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083节

  如此,秦逵猛地抬起头来,恍然大悟,陷入了回忆。

  洪武十九年四月,朝廷招募四方工匠来京城打造军械,为二十年征讨纳哈出做准备。

  那时他上疏朝廷,建议按距离京城的远近确定工匠赴京轮班的班次,

  置籍并签订契约,等工匠赴工部报到后,其家人可免徭役。

  此法后来得到实施,也被写入了大明律,定为法令。

  自此之后,匠人再也不用整年都待在京城,

  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来到京城做工,其余时间可以在家乡衙门做工。

  还因能免除摇椅,工匠的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对于此事,秦逵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甚至比洪武二十年修建的古帝王庙还要好。

  想到这,秦逵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升官。

  他嘴唇翕动,并拢的手掌有了些许颤抖,声音也有些哽咽:

  “陛下,臣是读书人,也是匠人,深知工匠乃天下之基。

  故元尚且能善待工匠,我大明更应如此。”

  “说得好!这大明天下官员茫茫多,但能善待百姓者,寥寥无几。

  你做了该做的事,朕也应有所嘉奖。

  提拔你,朕是想告诉你,告诉如你这等为民做事的天下官员,

  你们做的事,朝廷看得到,也不会亏待你们,

  该升的升,该赏的赏。”

  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大手一挥,

  一股雄浑的气势轰然喷涌,他目光锐利,看向秦逵:

  “现如今你为六部堂官,朕希望你勿忘初心,一心为民。

  工坊的事你要办得稳妥。

  对于明面上、暗中捣鬼的一些人,你也不用担心。

  朕给你找了一个帮手,若是衙门中有人阳奉阴违,打着为民请愿的名头祸害百姓,让他出面,狠狠地打!”

  秦逵原本感动得痛哭流涕,

  但听到此言,他眼中闪过一丝茫然,狠狠地?打?

  他再三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敢问陛下,是何人?”

  朱元璋看向太子朱标,他上前一步,指了指前方的手推车,道:

  “秦大人,既然是要兴建制造手推车以及自行车的工坊,

  那自然绕不开其创造者,给你找的帮手是太子宾客陆云逸。”

  秦逵眉心狂跳,眼睛瞪大!

  怎么是他?

  他还记得,前日自己闺女失踪,找遍了应天城才在秦淮河找到,事后问其原因,居然是陪人去找陆云逸?

  但很快,秦逵就面露震惊,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自行车:

  “这太子殿下,自行车也是他所做?”

  太子朱标对于他的反应很是满意,轻轻点了点头:

  “今日刚刚送来太子府,明日让他带着图纸工匠去工部上衙!”

  秦逵陷入震惊,瞳孔剧烈摇晃。

  不论是手推车还是自行车,都是能让人名留千古之物,如今居然出自一人之手。

  而且,他还知道,军中许多绝密军械,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若不是陛下先前一番宽慰。

  他现在几乎要以为,自己是哪里干得不好了,让此人来抢自己的尚书之位。

  朱元璋罕见地笑了笑,沉声道:

  “拟旨。”

  一旁的中书舍人连忙提笔,作势书写,

  朱元璋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武英殿内回荡:

  “陆云逸兼工部右侍郎,仍掌军伍诸事。以太子宾客判国子监匠学博士。”

第472章 工部来了个年轻人

  自从工部尚书秦逵被召入皇宫之后,

  工部衙门的争吵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不顾体面。

  衙门中的诸多吏员叫苦不迭,认为诸多上官是吃饱了撑的,

  散衙了都不回家,搞得他们也回不了家。

  此刻,一些吏员一边看着正堂处的人影错落,听着里面争吵,

  一边等在衙门口,希望秦大人快些回来,结束这一场闹剧,好让他们能够回家。

  可他们没有等来秦大人,却等来了圣旨!

  不到半刻钟,整个工部衙门就变得安静下来,一众大臣跪在院中,身后是茫茫多的吏员。

  手持圣旨的大太监也没有拖沓,径直扯开了圣旨,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天工开物,百业兴旺,皆由工部精心营造,巧手匠心。

  兹特命陆云逸,兼领工部右侍郎之职,仍掌军伍诸事,以显其能,不负朕之厚望。

  又,陆云逸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以太子宾客之衔判国子监匠学博士,以广教化,育英才。

  更兼,军械为战争之根本,关乎将士生死,国家安危。

  特命主持军械督造一事,精益求精,确保军械之精良,

  以壮我三军之士气,保我边疆之安宁。

  使匠艺之道得以传承,国家技艺日益精进。

  钦此!]

  [洪武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

  太监洪亮的声音落下,整个工部衙门久久无言。

  跪在地上的诸多官员都愣在当场,一时间怀疑自己听错了。

  陆云逸?

  昨日在京城闯出那么大的风波,在岳州又如此胆大包天之人,

  如今来了工部?还主持军械督造一事?

  他一个武人,凭什么来做文官?

  一时间,就连那些赞成工部开设工坊的大人都有了一些迟疑,心中有些不得劲。

  内里打得再严重,但面对外人,还是要一致对外。

  可如今,外人进了家门,还一举夺了辅坐,这该如何是好?

  工部左侍郎计煜辰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是工部的次官,也是工部的二号人物。

  凭借根基深厚,就算是新来的上官,他也能拜一拜手腕。

  可如今,这位太子宾客陡然出现在工部,若真论起来,他还要躬身叫一声大人。

  他作为朝廷正三品的大员,自然清楚其中门道。

  无外乎是陛下派外人前来,来帮助秦逵压制他们这些工部老人。

  计煜辰只觉得心中积郁难行,呼吸急促!

  “计大人,秦尚书既然不在,那就由您接旨吧。”大太监的声音从前方娓娓传来。

  计煜辰长吁了一口气,猛地抬起头,双手高高抬起,与脑袋并行:

  “工部计煜辰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他接旨,后方的一众官员也不免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还真怕计大人脑袋一热,抗旨不遵。

  计煜辰站起来后,看向前方的大太监,犹豫片刻,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

  “公公,这旨意来得莫名其妙,可否透露一二其中关键?”

  大太监瞥了一眼计煜辰,笑呵呵说道:

  “计大人客气了,既然旨意已经下达,此事便已成了定数,

  您也不用着急上火,好好做事即可,陛下能看到您的艰辛。”

  计煜辰笑了笑:“公公说得是。”

  大太监看了看工部的诸多官员,轻轻一笑,压低声音:

  “今日陆大人钻研出了一个新物件,

  秦大人还在宫中钻研,依我看啊,诸位大人要等一会儿了。”

首节 上一节 1083/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