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61节
一些谋划,在事成之前,谁都不能说,
百姓和朝廷官员往往后知后觉。
但现在.
陆云逸看到他脸上的诧异,自己也有些惊讶。
果然,这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对于为官之道,门儿清。
“岳父大人,此事小婿不瞒您,
商行的事之所以摆在台面上,是为了掩盖更重要的谋划。
做生意赚钱是一方面,修路是隐藏目的之一,
而加强应天对地方控制,则是目标。
三层目的环环相扣,已经足够让人眼花缭乱了。
但,整个商行在朝廷真正想做的事面前,都不值一提。”
刘思礼脸色凝重到了极点,眼中闪过疑惑。
“是什么事?要是朝廷机密,云逸你不用跟为父说,
有些事知道多了,反而是灾祸。”
对于这一点,陆云逸也深有同感。
不过,既然岳父已经位列九卿,知道也无妨。
顿了顿,陆云逸沉声说道:
“朝廷发现了一种作物,可作主食,
而且不挑土地,亩产惊人,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试种..”
“哦?”
刘思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原来是与粮食有关的事,怪不得比商行的事更重要。
但下一句话,却让刘思礼呆立当场。
“亩产十四石。”
陆云逸继续开口:
“若是用普通土地种植,产量可能会减少,但也足够了。
朝廷现在对这个消息秘而不宣,
就是想等商行诸多渠道铺开后,在整个应天一举推行试种。
到时候,商行会对外宣称,这是从北方寻来的作物。
一方面是隐瞒此物的真正来源麓川。
一方面是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让那些对朝廷心怀不满、心中有鬼的人猝不及防。”
陆云逸侃侃而谈,刘思礼却一直满脸呆滞。
过了许久,他才呆呆地问道:
“亩产多少?”
“十四石,朝廷六部和都督府的几位大人都亲眼所见,小婿也在场,
而且这种作物不挑土地,日后会种到大宁和辽东。”
“我的天啊.”刘思礼喃喃自语。
他突然觉得,这个大明似乎都不一样了。
莫说是亩产十四石,就算是亩产四石,
在辽东都算得上天降祥瑞了。
现在,十四石,就算是折一半还有七石呢!
陆云逸神秘一笑:
“所以说,有此等前提在,只要岳父大人能稳住局面就好,
就算遇到些挫折,也无伤大雅。”
这么一说,刘思礼又安心了些,长舒一口气。
“无为而治,为父还是懂一些的。”
陆云逸连连点头:
“正是这个道理,只要不乱折腾,
商行很快就会发展成庞然大物。
到时候,主要压力就会从朝野变成朝廷,来自朝廷、六部九卿和诸多京官。
毕竟,能从中分钱的衙门只是少数。
到那时,商行可能要对六部做出些让步,
出让一些钱财或赚钱渠道。
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
也会写在商行后续发展的计划书里,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再者,等商行开业后,计划书还会进行一些调整。
等一切修改完善后,小婿会交给岳父大人。”
事到如今,刘思礼可算见识到了女婿的本事,
做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他面露感慨,忽然有些庆幸这小子用情至深,娶了自己女儿。
长舒一口气,刘思礼沉声道:
“既然云逸已经安排好了,为父就放心了,
你有如今之成就,为父心中甚慰。”
第588章 锦衣卫与狗不得入内
七日后,聚宝门附近的王记杂货铺,一如既往地大门敞开。
掌柜王通悠然地走出大门,
迎着扑面而来的阳光,微微闭上眼睛,露出些许惬意。
只是,即便阳光明媚,身上懒洋洋的。
但心中阴霾却始终无法驱散。
看着前方人来人往的人群,王通发出一声叹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前些日子在商铺门口发现石雅山,此事究竟是谁所为还没调查清楚。
如今整个衙门又与工部起了冲突,
就连都督府都不给锦衣卫好脸色,
这让王通觉得,局势突变,锦衣卫也不是个好地方了。
看了看身后的商铺,王通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本以为这一次暴露后,能顺势转移,
再不济也能换个地方,不再从事商贾之事。
可没想到,衙门突然人手紧缺,上官似乎也有些得过且过,
居然让他这个已经暴露身份的锦衣卫继续留在这里!
王通想不明白,这不是拿他当靶子吗。
“唉”
重重叹了口气,王通微微睁开眼睛,
“嗯?这是什么?”
身前的地面上,随意散落着两张精美卡片,纸张看起来厚实,上面还留有字迹。
王通心里“咯噔”一下,不会真成了靶子吧。
他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
顶着太阳,凑上前去,将卡片捡了起来。
定睛一看,映入眼帘的几个大字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开业大酬宾,来买就送房!”
王通撇了撇嘴:“骗人的把戏”
“满一钱银子可抽奖一次?”
“特等奖:应天城三进宅院一套。”
可随着视线转动,王通眼睛猛地瞪大。
他眨了眨眼睛,有些怀疑自己看错了,三进宅院?
不知为何,王通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做锦衣卫这么多年,虽说捞了不少油水,
但应天的房子实在太贵了。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