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04节
许多时候,甘薯都要堆到斛之外,才能够四十斤。
但他们乐此不疲,无一人言语,只是默默干活。
陆云逸始终站在他们后方,
看着前方挖出来的甘薯,脸色平静。
对于甘薯产量,农政院的人已经跟他说过,所以他并不吃惊。
他高兴的是,眼前的这些甘薯个个肥大,长得圆润饱满,
比从麓川弄来的甘薯要好看无数倍,
一看就是做烤红薯的好材料。
论种地,还是得中原人来,麓川人根本不是对手。
时间流逝,又过去了一刻钟,
地里最后一个甘薯被农政院的长者掏了出来!
他脸上凝重也在这一刻舒缓,紧绷的神情露出笑容,发出一声大喊:
“没了!”
以往,这等情况下,都或多或少带着些许失望,
毕竟一亩地也就出那么一两石粮食。
但现在,众人听到此话,
只觉得松了口气,终于没有了。
再挖下去,几乎在场所有人都要觉得,这是不是假的了。
第二次称重,二十个斛很快又被装满。
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不远处剩下的那一小堆甘薯上,
怎么还有?
此时,就连大明皇帝朱元璋,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笑容。
农政院种地的本领一绝,又是在宫中精心养护,产量多是应该的。
放在外面,有时候要折五成甚至是六成。
但现在,即便是折五成,
朱元璋都觉得,天佑大明!
终于,在一行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剩余的甘薯又装满了两个斛。
一共四十二斛!
一千六百八十斤。
十四石。
简单的字符出现在众人心田,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静静看着前方堆积如山的甘薯,仔细思索着这个数字。
十四石,即便少八成,还有将近三石。
而三石,是如今大明最好农田的产量。
一行人只觉得喉咙干涩,
他们是六部九卿、是都督府的都督,
身居高位,手握权势。
挨饿的感觉已经不知多久没有感受过了,
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
记忆将他们拉回了心中乱世,
那时遍地灾荒、饿殍满野、茫然干瘦的人走在破旧的官道上,
妄图在乱世中寻找一安身之所。
但所到之城池皆战乱不止。
几乎在一瞬间,所有人都想到了大明未立之前的悲苦。
而即便大明新立,秩序新建、但饿死人之事还是不在少数。
而他们早已经登上高位,
不会再考虑挨饿这等事,考虑的都是旁人能否不挨饿。
他们绞尽脑汁,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刻似乎有了答案。
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颤声开口:
“这甘薯,能吃吗?”
一个荒唐的问题,却没有人发笑。
但很快,这个疑问就被一句轻言打破。
明皇朱元璋轻声开口:
“树皮咱都吃过,甘薯有什么吃不得。”
哗——
原本有些沉寂的气氛,顷刻之间被点燃。
礼部尚书李原名眼含泪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呼:
“天降祥瑞、佑我大明!”
“自此以后,天不宰人,人自救!”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物天佑,我大明百姓将远离饥荒!”
一时间,高呼之声不绝于耳,
在场诸多大人皆是跪地恭贺,压抑的气氛开始在众人之中流转。
洪武皇帝朱元璋静静站在甘薯之前,
脸色沉默,嘴唇微抿,
纵使心有沟壑,但他此刻的心绪也复杂万分。
他弯下身拿过一个甘薯,胖胖的,拿在手中很重,
犹如大明江山那般重。
朱元璋看向在场众人,沉声开口:
“朕起于卑小,立于山巅,
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然此物甘薯。
利国利民,亩产十石。
乃祥瑞之物,更是我大明呕心沥血多年之结果。
今,盛世将临,当普天同庆!”
“传旨,今日宫中设宴,食此万民之粮!”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高呼。
今日六部九卿都不在衙门的怪异情况,很快吸引了诸多朝臣的注意。
多方打听之下,诸多吏员官员惊恐地发现,
居然连都督府的一众都督都不在。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脑海中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
难不成要出什么大事?
很快,临近午时,六部九卿纷纷回到了衙门。
但所有人都发现,
他们以往敬若神明的大人有些魂不守舍,还有一些心不在焉。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提着一个布袋,
能明显看到布袋上的泥土痕迹。
不知是何物。
一时间,各部官员大显神通,纷纷开始串联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奈何,六部九卿的嘴太过严实,也没有人敢去发问。
工部衙门,工部尚书秦逵与陆云逸携手回到衙门的场景被许多人看到。
尤其是他们手中布袋,更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
这其中就有工部左侍郎计煜辰。
即便养尊处优多年,心性早已非凡,
但见到这一场景,还是不由得心生嫉妒。
去的都是六部尚书、都督大员,
他陆云逸何德何能享受此等殊荣。
工部衙门正堂,秦逵坐在上首,脸色沉默,久久不言,
只是一味地抿着茶水,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