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69节
“刑部复核之后给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调解、薄惩,恶性案件则提交大理寺审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再由刑部进行复核。”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审判量刑机构,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权。
必须依靠其他机构,才能行使权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理寺职权过重的问题。”
朱标也颔首道:“多了一道关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价就会变高,能减少一部分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从老朱和朱标的话,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重视的东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权,削弱下属机构的权力,确保皇权稳固。
朱标先想到的,则是减少冤假错案。
只能说,老朱不愧于洪武年号,朱标也无愧于他仁厚之名。
陈景恪接着说道:“捕房是最基层机构,看似权力不大,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百姓眼里捕房才是真正的天。”
“必须要对他们的权力加以限制。”
“我以为,可以将捕房的职能,和刑部做个对接。”
“比如,把捕房缉拿嫌疑犯的权力,拆分给刑部。”
“以后捕房想拿人,必须要有刑部的下派机构签发的批捕令。”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想法虽好,可要是每次拿人都要刑部批准,捕房就没法办案了。”
陈景恪笑道:“所以要区分拿人和传唤的区别。”
“拿人是将人逮捕并进行关押,传唤是将人叫到捕房配合调查。”
“传唤要规定严格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天。”
“捕房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传唤。”
“把人传唤过来后,一天时间内能查到证据,就去刑部申请逮捕令。”
“如果查不到任何证据,那就把人放了。”
“为了防止他们恶意行使传唤权,还要严格规定不得连续传唤。”
“以免他们,随意将无辜百姓长期羁押,勒索钱财。”
“拿人的羁押期限,最好也做一个限制。”
“防止有人变着花样的,无限期羁押嫌疑人。”
老朱不禁连连点头,对这一点他可是太清楚了。
不管有没有罪,也不管和案子有没有关系,只要被抓进去家属都得掏钱来赎人。
不掏钱,就在大牢里蹲到死。
靠着这一招,基层衙役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这一点做出严格规定,不敢说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肯定会大大改善百姓的处境。
“好,景恪这个建议提的好,咱支持。”
“那些衙役面对百姓的时候,才是真的恶如虎,必须要好好治治他们。”
马娘娘也说道:“如此就相当于给捕房脖子上套了个缰绳,让他们不能再如之前那般随意作恶。”
“而且这么一改,大理寺、刑部、捕房,三个关键机构共分了执法权。”
“三个机构相互牵制,也能防止任何一家坐大,不错不错。”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他也指出了一个问题:
“捕房归地方衙门管理,这般改相当于削弱了衙门的权力,需防他们从中作梗。”
老朱霸道的说道:“从中作梗?哼,不怕死就试试。”
朱标有些无奈,很多问题靠杀人是解决不了的,比如眼下这件事情。
但谁让人家是爹呢,他也不好反驳。
马娘娘却不惯着,没好气的道:“就知道杀杀杀,要是杀人能解决问题,还用得着景恪这么操心?”
老朱顿时不敢说话了,只是嘴里嘟囔道:“咱就是随口说说,又不是真的要杀……”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具体如何拆分重组,又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利益。
到时候把各部门的大佬叫到一起开个会就行了。
只要中枢各大佬都点头,下面的人是不敢乱来的。
之后几人又详细的聊了一下执法权拆分问题,将大致的框架给确定了下来。
老朱高兴的道:“它山之石果然可以攻玉,咱们这不就攻出来一块宝玉吗。”
朱标颔首道:“是啊,终于将执法权的大框架给确定下来了。”
“如此一来,行政、执法、监察三大权力的基本盘就确定了。”
“大明的政治制度,也终于要确定下来了。”
说到这里,他心中也颇为遗憾。
他给自己取的年号为建章,其目的不言而喻。
正常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他任期该做的。
只可惜,一场大病让他提前退位,也导致这些变革晚了好几年才出现。
不过还好,这些变革他都参与了,也亲眼见证了大明的制度走向健全。
不枉此生。
他心思隐藏的很好,没有表露出来,正沉浸在喜悦里的众人都没有察觉。
就连最细心的马娘娘都没有看出来,她的心思都放在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
“现在就剩下立法权还没有确定,景恪你可有什么想法?”
第576章 无题
听到马娘娘提起立法权,大家下意识的想到了,陈景恪给西方设计的那个议会。
但随即就毫不犹豫的否定了这个念头。
立法权就是制定规则的权力,是一个群体的最高权力。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老祖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个坑是绝不能踩的。
立法权必须掌握在皇帝手里,不可假于他人。
比起什么议会,他们更倾向于单独设立一个直属于皇帝的部门。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历朝历代都没有专门的立法机构,这方面全靠几千年来形成的默契在运转。
所有人都有权力对某些法条提出建议。
皇帝强势的时候,主导权在皇帝手里。
皇帝弱势的时候,主导权在丞相府手里。
大明废除丞相制度,将相权分拆给了好几个部门。
天子大权独揽,真正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权力。
然而,立法权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皇帝英明的时候,立法的主导权掌握在他手里,一切都能正常运转。
可万一皇帝比较平庸,乃至昏庸无能呢?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丞相府谁来主导立法工作?
单独设立一个机构掌管立法?
那事情就很微妙了。
给这个机构多大的权力?
给的权力大了,这个机构会不会变成事实上的丞相府?
甚至靠着立法权,获得超越丞相府的权力?
内阁和大都督府又如何自处?
给的权力小了,一旦皇帝无法主事,它又无法独立运转,立法工作就废弛了。
可谓是两难。
最终大家习惯性的将目光看向了陈景恪,期望他能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陈景恪自然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但他并没有直接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而是采取了一步步引导。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立法权必须掌握在君主手里。”
“没有君主许可并批红用印,所有的法条都是废纸。”
老朱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这个权力是绝对不能下放给臣子的,否则不是倒反天罡了吗。”
其他人也都认可这个大前提。
皇权社会,制定规则的权力,必须属于君主。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