走了回来。
武媚娘微笑道:“和他们说什么了,竟如此欢喜?”
李治将她筛好的酒喝了,笑道:“关于外国使节的事,还和吐蕃有关,咱们出去再说吧。”
几人离开酒肆。
出酒坊后,红日越升越高,已过了巳时,大街上更加热闹了,已有不少艺人在街边摆杂耍摊位。
喷火、胸口碎石、耍猴弄蛇、蹈舞卖唱,热闹极了,还有不少人是外国人在表演。
武媚娘又问起李治刚才与那两人说了什么。
李治道:“还记得我命人举办了一个招待外国使节的宴会吗?”
武媚娘点点下巴。
李治道:“有外国使节对咱们排的座次不满,约好在西市打擂台。”
武媚娘哼道:“定是吐蕃人的主意。”
李治道:“不止吐蕃,排在后面的国家,也都想往前挪几名。他们约定各派一人,斗上一场,排定名次,到时再联名上书鸿胪寺,大朝会的位次,就按他们排的位次定。”
武媚娘道:“他们倒立起规矩来了。”
李治笑道:“他们上书是他们的事,听不听是咱们的事。”
武媚娘笑了笑,道:“那他们可比出结果没有,谁拔了头筹?”
李治笑容一收,道:“吐蕃使节‘都布’,得了头名。”
武媚娘微微颔首:“倒是有些手段。”
这时,一辆奇怪的马车从两人旁边经过。
那马车的样式倒并不奇怪,只是盖在马车上的帷幕是绿色的,上面还有很多奇怪花纹,并非唐人风格。
赶车的是名壮汉,身高八尺,比薛仁贵还强壮几分,穿着奇怪的蓝色碎边服,头上顶着个圆圆的金属帽子。
绿帷马车前行没多久,在一间金银器铺外面停下,赶车的壮汉竟趴在地上。
一名女子从马车上走下来,踩着壮汉背部下来的。
在唐朝,也有贵妇人踩着奴隶背部下马车,然而外国女人却很少有如此行为,顿时引来不少人侧目。
那外国女子身材丰满高挑,容貌美丽,脸上涂有几道绿痕,更多了几分神秘妖媚。
马车中又下来两名女护卫,穿着甲装,里面衬着红色中单,外面再套着个大披风。
眼瞧她们进入金银铺,李治皱眉道:“也不知那几个女子,是哪国的贵族。”
武媚娘浅浅一笑,凑到他耳边,笑道:“九郎,你说那女子,会不会是东女女王?”
李治心中一动,道:“应该就是了,她要去你家参加寿宴,所以去金银铺买一件礼物,当做寿礼。”
忽听马蹄声响,一支马队奔来,在金银铺外停了下来,正是刚才那群吐蕃人。
他们相互低语几句,也跟进了金银铺。
第32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
长安的金银铺是最挣钱的行当之一,普通人根本开不起,开了也难以持久。
能成为老字号的金银铺后面,往往都有某个大家族站台,且多是江南世族。
武媚娘与萧淑妃争斗多年,对兰陵萧氏最是了解。
她见金银铺牌匾角落写着“江南吴记”,便知道这面上是吴氏产业,实则是萧氏产业。
李治见东女国使节和吐蕃使节先后进入金银铺,朝武媚娘道:“媚娘,咱们也进去瞧瞧?”
武媚娘不愿进萧氏店铺,笑道:“我瞧那吐蕃人会找东女女王麻烦,你进去吧,我在外面等你。”
李治只好独自进去。
铺内富丽堂皇,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墙角立着八座红皮大木柜,柜上金光闪闪,摆放着各种金银器物。
东女女王正站在一个木柜前,打量一只精致的鎏金卧龟薰炉。
“如此精美之物,也不知我东女国匠人,能不能做出来。”她幽幽感叹道。
旁边一名女护卫笑道:“女王不必感叹,咱们回去时,重金聘一名唐匠,让他将手艺传给族中匠人便是。”
另一名女护卫道:“就不知何时能回去,这里虽繁华,却教人害怕。”
壮汉车夫结结巴巴道:“我、我也害怕。”
先那名女护卫瞪了他一眼,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车夫憨憨一笑,也不生气。
便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道声音。
“宾就女王,你可真会逃啊,竟逃到了大唐来,难怪我们到处都找不到你。”
东女女王转头看去,只见一群吐蕃人大步进到铺中。
她用唐语问道:“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为首的是个头戴金环的吐蕃人,长的英武雄壮,他也用唐语道:“女王的吐蕃语应该比唐语更加流利才是,何必装听不懂呢?”
宾就女王道:“你到底是何人?”
吐蕃首领笑道:“我是女王未来的夫君,相信女王已收到我父亲送你的聘礼吧。”
宾就女王目光一冷,道:“你是达延的儿子?”
吐蕃首领微微躬身,行了一个吐蕃礼节,笑道:“本人都布,为娶女王为妻,已将一妻四妾全部杀死,女王当知我诚意。”
宾就女王微微变色:“你就是那个都布?”
都布微笑道:“想不到女王也听过鄙人名字,实在荣幸的很。”
宾就女王冷笑道:“阁下父子身为吐谷浑人,却卖身吐蕃,西羌诸部,谁人不知?”
都布并不生气,感叹道:“世事无常,有时由不得自个做主。就比如女王阁下,如此高傲之人,为保全国家,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来俯就唐人。”
宾就女王沉声道:“我已有丈夫了。”
都布笑道:“女王也可以为我杀了他。”
东女国男子都由王夫统帅,那名壮汉听他侮辱王夫,大吼一声,朝都布冲了过去。
也不见都布有什么动作,壮汉就被他举了起来。
宾就女王身后两名女侍卫拔出弯刀,也朝都布冲去。
都布将大汉在身前一抡,女护卫们低头闪躲。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