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66节

  杨氏转过身,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会,说道:“勇儿,你去吧,阿娘只是想起些往事。”

  说完快步离开了。

  李勇呆呆望着她的背影消失,朝身边的小顺子问:“阿娘真的没事吗?她为何不要我的钱?”

  小顺子迟疑道:“杨娘子可能只是想起一些伤心事,您还是改日再来看她吧。”

  李勇点点脑袋,垂头丧气的朝山池院外门而去。

  离开山池院后,李勇依然无精打采的,低头踢着地上的石头,鼻子一抽一抽,显得非常落寞。

  小顺子咬了咬牙,道:“殿下,杨娘子其实……”

  李勇侧头道:“其实怎么?”

  小顺子颤声道:“她其实相当于被打入冷宫了。”

  李勇惊愕道:“怎、怎么会,可、可是阿娘先前说,她在山池院很好啊!”

  小顺子低声道:“她是骗您的,您想想看,她在那种偏僻地方,见不到圣人一面,怎么可能过的好?”

  李勇急道:“那我去找父亲求情,让他把阿娘放出来!”

  朝着甘露殿奔去。

  小顺子急忙抱住他,道:“殿下,你不能去,这样只会害了杨娘子!”

  李勇瞪眼道:“为什么?”

  小顺子道:“杨娘子是因当初王庶人被废时,受到牵连,才贬到山池院。按照规矩,您是不能去看她的。若是您找圣人求情,就会暴露您去看她的事情,皇后知道了,就会将她贬到掖庭宫!”

  李勇脸色苍白:“父亲也会把阿娘贬去掖庭宫吗?”

  小顺子低声道:“后宫之事,本就由皇后主理,圣人一向尊重皇后。况且皇后现在又怀孕,圣人很可能会同意此事。”

  李勇抓住他肩膀,泣声道:“那我怎样才能救出阿娘呢?”

  小顺子咬牙道:“您在后宫中没有能倚仗的人,只能借助前朝的力量。”

  李勇擦了擦眼泪:“前朝?”

  小顺子声音压成一线,道:“您可以向王小郎君说一下此事,也许他能帮您。”

  李勇呆愣道:“王勃?他比我还小,如何帮我?”

  小顺子道:“王小郎君虽然很小,但他背后是太原王氏,也许能想到办法帮您。”

  李勇道:“平白无故的,太原王氏怎会帮我?”

  小顺子凑到他耳边,悄声道:“殿下,杨娘子以前是王庶人身边的婢女,王庶人便是太原王氏中人,他们会帮您的。”

  李勇眼中露出惊愕之色,过了好半晌,他紧紧捏着小拳头,咬牙道:

  “王勃与我做朋友,是不是也是因这个原因?”

  小顺子低声道:“可能有这方面原因。”

  李勇仰头望着天空,过了好半晌,逐渐眼神变得坚定。

  “好,我去找王勃!”

第264章 宫墙之外

  武媚娘怀孕之后,日子又回到了当初怀李显的时候。

  李治每天上午都会过来陪她一会。

  因为杨夫人年纪大了,出入宫廷不便,武媚娘向李治请旨,让武如意代替胎教,李治欣然同意。

  这日上午,李治过来时,武家姊妹正在说话,旁边还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是贺兰敏柔。

  李治坐在武媚娘旁边,听着武如意说一些长安城的趣事,贺兰敏柔偶尔也会插两句嘴。

  深宫就像一面高墙,将宫内和宫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在李治印象中,李忠和李吉都还只是小孩子,平日入宫时,李治也只会考问一下他们的功课,并不清楚他们别的事情。

  从武如意口中,李治才发现两人有着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两人才刚满十六岁,竟然在长安城非常有名了。

  李忠出名是因为他的孝。

  每隔三天,他就会入宫拜见刘充嫒,风雨无阻,从无间断。

  这位大皇子对娘舅家也非常关照,时常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治仔细想想,李忠确实是向自己请安最勤的皇子,只是自己平日太忙,根本没有注意。

  依稀记得,李忠刚开府时,殴打两名老师,导致名声很差。

  当时还有很多官员上奏弹劾他,希望李治对他加强管教。

  不过自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陈王其实对老师非常尊敬,老师生病还会亲自去看望。

  不知不觉间,风评已悄然扭转。

  唐人重视孝道,李忠身份高贵,却能恪守孝道,也不仗势欺人,故而很得长安民众喜爱。

  与李忠相比,李吉出名,却是凭着音律。

  他小小年纪,已能演奏十几种乐器,水准都很高,府中也养了很多音律大家为清客。

  在这些清客的宣传下,小吴王颇有风雅之名。

  再加上他与李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名声相互加成下,两人都成为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

  听起来,似乎这两小子都成长的不错,李治颇感欣慰。

  可继续听下来,李治突然又觉得,武如意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

  因为在她口中,贺兰敏之竟然也有不错的名声,什么文武双全,风流倜傥之类的,很受长安百姓的追捧。

  无论真假,听她们说起这些事,倒也新鲜有趣,李治便笑吟吟的坐在旁边听着。

  王伏胜对这些就没有多大兴趣了。

  他站在大殿角落,目光时不时的看向门口,没多久,便看到一名内侍来到门口,朝他直打眼色。

  王伏胜悄悄离开了内殿,来到门外,朝那名内侍道:“秦少监来了吗?”

  那内侍道:“秦少监去了内侍监衙房,请您过去见他。”

  太极宫内侍上万,敢让王伏胜这个内侍大监过去见面的人,整个后宫,也只有秦少监一人了。

  连张多海最嚣张的时候,也不敢这么做。

  王伏胜却并未露出不悦之色,朝几名内侍吩咐了一句后,迈步朝着内侍监而去。

  秦少监是后宫中年纪最大的内侍。

  王伏胜入宫时,他便是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地位仅次于内侍大监张阿难。

  太宗死后,张阿难殉葬。

  新皇帝即位之初,王伏胜凭着从龙之功,升为了内侍少监,当时的内侍大监便是秦少监。

  一朝天子一朝臣,内侍也是臣。

  王伏胜年纪虽轻,凭着与皇帝的关系,没几年便取代了秦少监,后者则降为了少监。

  不仅如此,另一位少监张多海凭着武皇后的宠幸,在后宫十分嚣张,根本不把秦少监放在眼里。

  这位宫中资历最老的内侍只好退居幕后,管理山池院等偏僻院落。

  平日他也不大去内侍监点卯,不与这两个年轻后辈相争,乐得清闲自在。

  正因如此,王伏胜平日很难见到这位老前辈。

  李治前两日在高安公主的秘密花园中,听到一名女子唱歌,让王伏胜调查。

  然而王伏胜查了一日,竟毫无收获,无奈之下,只好向秦少监求助。

  既然是求助对方,王伏胜自然也不敢拿架子,迈着小碎步,很快来到了内侍监。

  穿过两条走廊,来到秦少监的办公房,只见门外站着四名年轻的小内侍,一起朝着他行礼。

  王伏胜摆手道:“秦翁可在屋中?”

  一名小内侍笑道:“正等着大监您呢。”推开门,把王伏胜请了进去。

  屋内点着很浓的香,烟雾缭绕。

  一张锦榻之上,躺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内侍,不时发出一道咳嗽声,旁边两名小内侍正在帮他捶腿。

  王伏胜上前两步,拱手道:“秦翁,冒昧把您请过来,还请见谅。”

  老内侍抬头看了一眼,道:“啊,王大监来了,你们两个小崽子,还不快扶我起来见礼?”颤巍巍就要起身。

  王伏胜快步过去,按住秦少监,笑道:“秦翁,您快躺下,我是您的孩儿辈,哪能让您见礼,折煞了不是。”

  内侍之中,自有规矩。

  除官职之外,辈分最为重要,倘若有人没大没小,就会遭到其他内侍的鄙夷。

  秦少监微微一笑,橘子皮一样的老脸舒展了几分,笑道:“王大监客气了,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我这把老骨头便是。”

  王伏胜细声道:“山池院是您负责管理的吧?”

  秦少监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眯着眼道:“莫不是山池院哪个兔崽子惹到您王大监了,找老奴来兴师问罪啦?”

  王伏胜赶忙道:“您多虑了,其实是前两日,圣人听到一名女子唱歌,很可能是山池院的人,故而向您问问。”

  秦少监沙哑着声音,道:“我说您怎么突然派人,在山池院内打听消息,原来是为这事啊。”

  王伏胜道:“本不想打扰您,实在是下面那些孩子办不好事,无法向圣人回话,这才叨扰您。”

  秦少监挥了挥干枯的手臂,笑眯眯道:“好说好说,既然是圣人的差事,老奴一定尽快查出来。”

  他向王伏胜详细询问皇帝碰到那名女子的时间和地点。

  王伏胜尽数回答了,问道:“您大概要多久?”

  秦少监忽然急咳了几声,一名小内侍举起唾盂。

  待他咳出一口老痰后,才气喘吁吁的说:“你也知道,山池院宫人不少,可能要费上三两日功夫。”

首节 上一节 266/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