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16节

  张多海皱眉道:“如此说来,确实显得仓促了一些。”

  王及善道:“还有,禄东赞应该知道他长子的性格,为何还要派他来做这件事?”

  王伏胜沉声道:“确实不对劲,王将军,依你之见,这又是禄东赞的计谋吗?”

  王及善沉默了一会,道:“如果真是计谋,禄东赞胆子未免太大了一些。”

  张多海道:“对啊,他派两位酋长来咱们大唐,就不怕咱们发现问题,把这两人留在长安吗?”

  王及善沉声道:“问题不仅在这里,如果真是吐蕃阴谋,娘波金鸟和达波吾,应该已经与吐蕃达成一致,这说明咱们之前的离间行为,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王伏胜和张多海听了后,脸色都有些难看。

  正如王及善所言,娘波金鸟和达波吾如果真是禄东赞所派,以身犯险,这说明她们极为信任禄东赞,愿意为他冒此风险。

  那他们这一年多来的工作,简直是白干了。

  王伏胜断然道:“不对,咱们释放陵赞后,娘波金鸟和禄东赞肯定生了嫌隙,我不信他们还能彼此信任!”

  张多海道:“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跟程务挺来长安的两个酋长,都是假货!”

  王及善道:“还是之前的问题,若是假冒,苏毗蓝雅会认不出来吗?”

  三人顿时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后,王及善缓缓道:“明日我把此事汇报给李公,只是陛下那边……”

  王伏胜道:“情况不明朗之前,还是先不汇报给陛下为好。”

  张多海道:“就怕陛下知道后,会怪罪我等知情不报。”

  王伏胜沉声道:“陛下为改田制之事,已耗费了大量心神,不能再用此事让陛下劳神。”

  王及善点点头,表示认同,

  他之所以请二人过来,就是不愿拿这种不确定的事去面圣。

  张多海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次日一大清早,武媚娘刚用完膳食,张多海便将此事告诉了武皇后。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你这胖厮,我都说了不插手朝政,你为何还要将此事告诉我?”

  张多海陪笑道:“殿下,整个长安城中,除陛下外,只有您最洞察秋毫了。陛下不宜劳神,所以只能依靠您的智慧了。”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少拍马屁,我一介妇人,哪里懂这些。”

  张多海陪笑道:“殿下太谦虚了,那臣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请殿下帮臣指正。”

  武媚娘微笑道:“你倒差遣起我来了。罢了,你说吧。”

  张多海察言观色,瞧出武媚娘确实对此事很感兴趣,当即说道:“臣琢磨了半晚,想来想去,如果真是吐蕃人阴谋的话,来长安的两个女人,肯定有问题。”

  武媚娘淡淡道:“你说的是娘波金鸟和达波吾?”

  “是的,如果臣是她们,除非是真心归附大唐,否则说什么也不会来长安。”

  武媚娘悠悠道:“可她们确实来了。”

  张多海道:“那就只有两个可能。”

  “哦?”

  张多海道:“第一,来的是两个假货,她们长的与娘波金鸟和达波吾一模一样,苏毗蓝雅认不出来!”

  武媚娘缓缓道:“若是一个人的话,有个长的像的孪生姊妹,倒还有几分可能。两人都有长的一样的替身,绝无可能。”

  张多海道:“那就只剩另一种可能,吐蕃人暗中买通了苏毗蓝雅,让她配合这个计划!”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你觉得司宫台和内领府的人都是饭桶吗?会让吐蕃人在眼皮子底下策反苏毗蓝雅?”

  张多海苦笑道:“那臣实在想不出了,总不会她们真心归附吧?”

  武媚娘道:“我帮你想一种可能。”

  张多海忙道:“请殿下指点!”

  武媚娘道:“这确实是吐蕃人的阴谋,而且她们两个都是本人。”

  张多海愣道:“这怎么可能,经历陵赞一事,她们怎么可能相信禄东赞,冒如此风险呢?”

  武媚娘眸光闪动,道:“这只能说明,禄东赞用了某种特殊方法,让她们相信他,甘冒此险!”

  “有这种办法吗?”

  “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是娘波金鸟和达波吾,禄东赞怎么做,你才会相信他?”

  张多海眨了眨眼,道:“除非他亲自来找我,并且愿意以自己为人质,我才信他。”

  武媚娘望着他,笑道:“这不就是一种办法吗?”

  张多海惊愕道:“可……可禄东赞身为吐蕃宰相,他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武媚娘淡淡道:“面对我大唐的压力,吐蕃要想生存,有什么风险不能冒的?”

第218章 太子监国

  每年的春日时分,李治最喜欢在金水河的水榭处午睡。

  小憩之后,迎着暖风,沿着河岸走一会,头脑就会变得极为清澈,无论考虑什么,思绪都会更加灵敏。

  田制改革的事,虽然还未推广到全国所有州县,但关中道已经进展的颇为顺利。

  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跨出后,后面的事便不会太难。

  世族的反对声,比他想象的要弱了许多,宗室亲王的反应,更是出乎他预料。

  李贞、李慎等人,都上奏拥护他的政策。

  唯一反对的只有虢王李凤,此人名声一向很差,可以跟滕王李元婴相提并论,可以不用理会。

  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倒让李治忽然多了几分担心。

  历朝历代之中,不总是有这种情况吗?

  皇帝以为天下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其实早已民不聊生,吃糠喝稀。

  李治虽不觉得大唐会真有如此大的反差,但真正的大唐,和他在奏章中见到的大唐,真的是一致的吗?

  这个念头一起,便再也难以抑制住。

  李治在河边停下脚步,望着被微风吹皱的水面,缓缓道:“伏胜,你是哪里人?”

  王伏胜愣了一下,道:“回陛下,臣是蜀人。”

  李治道:“你几岁入宫的?”

  王伏胜低声道:“臣十三岁入的宫。”

  李治侧头望着他,道:“为何入宫,是家里过不下去了吗?”

  王伏胜轻轻道:“回陛下,臣是绵竹县人,母亲早死,父亲欠了别人钱,便来长安投奔臣的叔公,只可惜臣的叔公一家,已经搬离长安。父亲无奈之下,将臣卖到内侍监。”

  李治叹了口气,道:“你也是个可怜人。”

  王伏胜微笑道:“臣前半生苦,自从遇到陛下后,臣便不苦了。”

  李治笑了笑,道:“伏胜,你最近还听到过家乡的消息吗?”

  王伏胜道:“倒是从一些老乡那里,听到过一些。”

  李治道:“蜀地百姓的生活如何,过的还好吗?”

  王伏胜忙道:“陛下,蜀地百姓的日子都过的很好。”

  “可有藩王在地方上横行无忌,欺压百姓?”

  王伏胜道:“臣听的比较多的,也只有韩王殿下,听说他节约简朴,与民为善,很受百姓爱戴。”

  李治点点头,道:“韩王的事,朕也听说了些,听说还被称为贤王。朕这位王叔,倒与其他王叔不同。”

  王伏胜笑道:“听说越王和纪王,在地方上也颇受百姓爱戴。”

  李治迈步朝着甘露殿而行,走了几步,忽然道:“伏胜,你觉得田制改革,真的顺利吗?”

  王伏胜一愣,道:“陛下的意思是……”

  “你说会不会有官员阳奉阴违,表面推进顺利,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王伏胜心中一惊,不敢立刻回答,若是一句话没说好,可就害了一大批官员了。

  可直接说没问题,将来出了事,责任就是他的了。

  他斟酌良久,低声说道:“陛下,您若是不放心,何不去地方上瞧瞧?”

  李治目光一闪,道:“你是说,让朕去地方上巡视一番?”

  王伏胜细声道:“李老将军不是提议过,让您巡狩天下,陛下何不先在关中巡一巡?”

  李治摸了摸下巴,沉吟片刻,说道:“朕若是离开长安,朝政怎么办?”

  不等王伏胜回答,他自己便一拍手,道:“嗯,可以让弘儿监国,还要把媚娘带着。”

  想到此处,他大步朝着立政殿的方向而行,说道:“传旨,让太子来立政殿觐见。”

  李弘来到立政殿时,发现李治和武媚娘分坐长榻左右,正在说着话。

  “孩儿拜见父亲,拜见母亲。”李弘躬身行了一礼。

  李治朝他招了招手,道:“弘儿,过来坐。”

  李弘走了过去,在李治和武媚娘中间坐下。

  李治缓缓道:“弘儿,我和你母亲要离开一段时间,在关中道巡视,所以准备让你监国。”

  李弘吃了一惊,仰着小脑袋,道:“父亲,孩儿年纪尚幼,恐难以担此大任……”

  武媚娘伸手捏了捏李弘的肩膀,笑道:“只是名义上让你监国罢了,朝政自有大臣们处理,你不必惊慌。”

  李弘定了定神,道:“孩子知道了。”

  李治望着他,道:“弘儿,其他政务,自有朝臣们处置,不需你操心,如果出了紧急之事,你准备如何应对?”

  李弘呆了一下,道:“孩儿去问李太师和于太傅,可以吗?”

  李治道:“倘若他二人意见不一致呢?”

首节 上一节 216/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