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564节

  段正则发出一声叹息,示意诸多亲卫走远一些。

  等到场中就剩下他们三人之时,

  段正则迈步走到近前,轻声道:

  “北平的石煜以及胡崇义对于这个钱财并不满意,

  仓库烧了是小,那里面的东西很值钱。

  段正则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撇了撇四周,低声道:

  “此事还有曲清风参与其中,本官也拿他没有办法。”

  “曲清风?”

  二人心中一惊,知道这位曾经都司最年轻的指挥使背景深厚,是从北平而来。

  “怎么他也掺和进来了?”

  王泽的表情有些荒唐。

  段正则露出了讳莫如深的忌惮:

  “还是不要多问的好,他们也犯了事儿,

  对此,陆大人震怒不已,

  勒令他们掏银子平事儿,与你们也大差不差。”

  “他们也掏银子了?”

  黄槐有些茫然地愣在当场。

  烧的是他们的仓库,没的是他们的货,怎么他们也要掏银子?

  但很快,黄槐就想明白了,他发问:

  “是那些白糖?”

  段正则点了点头,露出一些讥讽:

  “对,万寿制糖坊的白糖还不够卖吗?要千里迢迢跑到北平去买?”

  这么一说,二人皆是面露了然,

  脸上露出了些许幸灾乐祸。

  这么一来,二人心中好受了许多。

  “本官还是提醒你们,好好做生意,

  不该有的念头不要有,对于百姓也不要吝啬,如此便可安然无恙。”

  “大人说得对。”

  “好啦,回去吧,你们的家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是是,多谢大人!”

  都司衙门的偏厅,伍素安见到了来送银两的石煜以及胡崇义。

  二人此刻都是一副肉痛模样。

  他们有钱,但相比于关内的大商贾,

  四万两现银还是太多了,

  尤其是石煜,人在大宁,银子都在北平,

  所以这八万两银子都是从胡崇义处借的,

  为此胡崇义提前收了一些账,又拆借了一些,这才勉强凑够。

  二人的心都在滴血。

  不过见伍素安前来,他们还是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躬身一拜:

  “伍大人。”

  伍素安挂着和煦笑容,手中拿着一本文书,

  他刚刚清点了两人送来的银子,

  不多不少,刚好八万两!

  而在刚刚他离开的房舍内,足足有十六万两银子!

  整整齐齐的有将近三十个大箱!

  比去年大宁城整年的税收还要高,

  这让伍素安对眼前之人刮目相看。

  在关外的商贾都这么有钱了,

  他无法想象,处在北平、应天还有江南、江西之地那些大商贾有多少钱?

  收起思绪,伍素安将文书递了过去,笑着开口:

  “两位掌柜的,这是你们录下的口供文书,

  签字画押之后便可离开了,此事就算了结。”

  二人听闻此言,眼中流露喜色,心中一块大石重重落下。

  自古民不与官斗,商者更是如此。

  能花这么多的钱财保下性命,

  虽然不舍,但也必须花。

  二人拿起文书开始书写名字按压手印。

  当一切完成后,伍素安看向胡崇义,沉声开口:

  “胡掌柜所烧毁的仓库,

  都司在年后就会展开重建,

  连带周遭牵连的房舍一并修缮。”

  胡崇义愣在当场,

  有些愕然地看向伍素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还请伍大人见谅,胡某家中没有太多银两,仓库重建可能要等上一年。”

  伍素安有些愕然地看着他:

  “胡掌柜在说什么?

  仓库重建所用的银子,是王氏以及黄氏所出,

  乃是陆大人亲自下令,

  让段大人前去讨要,为的就是对两位掌柜支持大宁建设的感谢。”

  啊?胡崇义呆愣当场,

  心中陡然涌现出一股狂喜!

  不用自己出钱?

  伍素安看向一旁的石煜:

  “先前之事是都司做得不对,未能提前通知应天,所以让石掌柜白跑一趟。

  为表歉意,刘大人已经亲自吩咐,

  年后要多从踏雪商行采买布匹,甚至可以与石掌柜合办商行,

  用都司最新研制出的物件,来完成布匹加工,造福百姓。

  若是石掌柜觉得此事不够的话,

  可以说一说您是如何想的,本官会转告给刘大人以及陆大人。”

  合作?新物件?合办商行?

  石煜如胡崇义一般,

  同样呆愣当场,心中涌出狂喜!

  但他所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最后一句话。

  沉默了许久,他决定趁势追击:

  “敢问伍大人,能否让犬子留在大宁城读书?”

第666章 一条铺满银子的路

  “国子监?”

  陆云逸看着手中文书,有些愕然地抬头看向伍素安,

  “石白枫想去国子监?还要多拿五万两银子?

  这么有钱?是不是咱们要的太少了?”

  伍素安脸上也有些古怪,

  同时心里也有些羡慕,有这样一个好爹,简直太好了。

  “下官听石掌柜所说,话里话外就是这个意思。”

  陆云逸有些感慨地看着手中文书,

  据他所知,在重开科举之后,

  南方的一些富裕之地,就已经开始帮扶书生,瞅准科举,

  大学士宋纳曾与他说过,

  每年都有几个朝中大员推荐而来的学生,就算是他也无法拒绝,

  其中九成九都是当地权贵家中的子嗣。

首节 上一节 1564/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