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66节

  武媚娘道:“那好办,你们离开时我传旨,让秦御医跟着去武府,悄悄替小妹诊治。”

  武如意红着脸,低声道:“那就多谢二姊了。”

  武媚娘向武如意问起在并州的生活情况,武如意一一答了。

  武顺忽然道:“对了,媚娘,萧嗣业今日来咱们家恭贺元日,还带了不少礼物。”

  武媚娘脸一沉,瞪了她一眼,似乎在说:“你怎么能让萧府的人进府?”

  武顺苦着脸道:“我也不想啊,是郭郎子把他们请进来的。”

  武如意忙道:“阿姊,那位萧尚书是来赔罪的,态度恳切。夫君说了,他与萧氏其他族人不同,当初并未反对您立后的事。”

  武媚娘道:“罢了,既然你夫君出面调和,也不能驳他面子,以后萧尚书再来,以客礼相待。”

  武如意喜道:“多谢阿姊。”

  武媚娘带着妹妹到自己私库,给她挑选了很多奇珍异宝,另外还有些求子的贡品。

  “如意,你可以多去大慈恩寺求子,那是陛下传旨敕建的寺庙,得天眷顾,又有玄奘法师主持,颇为灵验。”

  武如意答应一声。

  “小妹以后一定常去。”

  武如意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觉得身为皇后妹妹,更不能骄纵,提出去向郑贵妃几位嫔妃请安。

  武媚娘微笑道:“去吧,徐充容和你一样喜爱诗词,你们应该会有很多话可以说。”

  待武如意离开后,武媚娘将武顺带到里屋,说道:“阿姊,萧嗣业之事,还需谨慎。”

  武顺愣道:“你还是信不过他?”

  武媚娘侧头看着她,道:“萧氏家大业大,又曾是皇族出身,你以为仅凭萧嗣业一人,就能改变整个家族的态度吗?”

  “那倒也是。”武顺点头。

  武媚娘道:“陛下现在对萧嗣业很信任,咱们可以与他打交道,不过要把他和萧氏区分开来。”

  武顺道:“我知道了。”

  一个时辰后,武如意回到立政殿,到了申时,李弘也从崇文馆回来。

  众人一起用了晚膳后,武家姐妹离开了皇宫。

第169章 萧氏家主

  一月下旬,春寒料峭,气候依旧寒冷。

  萧府的后书房之中,空气却仿佛比室外更冷冽一些。

  屋中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萧锐。

  另一人四十多岁,五官还算俊朗,却留着一把粗犷的大胡子,一派武者模样,正是萧氏家主萧嗣业。

  “驸马,你可知道自己错哪里了吗?”萧嗣业语气沉重的问道。

  萧锐同样沉着一张脸,道:“不知。”

  大家族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比如萧嗣业年纪比萧锐大,又担任族长,然而他的辈分却比萧锐小一辈,要称呼他为族叔。

  这其实都要怪萧瑀,他死的时候不知怎么想的,不把族长传给儿子,却让萧嗣业接任族长。

  结果便是,萧锐依附长孙无忌后,加官进爵,无论辈分还是官爵,都在萧嗣业之上。

  萧嗣业在族中的地位变得很尴尬,说话根本不管用,族人都听萧锐的。

  萧嗣业便自请领兵在外,不再管家族中的糟心事。

  萧氏也一直由萧锐掌舵。

  这次萧嗣业活捉贺鲁,被李治封了县侯,崔敦礼又举荐他为兵部尚书。

  他个人威望大涨,萧氏族人这才重新认了他这个族长,把主张跟随长孙无忌的萧锐踢了下去。

  萧嗣业问起近来萧氏情况,得知萧锐做的那些事后,顿时气炸了肺,把他喊到书房中一顿数落。

  萧锐原本身为萧氏掌舵人,被萧嗣业夺了权,本就不爽,如今又被他一个小辈教训,更加不服气。

  萧嗣业严厉道:“你不知道?长孙无忌罢官之后,你便带着萧氏上窜下跳,陛下若不是看在长公主份上,早就收拾你了。”

  萧锐冷冷道:“我也是为萧氏利益谋划。”

  萧嗣业怒道:“你带着萧氏跟陛下作对,也叫为了萧氏?长孙无忌的下场,你看不到吗?”

  萧锐抬头望着他,道:“难道就什么也不做,任凭世族被打压?”

  萧嗣业低吼道:“陛下如何打压萧氏了,就因长孙无忌倒台?你看似在为家族谋划,其实是在毁了萧氏!”

  萧锐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萧嗣业道:“你好好想想,你父亲当初为何让我接任族长吧!”霍然起身,拂袖离开屋子。

  在长安城中,江南世家之中,除兰陵萧氏外,势力最大的是吴郡陆氏、琅琊王氏、吴郡顾氏。

  这三家也只是勉强混的好一点。

  自开唐以来,除了萧氏外,其他三家入朝为官者,寥寥无几,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转而经商。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先积累财富,再用财富打通人脉,转化为权力。

  故而这三家都有丰厚的财富积累。

  萧嗣业找上这三家家主,分别一番长谈后,又来到门下省,拜访新上任的门下侍郎辛茂将。

  辛茂将作为如今世家大族中的唯一宰相,又长期待在京城。

  萧嗣业想在皇帝心中改善世族的处境,就必须向他请教一番。

  来到辛茂将的办公房,只见这位新宰相正跪坐在一张矮几前喝茶,烟雾缭绕的,显得非常悠哉。

  “啊,萧尚书来了,快快请坐。”辛茂将伸手招呼道。

  萧嗣业在辛茂将对面的蹑席上盘腿坐下,笑道:“萧某最近拜访了很多世家官员,大多死气沉沉,也只有辛相身上,还能看到一丝朝气。”

  辛茂将笑道:“萧尚书见笑了,老夫本就是个闲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心宽,不把事装心里。”

  萧嗣业感叹道:“民间隐士,想做到这一点很容易,然而身在庙堂,还能有如此心态,唯辛公一人耳。”

  辛茂将笑道:“萧尚书这般夸赞老夫,可是有事相求?”

  萧嗣业拱手道:“确实想向您请教一番。”

  辛茂将用茶夹子勾起茶壶,给萧嗣业倒了杯热腾腾的茶,缓缓道:“萧尚书请用茶。”

  萧嗣业举起杯子,先闭着眼睛闻了闻,道:“茶香醇厚,又藏着一股苦味,醒神提脑,似乎是福州的方山露芽?”

  辛茂将微笑道:“正是去年陛下赐给老夫的方山露芽。”

  待萧嗣业一杯茶喝完,辛茂将才问道:“萧尚书想了解什么?”

  萧嗣业道:“我听人说,两省最近通过一份诰书,允许普通商人,开采燕山都护府的石炭矿。”

  辛茂将道:“确有此事。”

  萧嗣业道:“河东开采石炭矿之事,我也略有所耳闻,不知是哪位大臣向陛下提议此事?”

  辛茂将低声道:“是陛下的主意。”

  萧嗣业目光灼灼的道:“我若牵头说服江南世族,让他们手中的商社积极响应陛下政策,辛相以为可否?”

  辛茂将看了他一眼,缓缓道:“萧尚书若能做成此事,解陛下心中之忧,陛下自然欢喜。”

  萧嗣业听出辛茂将话中有话,问道:“辛相可否直言?”

  辛茂将道:“你可明白陛下为何颁布此政策。”

  萧嗣业心中一紧,问:“为何?”

  辛茂将缓缓起身,走到角落,提了一个小羊皮袋过来,袋中正是石炭。

  “萧尚书用过石炭吗?”

  萧嗣业道:“这东西比木炭好用,就是有点味儿重。”

  辛茂将缓缓道:“以我观之,陛下想用石炭取代木炭,做燃火之主料,从而恢复秦岭山脉的山川林木。”

  萧嗣业道:“我也听说了,陛下已经下旨,禁止砍伐秦岭之木建园。”

  辛茂将道:“石炭要想取代木炭,价格就必须低,要想价格低,产量要跟上。另外还有一点,不能被人控制价格。”

  萧嗣业悚然一惊。

  凭江南世族的实力,完全能垄断石炭经营,以他们的作风,到时肯定会提高价格,谋取暴利。

  真到那个局面,萧嗣业就是好心办坏事,反而会被皇帝责怪。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多谢辛相指点。”

  辛茂将感叹道:“我知萧尚书急于改善世族境遇,但有时候,操之过急,反易犯错呐!”

  萧嗣业凛然道:“萧某明白了。”

  便在这时,一名兵部文吏求见,竟是来找萧嗣业的。

  那文吏进屋后,朝萧嗣业道:“萧尚书,凉州送来紧急军情,您快过去瞧瞧吧。”

  萧嗣业点点头,告别了辛茂将。

  他刚来到兵部,一名官员便递过来一份急奏,道:“萧尚书,六百里加急。”

  萧嗣业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快步离开兵部,来到甘露殿,通传之后,被请入偏殿等候。

  李治正在禁苑练习骑射,得到消息后来到甘露殿,召萧嗣业入殿觐见。

  “萧卿,何事如此紧急?”他问。

  萧嗣业递上公文,道:“陛下,凉州急奏,吐蕃十二月突袭天竺,已攻陷天竺全境。”

  李治微微皱眉,道:“这么快?”

  从王伏胜手中接过公文,摊开一瞧,看完之后,心中一沉。

首节 上一节 166/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