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45节
武顺忙道:“我认识一个匠人,最擅长修葺园林,改日带他去你府上,让他帮你修修?”
柳氏笑道:“那可多谢了。”
随着柳氏的加入,簸钱游戏变成了五人。
柳氏以前也经常玩这游戏,只不过,未想到她们还博了彩,一个彩筹一匹绢布。
柳氏不由暗暗心惊。
薛仁贵最近虽得了很多赏赐,家中底子毕竟薄了点,乔迁新居,花钱的地方也多。
薛仁贵还拿了笔钱,把城中几处铁匠铺修整一番。
所以薛府过的很仔细,并无太多盈余。
柳氏见她们赌的如此之大,也不好意思开口劝阻,只能玩的时候,特别仔细,以防输的太狠。
武顺几人则十分轻松,一边抛铜钱,一边闲谈长安各种趣事,仿佛对输赢毫不在意。
不一会,几人谈到最近入长安城的大食国使节团。
王夫人笑道:“我听人说,那大食国领土不比咱们大唐小,军队也很强大,想不到也来朝拜我大唐。”
郑王氏纠正道:“不是朝拜,而是来跟我们谈判。”
武顺问:“谈判什么?”
柳氏也侧头看向她,因为此事她听自家丈夫提过。
郑王氏轻轻道:“他们打算向东进军,又担心咱们大唐向西进军,到时两国军队遇上,起了冲突,那就不好了。所以提前找咱们商议一下。”
王夫人笑道:“倒是个明事理的国家呢。”
柳氏忽然道:“大食国并非明事理,其实霸道的很,他们希望大唐把西域十三国中的七国,划分给他们。”
郑王氏微微有些吃惊。
“柳妹妹,这些你听谁说的?”
柳氏道:“我家良人与我说的。”
武顺目光一亮,道:“陛下可答应了?”
柳氏摇头道:“陛下并未见他们。不过听良人说,吐蕃已向大食臣服,还有几个突厥部落,也投靠大食,大食国如今在西域的威望,不比大唐低。”
王夫人用团扇捂着嘴,道:“不会又要打仗了吧?”
柳氏叹道:“那也说不准。”
女人们都不喜欢战争,尤其是柳氏。
战争便意味着她又要跟丈夫分离。
聚会之后,武顺并未归家,匆匆朝皇宫而去,准备向武皇后打听一下大食国详细情况。
第149章 武后的谋划
立政殿内,杨夫人正在给武媚娘做胎教。
武顺见母亲在此,只好先陪坐一旁,安静的等待着。
待杨夫人胎教结束,离开屋子去做晚课时,她急忙朝武媚娘询问。
“妹子,你可听说大食国的事?”
武媚娘脱了鞋子,侧躺在榻上,单手支颐,慵懒的道:“听说了,你匆匆忙忙进宫,不会是为问这个吧?”
武顺道:“我不是担心又打仗吗?听说那大食国很强大,连吐蕃都臣服他们,要是打输怎么办?”
武媚娘道:“你啊,平日与那些妇人说说闲话便可,国家大事,你就别操心了,徒惹烦恼。”
武顺陪笑道:“我不问别的,妹子,你就给我个准话,咱们会不会跟大食国打起来?”
武媚娘沉默了一会,道:“陛下已挑选几名官员,与大食国使节谈判,若是谈的拢,自然没事。”
话锋一转,冷冷道:“若他们不识趣,我大唐将士,可没怕过任何敌人。”
武顺嘀咕道:“何必又打仗呢?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打输了可就没安生日子可过了。”
武媚娘扫了她一眼,道:“妇人之见!国家现在的安生日子,就是前线将士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武顺心道:“你还不是妇人。”见武媚娘脸色阴沉,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临近酉时,她顾念家中孩子,告辞离开了。
武媚娘朝江尚宫问道:“陛下还在禁苑吗?”
江尚宫道:“是的,刚刚奴婢派的人就回报过,说还在跑马呢。”
夏日时节,昼长夜短。
暮鼓声已响遍八百下,坊门关闭,金吾卫上街,天空却依然明亮。
李治最近经常在禁苑锻炼骑射,不仅骑术大进,箭术也颇有长进,能射中五十步之外的标靶。
在他不断努力下,一年不到,他这副身躯,已有显著强化,腹部能隐约看到几块肌肉。
平时酉时左右,他便离开禁苑,返回后宫。
最近这几日,因白昼增长,他总要在禁苑待到戌时左右。
几位嫔妃们,都不断的派宫人来禁苑打探情况。
她们不确定李治去哪座宫殿用膳,也不敢吃的太早。
李治穿过玄武门后,想到王及善前几日跟他提到的一件事,便朝着立政殿去了。
殿门之外,武媚娘带着宫人、内侍们正在迎驾。
李治拉着武媚娘的手,道:“媚娘,你肚子都五个多月了,以后不用再出来迎接朕。”
武媚娘笑道:“妾身又不是第一次怀胎,走两步罢了,陛下可莫要把妾身宠坏了。”
两人来到殿内,桌子上摆着饭菜,因为隔一会就热一次,饭菜依然冒着热气。
两人落座后,武媚娘命人把李弘喊了过来,又让保傅将李贤放在一个加高靠椅上。
一家人开始吃饭。
饭后,李治剔牙时,问了李弘几句学业上的事,发觉他学问精进,竟开始读论语了。
与李勇三人相比,李弘几乎完全不必自己多操心,确实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不一会,李弘和李贤都吃(喂)完饭,离开大殿。
李治这才说道:“媚娘,那些吐蕃细作的事,王及善已跟我说了,辛苦你了。”
武媚娘微笑道:“这都是张多海这厮自作主张所为,妾身最近顾着胎儿,哪有心思管这些?”
李治侧头看了张多海一眼,点头道:“做的不错。”
张多海心中大喜,屈腰叉手道:“陛下千万别这么说,这是臣分内之事!”声音微微颤抖。
自去年十一月起,这是皇帝第一次夸奖他,他心中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您是否准备派人与那帮大食人谈判了?”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谈一下,了解双方诉求,总是好的,希望能谈的拢吧。”
该说不说,蝴蝶效应这种事,还真的存在。
因他阻止了吐蕃吞并吐谷浑,导致吐蕃向大食国臣服。
李治琢磨着,吐蕃人是怕自己收拾完贺鲁后,出兵攻打他们,才伏低做小,引诱大食国跟唐朝开战。
还有西突厥,西迁的五咄陆部,竟也投靠了大食国。
原本大食国在这个时间段,并未把目光放在东方。
结果因为这俩货的臣服,生生把大食使节团引来了。
按照正史,大唐与大食国的第一次冲突,是在约一百年之后的怛罗斯。
结果竟提前发生了。
大食国这次是有备而来。
他们如今的界域,已抵达了原来的波斯国边境,而大唐的边境,也扩张到碎叶城。
两国正中间,有十三个西域国家,其中有九个,是大唐属国。
大食国在吐蕃人和突厥人帮助下,对东方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想从这十三国中,分一部分过去,当做两国缓冲地带。
大食国胃口很大,一口气想要七个国家的宗主权。
李治自然不会同意,故而根本不见大食人,只准备派几个官员,跟他们谈一谈。
谈的拢就谈,谈不拢也无所谓。
两国距离太远,以目前的军队作战能力,都威胁不到对方。
李治之所以还愿意跟他们谈,主要是为了发展商路,以免刚刚恢复的丝绸之路,又重新关闭。
商业是双向的。
他相信大食人也需要大唐的货物,不存在谁求谁,该强硬就得强硬,不必跟他们客气。
武媚娘见李治态度,便知他并未因此事忧心,不再谈这个话题。
到了晚上,李治去了承香殿。
张多海伺候武媚娘睡下后,悄悄出了皇宫,来到长秋台据点。
他在屋中召集义子张荃和几名内常侍,将他们嘉奖一番,还自掏腰包,每人赏赐了一块银铤。
张荃微微一惊,道:“义父,这是您的私房钱吧,我们可不能收?”
张多海摆了摆手,道:“你们这次在抓吐蕃细作上,劳苦功高,不仅皇后殿下满意,连圣人也夸赞了一番。”
“你们都是了解我脾气的,我不是王伏胜那种吝啬之辈,只要你们以后事办的好,别说赏钱,给你们赏一座宅子,那也不无可能!”
众人齐齐跪拜在地。
“我等定竭尽全力,为少监效力!”
张多海微笑道:“不是为我效力,是为皇后殿下和圣人效力!”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