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59节

  昨天李治去了汤泉宫,一夜没有回来,所以武媚娘直接和李弘、李贤开始用膳。

  至于李显,被保傅抱在一边,睁着大眼睛,望着他们用饭。

  他看了一会,又睡着了,保傅便将他抱走。

  膳后,李弘去崇文馆上学。

  武媚娘则盘腿坐在暖阁内,审阅今年各地上供的贡品清单。

  突然间,她注意到张多海走了进来,佝偻着肥胖的身躯,站在一旁,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肚子不舒服的话,就去东司。”

  东司就是茅房,为宫人内侍所用。

  皇帝皇后和嫔妃们用的厕所名为“更衣室”,每次上完,都会换一次衣服。

  张多海委屈的道:“殿下,臣并非肚子不舒服,而是心里不舒服。”

  武媚娘头也不抬,道:“有什么话直接说,别一副妇人模样。”

  张多海挥手示意宫人退下,凑近几步,低声道:“殿下,臣听说陛下准备让内领府的人,对吐蕃动手。”

  武媚娘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你消息倒灵通。”

  张多海陪笑道:“臣身为长秋台监,自然要多关注内领府和司宫台了。”

  武媚娘淡淡道:“陛下和我提过此事,确有这么回事。”

  张多海道:“殿下,内领府在长安城的眼线,虽比长秋台更多,但它毕竟没有积累,各地外府都还未成形,远不如长秋台在各地的行台。”

  武媚娘道:“你想参与此事?”

  张多海道:“臣也想替陛下分忧啊!”

  武媚娘哼了一声,道:“你的性子吾还不清楚?你是觉得这是个立功的好机会,想分功吧?”

  张多海陪笑道:“主要还是想替陛下分忧。”

  武媚娘沉吟了一会,道:“这事牵扯到对外作战,吾不便向陛下开口。”

  顿了一下,道:“你可以去找王及善。”

  张多海愣道:“您让臣去求王及善?”

  武媚娘道:“你刚还说,内领府各地外府还未建好,若真如此,王及善现在也该头疼才是。”

  张多海一拍手,道:“不错,他在凉州的外府上个月才建,松州的外府还没动工,极缺人手。”

  武媚娘道:“借这次机会,与他合作一次,免得让陛下觉得,长秋台只会跟内领府、司宫台争功!”

  张多海大喜,道:“臣这就去请他喝酒!”

  “回来!”武媚娘喊道。

  张多海十分熟练的一个回转身,又来到武媚娘身边,陪笑道:“殿下,您还有什么吩咐?”

  武媚娘道:“既然要请,就多请一人。”

  张多海愣道:“谁?”

  “自然是王伏胜了。”

  张多海脸色顿时变得不自然了,苦着脸道:“为何还要请他?”

  武媚娘翻动着手中册子,淡淡道:“你想想,如果只有你一人找王及善,他会同意吗?别忘了,内领府和司宫台才是直属陛下的司署。”

  张多海笑道:“您不必担心,据臣所知,王及善与王伏胜暗中并不和睦。”

  武媚娘道:“那也是暗中,明面上他们绝不敢表现出来。你让王及善告诉圣人,他只要长秋台协助,不需司宫台。你觉得王及善敢这么说吗?”

  张多海愣了一下,道:“不错,此人精明过人,肯定不会同意。”叹了口气,道:“那好吧,臣去找王伏胜一起便是。”

  张多海出了大殿,命人给王伏胜送了封信,只说邀请他和王及善在兴道坊喝酒。

  他知道王伏胜是聪明人,肯定也想插手吐蕃之事,只要提到王及善,他一定会答应。

  果不其然,王伏胜很快派人回信,并未直接答应,只说自己亥时之后,方有空闲。

  张多海最看不惯他这种端架子的模样,暗骂一声,派人订好酒席,又将请帖送给二人。

  两人很快派人回报,都答应了赴宴。

  张多海因为提前跟武媚娘打过招呼,酉时就离开了皇宫,先去长秋台暗司待了一个多时辰,才前往兴道坊。

  张多海选择的酒楼叫八仙楼,他提前将整座酒楼包场,来到三楼包房,静静等候着。

  不到一刻钟,王及善便先到了。

  张多海拱手道:“难得王将军肯赏脸,鄙人不胜荣幸,快快请坐。”

  王及善道:“张少监的宴请,王某怎敢不来。”

  两人客套了几句,便静静等候着。

  一直到亥时中牌,王伏胜才终于来了。

  张多海身为东道主,主动为两人倒了酒,举杯道:“今日王大监赏脸,王将军也给我面子,大家难得能聚在一起,可要开怀畅饮一番。”

  两人都举杯和他饮了。

  王伏胜是内明之人。

  他确实很想参与对吐蕃的离间计,以防司宫台被边缘化。

  只可惜以他的身份,不好主动向皇帝开口。

  他心气高,不愿向王及善伏低,如今张多海肯做中间人,相当于给他台阶下。

  虽明知张多海也有自己目的,他也不得不承这个人情,这次没有再给对方脸色。

  三人对饮一杯酒后,张多海又单独为王及善倒了一杯。

  “王将军,听说吐蕃细作猖獗,圣人决定反击。我在此恭祝王将军,能顺利完成圣人交代的任务,为我大唐立下大功吧!”

  王伏胜微笑道:“在下也恭祝王将军。”

  王及善没有多说什么,将杯中酒满饮,放下酒杯后,长叹一口气。

  “不瞒两位,在下其实也正为此事忧愁。”

  “哦,不知王将军为什么事烦心,有我长秋台帮的上忙的地方吗?”张多海明知故问。

  王及善道:“内领府刚建不久,最开始的几个外府,都建在河北。临近吐蕃的外府,都未建成,短时间内,难以向吐蕃渗透。”

  张多海笑道:“这有何难,我长秋台在松州、凉州各有一座行台,每座行台都有三十名人手。除管理的内侍外,其他人都是松州本地人,王将军需要的话,尽管拿去用!”

  王伏胜也道:“我司宫台在沙州、益州也有两处行台,王将军不必客气。”

  王及善拱手道:“两位肯如此仗义,在下感激不尽,明日就上禀圣人,请两位协助。”

  ……

  月光清幽,仿佛一轮冰盘。

  王及善回到内领府外堂,独自坐在黑黝黝的大厅内喝茶。

  忽见火光闪动,程务挺提着灯笼走了进来,问道:“王将军,酒可喝完了?”一边说,一边点燃了几盏厅灯。

  王及善没有说话,只点了点头。

  程务挺道:“张多海忽然请您喝酒,只怕有什么目的吧?”

  王及善沉声道:“吐蕃之事,他也想插手。”

  程务挺哼道:“这件事圣人交给咱们来做,凭什么让他插手?”

  王及善道:“我已经答应他了。王伏胜那边也答应了,明日就向圣人请旨,请两台协助。”

  程务挺急道:“这是为何?咱们自己也能干好此事,何必让那帮阉人插手?”

  王及善瞥了他一眼,沉声道:“咱们先前只顾着对付燕山会,在剑南道和陇右道,都没什么人手,确实需要他们帮忙。”

  程务挺道:“圣人又没给咱们规定期限,正好在两地发展外府,最多三个月功夫,便可建成!”

  王及善抬头望着他,道:“程兄弟,虽然圣人现在倚重咱们,但你要知道,张多海背后是皇后,王伏胜跟了圣人十多年,咱们暂时得罪不起他们。”

  程务挺哼了一声,没有应声。

  王及善沉声道:“一个人处于顺境时,最容易栽跟头,你知道为什么吗?”

  程务挺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王及善道:“因为顺境时,人只顾着向上看,忘了向下看,眼高于顶,最易得罪人。”

  程务挺嘀咕道:“在这皇宫大内之中,可没有待在边境痛快。这也顾忌,那也顾忌。”

  王及善反问道:“你父亲不也长期戍边吗?他做事难道就没有顾忌?”

  程务挺怔了怔,苦笑道:“您说的也是,卑职全听将军的就是。”

  王及善缓缓道:“去好好休息几日吧,你去过吐谷浑,到时第一批打入吐蕃的人手,我可准备让你带队。”

  程务挺这才露出几分喜色,拱手道:“卑职一定幸不辱命!”

第163章 皇帝的恩旨

  临近岁末,冷风呼啸,树枝上都结了冰霜,长安城大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唐朝官员们都已经放假,很多酒肆商铺也都关了门。

  然而,有几家铺子,却格外火热,铺子外面,尽是排队的百姓。

  这几家铺子都是官铺,由户部直接管理,售卖的全都是石炭。

  最近便有长安百姓发现,不断有运送石炭的车队,从春明门运送到长安城。

  这些石炭价格是固定的,并不算太高,又很耐烧,长安城的中产阶级,都能够买得起。

  狄仁杰和高有道此时也在排队买石炭。

  狄仁杰一边搓着手,一边问道:“高兄,这些石炭真是从河东挖出来的吗?”

  高有道点点头,笑道:“是的,其中一处石炭矿,就在你老家并州附近。”

  狄仁杰感叹道:“确实是好东西,只可惜城南的百姓估计买不起。”

首节 上一节 159/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