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56节

  当他回到甘露殿时,李治已经离开了大殿,一问之下,才知皇后把皇帝请去了立政殿。

  王伏胜快步小跑,在立政门追上了李治。

  立政殿外,武媚娘早已带着宫人迎驾,随同迎驾的还有李贤。

  李治进入殿内,抱着李贤在榻上坐下,朝武媚娘看了过去。

  “媚娘,找朕何事?”

  武媚娘眸光凝注在李贤身上,道:“陛下,贤儿已快四岁,您看是不是该让他去崇文馆了?”

  李治平日太过忙碌,孩子又多,顾不到每个孩子,此时看向李贤,才发现他确实长大了不少。

  “贤儿,现在让你去崇文馆,你可愿意?”

  李贤嘻嘻一笑,道:“孩儿早就想去了,是母亲不让。”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是你平日不用功,学问比你五兄三岁时,可差得远了。”

  李贤争辩道:“是母亲没有认真教,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也不让我问!”

  武媚娘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这里,肯定就要训斥李贤一顿。

  她这个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听她讲学时,总爱插嘴,让他把问题留到讲完后再问,等讲完时,他便说忘记了。

  武媚娘实在对他没了耐心,这才决定把他赶到崇文馆,眼不见为尽。

  李治正色道:“贤儿,你如今也长大了,以后去了崇文馆,可要听学士的话,若敢顽皮,父亲可是要惩罚你的。”

  李贤忙点着小脑袋,道:“孩儿一定听话。”

  武媚娘见儿子在丈夫面前卖乖,眼角又跳动了几下,微微侧过头去。

  “贤儿,你去玩儿吧,我和你母亲说几句话。”李治摸了摸李贤的脑袋。

  李贤“哦”了一声,从李治身上滑下来,蹦跳跳离开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么事要和妾身说吗?”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听说吐蕃使节来了长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随同在使节团中,你可认识她?”

  文成公主虽然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出嫁时却只有十六岁,年龄比武媚娘还小一岁。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听说过她,不过对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宫中,见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闪动间,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类似,然而她的处境又比弘化公主尴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赞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夹在两国之中,处境可想而知。

  李治应该是想见她一面,又担心她成为吐蕃人的喉舌,替对方求情。

  故而让武媚娘先探探风,问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决定是否见她。

  “妾身稍后就差人请她入宫,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见面,朕也去和禄东赞见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节团过来,到底有何用意!”

  文成公主离开大唐已有快二十年,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太宗皇帝已逝,新天子即位。

  她的父亲李道宗也因为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病死途中。

  文成公主站在窗外,目光越过鸿胪寺一座座建筑,望向长安城的方向。

  只可惜视线被城墙所阻,无法看到朱雀门外的横街。

  她身在吐蕃时,无数个日夜,遥望着长安方向,缅怀着这片故土。

  如今已回到长安,却依然有如关在牢笼之中,无法瞧见长安街景,这是何等可悲之事!

  正当她幽幽伤感时,门外传来一道声音。

  “甲木萨,禄东赞求见。”

  文成公主转过身,走到床榻上坐下,深吸一口气,道:“大相请进来吧。”

  “吱呀”一声,禄东赞推门而入,先看了一眼窗户方向,这才将目光转向文成公主。

  “甲木萨,大唐皇后派人传旨,请你入宫一趟。”

  文成公主低声道:“我知道了,请您出去一下,我更衣后,便会入宫见皇后。”

  禄东赞凝视着她,道:“请容我说两句话。”

  “您说吧。”文成公主依然低着头。

  禄东赞缓缓道:“大唐皇帝死后,无子嫔妃们都要住进寺庙,痛苦的过完后半生。您是知道的吧?”

  文成公主点点头。

  “然而先赞普死后,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新赞普、大臣还有吐蕃子民,是怎样对待您的,您还记得吗?”

  文成公主手指抓紧裙摆,低声道:“你们依然对我很好,让我住在王宫里。我不会忘记。”

  禄东赞道:“吐蕃子民们真心敬仰着您,如今他们遇到巨大危机,只有您能救他们。”

  文成公主沉默了一会,道:“这些话,您在路上已说过一次,我的回答还是一样,我不会有负吐蕃子民。”

  禄东赞行了一个吐蕃礼节:“那就拜托您了。”

  文成公主换好衣服后,坐上一辆马车,朝着太极宫而去。

  来到长乐门后,下车步行,接连穿过几道宫门,来到立政殿外。

  进殿之后,只见一名气质高贵的女子高坐凤榻,紫裙凤冠,面色威严,显然是大唐皇后。

  “妾身李景秀,拜见皇后殿下。”文成公主低头下拜。

  武媚娘默默打量着她。

  只见她容貌上等,气色照人,身上带着一股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徐槿有几分相似。

  “公主不必多礼,玉屏,快扶公主坐下吧。”武媚娘面带微笑。

  文成公主落座之后,这才抬头仔细看了武媚娘一眼,心中也暗暗惊叹她的美貌。

  来长安前,禄东赞便将唐朝皇帝和皇后的情况跟她说明。

  她对武媚娘很了解,伸出一只手,抚摸着手腕上的一串佛珠。

  武媚娘目光闪了闪:“公主也礼佛吗?”

  文成公主轻轻道:“生活在吐蕃的大多数人,都尊仰佛教,喜爱和平,厌恶战争。”

  武媚娘笑道:“是吗,如此说来,那些被吐蕃吞并的国家,也都是钦慕佛教,主动并入吐蕃?”

  文成公主吃了一惊,未想到这位皇后词锋如此尖锐。

  她沉默了一会,道:“纵然大部分人想要和平安宁的生活,可国家的决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为满足欲望,不会顾及普通人的想法。”

  武媚娘凛然道:“战场上与我大唐军队厮杀之人,便是你口中那些爱好和平之人。”

  文成公主叹道:“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无论是不是本意,既然选择上了战场,就要付出代价。”武媚娘冷然道。

  文成公主长叹道:“他们中很多人,已付出生命代价。如今战事已结束,能否让吐蕃恢复安宁呢?”

  武媚娘微笑道:“我大唐王师前往吐蕃,就是为了带给吐蕃百姓安宁的生活。”

  文成公主抬起头,道:“殿下,还有近十万的吐蕃子民,流落天竺,他们在吐蕃都有父兄姐妹,若不能返回吐蕃,何谈安宁?”

  武媚娘淡淡道:“只要他们归附大唐,陛下自会允许他们返回吐蕃。”

  文成公主道:“我们这次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归附大唐!”

  武媚娘盯着她:“也有条件吧?”

  文成公主有些害怕她的眼神,又低下了头。

  “吐蕃只有一个条件,希望能回到原来的地区生活。”

  武媚娘道:“原来地区?”

  文成公主答道:“雅隆河谷地区,也就是第一代赞普建立吐蕃时的领土,只要将这片土地划给吐蕃,吐蕃愿归于大唐统治。”

  武媚娘摇了摇头:“公主,你想的太天真了,如果大唐答应你的条件,用不了多久,吐蕃重新壮大,又会反叛。”

  文成公主紧紧捏着手指,低声道:“我、我知道。”

  “你知道?”武媚娘第一次露出讶色。

  文成公主道:“虽然禄东赞想要瞒我,但我也并非木雕泥塑,知道他想先回到雅隆地区,恢复元气,将来再夺回其他领土。”

  武媚娘皱眉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文成公主低声道:“来长安的路上,某天夜里,禄东赞在河边与一名心腹交谈,我无意中听到了。”

  武媚娘用审视的目光,仔细观察她的表情,过了好半晌,问道:“你知道自己说出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吗?”

  文成公主咬牙道:“意味着背叛。”

  “那你为何要告诉我?”

  文成公主抬起头,头一次直视着武媚娘的眼睛,一字字道:“我是嫁到吐蕃的大唐公主,我的使命是为两国实现和平,这才是我生命的意义,只有这一点,是我绝不能背叛的!”

  武媚娘怔了怔,与她对视半晌,目光柔和了些,道:“你是一个可敬的公主,我会将你的话,全部转告陛下。”

  文成公主眼圈红了红,朝武媚娘行了一个大唐礼节,转身离去。

  武媚娘侧靠在凤榻上,单手支颐,望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第256章 英国公府排筵

  长孙无忌进入书房后,只见长孙诠靠躺在宽大的椅子上,整个人像被抽干力气一样。

  “怎么样,这万年县令没那么好当吧?”长孙无忌笑着问。

  长孙诠坐直了身,苦笑道:“这县令太难当了,我宁愿回鲁城县当县尉。”

  长孙无忌走到椅子上坐下,道:“别喊累,那裴行俭也当过几年长安县令,当的就挺好,你该向他学学。”

首节 上一节 256/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