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52节

  李治微笑道:“你先别急,薛仁贵可没有因此认输,他命左翼的白兰羌率领诸羌,挡住悉若部,我军主力依然打击禄东赞部。”

  李勇恍然道:“孩儿明白了,若是薛将军主力先一步击败禄东赞部,我军就能取胜,若是悉若先击败白兰诸羌,我们就输了。”

  李治道:“正是如此。”

  李勇想到薛仁贵最后是被苏定方所救,呐呐道:“薛将军还是慢了一步吗?”

  李治摇头道:“不,薛仁贵先一步击溃了禄东赞部。”

  李勇惊喜道:“那不是我们赢了吗?”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部被薛仁贵部击溃后,只能西逃,薛仁贵自然不会放过他,猛追不舍,然而追到一片盆地时,却中了伏击!”

  李勇吃惊道:“怎会有伏击,您刚才不是说过,禄东赞没有余力分兵吗?”

  李治面色凝重,道:“不错,这支伏兵并不是禄东赞留下,连他都以为自己已经败了,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支伏兵。”

  李勇愕然道:“那这支伏兵从哪儿来的呢?”

  李治望着他,道:“你觉得吐蕃境内,还有哪一支军队,有实力伏击薛仁贵部?”

  李勇眨了眨眼,眼珠子猛地一鼓,惊呼道:“总不会是钦陵部吧?”

  李治缓缓道:“就是钦陵部。”

  “他……他不是在跟大食军作战吗?”

  李治沉声道:“因为娘波、达波部已经夺回苏毗茹,朝着逻些城进军,禄东赞便做出两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便是暗中筹谋与薛仁贵部决战。第二个决定,是让钦陵部放弃噶尔城,退守逻些城,抵御苏毗茹。”

  “然而钦陵却并没有听从他的命令,他虽然放弃了噶尔城,却没有回逻些城,而是直奔那曲。”

  李勇浑身颤栗,直到此刻,他才深切体会到,唐军在前线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敌人。

  “父亲,钦陵既然驰援,为何没有告诉禄东赞呢?若是告诉他,不是能更好配合吗?”

  李治缓缓道:“因为禄东赞与他不同,未必会同意他放弃都城,况且,钦陵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

  李治道:“你想想看,如果禄东赞知道钦陵部在暗中设伏,他们会怎么样?”

  李勇想了想,摇头道:“孩儿想不出。”

  李治道:“他们就不会与薛仁贵决一死战,而是诈败后撤,引诱薛仁贵追击。”

  李勇感觉自己的小脑袋瓜有点不够用了,用力点了点头,假装自己完全听懂了。

  李治道:“诈败与真败,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诈败,薛仁贵就有可能瞧出来,有了防备,又或者不再追击。”

  “只有禄东赞真败的情况下,薛仁贵才会毫无顾忌的追击,钦陵的伏击才能起到最大作用。”

  李勇的小脑袋已经一团浆糊,却依然嘴硬道:“原来是这样。”

  李治缓缓道:“钦陵的计划很成功,最终伏击薛仁贵部,禄东赞也趁机反击,薛仁贵部陷入巨大危机之中。”

  “孩儿明白了,苏定方将军就是这时候救下了薛将军!”李勇大声道。

  李治笑道:“不错,钦陵并不知道苏定方部的存在,其实苏定方打下象雄后,便一直盯着他,发现他前往那曲后,便从另一条路,也绕了过去。”

  “当薛仁贵被钦陵突袭时,苏定方也从后面突袭了钦陵部,吐蕃主力最终大败而归,死伤超过六成,放弃了那曲城,向南溃逃!”

  李勇听完后,挥了挥两只小拳头,显得十分振奋。

  他觉得薛仁贵会输,是因为被敌方三个围攻,属于不公平的战斗,若是单对单,肯定不会输。

  “对了,父亲,苏定方将军是从哪边进入吐蕃的,孩儿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李治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他是秘密进入吐蕃的,是我大唐一支奇兵,你自然不知道。”

  李勇道:“因为咱们跟吐蕃人决战,大食人才趁机占据的逻些城,对吗?”

  李治道:“正是如此,让他们拣个便宜也无妨。吐蕃吞并的各部落,得知咱们击败吐蕃主力后,纷纷来降,如今主动权掌控在咱们手中!”

  大唐一战击破吐蕃主力,威震西羌,不仅苏毗归降大唐,还有象雄、发羌、牦牛羌纷纷向大唐归降。

  六诏部也长驱直入,距离逻些城只有一百多里距离。

  大食军队若是继续占着逻些城,便会被大唐包围。

  发羌部还提供了一个消息,吐蕃残部已退往大雪山,似乎打算前往天竺,不再构成威胁。

  大食人若是不退出逻些城,等待他们的将是唐军率领一众小弟的围殴。

  李勇忽然道:“父亲,背叛的党项羌消灭了没有?”

  李治道:“已被薛仁贵打残了,党项酋长也被杀死。好了,情况都告诉你了,天色不早,回去做功课吧。”

  李勇一听到“功课”两字,浑身一激灵,生怕李治考他功课,告退一声,飞快离开了。

  和大家请一个月假,因为要为过年攒存稿了,从明天开始两更,年后恢复三更,请大家见谅!

第252章 东宫十率

  数日之后,西羌大捷的消息便传遍朝野上下。

  前线也不断的传回新的消息。

  吐蕃小赞普在大食军队来到逻些城时,便带领大臣和王室,逃离都城,并且已经与禄东赞等人汇合,逃往天竺。

  大食人占据逻些城后,便升起大食国旗帜,显然打算占着不走了。

  一月下旬,唐军带领诸羌部落、六诏联军、苏毗茹、象雄等军队,包围了逻些城,三面包围,只给北边留了一条路。

  城中的大食人派使节出城谈判,说大食使节正在前往长安,希望苏定方、薛仁贵暂时驻扎城外,等候两国谈判结果。

  苏、薛二人将使节赶回了逻些城,并且给大食军队下了最后通牒,三日后攻城。

  到了第三日晚上,大食人见唐军已派人开始向北门包围,堵住最后的口子,终于老实的率军退出逻些城。

  他们撤走前,将城中劫掠了一番,尤其是吐蕃王宫—红山宫(布拉达宫)。

  吐蕃小赞普来不及带走的宝物,全都被大食人抢走了。

  大食人一路向北北,撤退到了噶尔城,又驻扎着不走了。

  唐军则驻扎在逻些城,下安民告示,安抚吐蕃百姓,令诸羌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划定部落,恢复生产,设立驿站,等待朝廷命令。

  与此同时,大唐朝堂之上,也在议论着吐蕃的战后事宜。

  长安城内的市井之中,百姓们茶余饭后,也都在议论着黑水河之战。

  苏定方凭此一战,声望大涨,已隐隐超过了李勣,成为长安人心中的第一猛将。

  薛仁贵虽然险些吃了败仗,毕竟还是击败了禄东赞的主力,声望并未下降。

  尤其是在崇文馆中,凭着李勇的卖力宣传,众学子们都知道了战事的详细经过,对他依然保持尊敬。

  薛讷靠着父亲的威名,在崇文馆很受欢迎,总有人围着他,向他询问薛仁贵的事。

  薛讷前几日还非常高兴,然而这日来崇文馆上学时,却苦着一张脸,表情充满忧虑。

  别人问他,他也不答,有人便将情况告诉了李弘。

  下学后,李弘在走廊找上了薛讷,向他询问情况。

  李弘是储君,他的问话不能不答。

  薛讷犹豫半晌后,支支吾吾道:“殿下,我、我和您说了,您能不能饶过我母亲,不要定她的罪?”

  李弘诧异道:“我为何要定你母亲的罪?”

  薛讷低着头,道:“因为……她可能干了违法的事……”

  李弘皱着小眉毛,道:“那你为何不劝阻她呢?”

  薛讷急道:“我劝了,可母亲根本不听我的,父亲也不在家,我……我……”忽然呜呜哭了起来。

  李弘忙道:“你别哭啊,我不定她的罪就是了,不过你得告诉我,她干了什么事,若是太严重了,我们得阻止才是。”

  薛讷抽了抽鼻子,断断续续将情况说了。

  他母亲柳氏无意中信仰了祆教,平日祷告时,去的正是波斯王子卑路斯所在的祆祠。

  薛仁贵在唐军中地位越来越高,卑路斯自然对柳氏更加的热情,亲自为她解答宗教上的疑难。

  柳氏一开始还对祆教半信半疑,时间久了,慢慢就越来越虔诚,不仅捐钱捐物,还帮助卑路斯进入长安城上层阶级。

  卑路斯平日经常以祭司的身份,去薛府拜访,还试图让薛讷也信仰祆教。

  薛讷入学早,平日一直在读四书五经,对祆教的很多说法产生怀疑,并不愿信奉祆教。

  昨天夜里,卑路斯又来到薛府,并且鬼鬼祟祟的,单独与柳氏在一间屋中说话。

  薛讷对这个西域和尚不信任,担心他又蛊惑母亲捐钱修建祠堂,便躲在门外偷听。

  卑路斯这次并非劝柳氏捐钱,而是请求她帮一个忙。

  根据卑路斯的说法,他的兄长一直在吐火罗国,谋划着复国之事,结果吐火罗也被大食消灭,他兄长四处逃亡,无处藏身。

  大唐鸿胪寺内,已将波斯国移出入境名单,故而他兄长无法以波斯使节的身份,逃入大唐。

  波斯国已经灭国,也无法向大唐提交入境文牒,也就是说,他兄长无法以合法方法,进入大唐境内。

  然而大食正在追杀他兄长,西域小国都不敢收留他,只有进入大唐,才能保住性命。

  卑路斯希望柳氏帮忙,在一份他伪造好的文书上,盖上凉国公薛仁贵的印信。

  那份文书上注明着,卑路斯的兄长是薛仁贵派到大食的密探,如此一来,边关守将便会放行。

  薛讷年纪虽小,也知道这样肯定是不对的,违反了大唐出入境过所制度,当即冲入屋中,想要阻止母亲。

  结果柳氏将他训斥了一顿,最后还是取出薛仁贵的印信,帮卑路斯盖了印。

  李弘听他说完后,煞有介事的说道:“这样做确实不对,若是放进来坏人,那就不好啦。”

  薛讷更焦急了,道:“殿下,您能帮帮我吗?要是惹了事,肯定会连累父亲的。”

  李弘想了想,道:“这样吧,我派人去一趟安西都护府,把那些波斯人拦在外面,不让他们来大唐,应该就没问题了。”

  薛讷喜笑颜开,道:“对啊,这样就没事了,殿下,您赶紧快派人吧。”

  李弘带着薛讷回到丽政殿,派人把东宫左内率中郎将杨玉臣喊了过来。

  不一会,杨玉臣来到外殿,朝李弘见礼。

首节 上一节 25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