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448节
明明是陆云逸在为难人,怎么成了自己为难他了?
离开衙房的段正则被冷风一吹,头脑忽然清醒了许多。
看着都司内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
“或许朝廷和周大人,
都想改变都司现在的状况,所以才派陆云逸来。”
“这个时候,我去撞枪口,不是明明是他来找麻烦,这是.”
段正则脸色变得极为古怪,心中危机感大增。
“杀鸡儆猴?”
第622章 明人元人都是大宁人
一日后,风雪渐息,
阴沉的天空终于透出一丝阳光,令人心旷神怡。
大宁城城北,是草原人聚居之地。
城中虽未明确划分汉人与草原人的居住区,
但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遵循着一个潜规则。
草原人住在直面寒风的城北,汉人则住在背风的城南。
大家都选择离家乡更近的地方居住。
陆云逸来到城北,眼前的规整景象令他颇感意外。
这里并非他预想中的脏乱差,
而是道路整齐,房舍建造得结实且有序。
就连房舍门口晾晒的毛皮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燃烧用的马粪和牛粪都被垒成四方块,整齐地堆放在门口。
陆云逸不禁心想,这里似乎比城南还要整洁。
在他身旁的,是雅蓉的儿子鄂尔泰。
与当年的稚嫩相比,鄂尔泰如今显得沧桑许多。
他留起了胡子,脸上毛发浓密,皮肤也变得黝黑。
不过,他那始终如一的眼神,依旧透着往昔的神采。
“阿日斯楞殿下.”
刚要开口,鄂尔泰便意识到不妥,连忙改口称“陆大人”。
这是他这两日每次说话时都会经历的“口误”。
“那些皮毛,都是明年要售卖的货物。
要是风小且有阳光,就得赶紧拿出来晾晒。”
鄂尔泰指着房屋前正在整理皮毛的一男一女说道。
接着,他又指向不远处在雪地里清洗衣物的年轻人:
“陆大人,那是在雪地里洗衣服。
大宁的雪很干净,趁着雪刚停,把衣服上的油污洗掉。”
说到此处,鄂尔泰感慨道:
“大人,他们刚到这里时并不会这样做。
但看到汉人都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
他们也开始主动清洗衣物,刻意控制身上气味。”
陆云逸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这很好啊。
冰天雪地本就容易让人心情烦闷,
要是穿着再不整洁,心情只会更糟。”
“这些房子是都司修建的吗?”
陆云逸指着前方百余栋房屋,放眼远眺,远处想必还有不少,连成一片,此刻都被白雪覆盖。
鄂尔泰点点头:“是都司修建的。
我们曾跟工匠学习如何建房,
但.建出来的房子歪歪扭扭,有点不伦不类。”
“各有各的长处。
草原人擅长扎帐篷,这一点汉人怎么都比不上。”
鄂尔泰认同地点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陆大人,现在都司使用的帐篷是用固定部件组装,
只需将它们稳固地拼接在一起就行。
比草原上的帐篷更牢固,插在地上能更好地抵御大风。”
陆云逸点头,这是宋国公北征时军中研究出的方法,
如今已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
“但相应地,成本也更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可能全是好处,也不会全是坏处。”
说到这儿,陆云逸侧头看了鄂尔泰一眼,问道:
“你在这里住得还好吗?”
鄂尔泰抿了抿嘴,轻轻点头。
“好,比在草原上好太多了,不用再担心缺粮食。
在草原上,一旦遭遇风雪天气,牛羊总会死掉一些,
粮食也会不够吃,大家都得挨饿。
现在,在这座偌大的城里,
不用担忧天气,只需操心自己够不够努力,种的庄稼好不好.”
“是啊,靠人力谋生计总比靠天吃饭要强。”
陆云逸点头,又问:“如今城中有多少草原人?”
“将近一万。
他们大多是北元朝廷遗民,
不愿被也速迭尔迁到瓦剌,便逃到了大明境内。
都司收留了一部分,也放走了一些.
东北方向的朵颜三卫,也接纳了一些。”
“一万人”
陆云逸若有所思地看向身后的文书姚同辰,吩咐道。
“尽快梳理出这一万人的人口结构,
区分老人、青壮、孩子、妇女,还有会耕地和不会耕地的。”
姚同辰手持纸笔,飞快记录:
“是,大人!”
一旁的鄂尔泰突然有些担忧,犹豫许久后,轻声问道。
“大人,您这是打算?”
他隐隐担心,朝廷是不是要强行对这些草原人进行区分、分类和分化。
陆云逸笑着宽慰道。
“放心吧,我来大宁城,不是为了整治草原人,
而是要为他们寻一条出路,
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
你看现在,汉人住城南,草原人住城北,
一座城池两种景象,实在荒唐。”
“大人,起初大家是混住的,
但后来.自然而然就分开了。
汉人与草原人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我明白,生活习惯的不同难免会引发争吵和纠纷,但这都不是问题。”
陆云逸摆摆手,双手叉腰,
望着前方那些不时投来目光的草原人,沉声道。
“本官打算在大宁推广种植一种新作物,
让擅长种地的人去耕种。
这次我还带来了许多猪苗,
到时候安排擅长放牧的人去养猪,你觉得怎么样?”
此言一出,随行众人纷纷面露诧异。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