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52节
“只是我很清楚,话语权掌握在强者手里,这些酷刑最终会落在无辜百姓的头上。”
“为了防止无辜百姓受此酷刑,我才要求废除肉刑。”
枪下留人案,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了。
一个普通社会青年,女朋友被人调戏的时候,失手打死了实施犯罪的富豪之子。
一审二审全都判死刑。
他的辩护律师找到最高fa,拿到重审文书。
然后火速赶回地方,在执行枪决的现场,挥舞着文书高呼枪下留人。
这经常发生在影视剧里的一幕,在现实世界真实的发生了。
只可惜,现实不是影视剧,更加的冷酷无情。
最终那个青年还是被判处了死刑。
回过头想想,如果当时还有凌迟之刑,那个富豪会不会利用司法,把那个青年活剐了?
至于其他的冤假错案,就不用再过多赘述了。
陈景恪从来不同情犯罪分子,他主张废除凌迟,就是怕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无法杜绝官场腐败,也无法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制造冤假错案增加成本,让被冤枉的人少受点罪。
朱雄英悄悄观察他的脸色,见他不像是在说反话,长长舒了口气,笑道:
“嗐,我还以为你会暴跳如雷呢,不生气就好。”
然后他兴奋的道:“嘿,你别说,桑敬这一次干的漂亮,真的是太解气了。”
“那些贪官污吏、劣绅奸商,就应该千刀万剐了,我这就下旨给他表……表……”
陈景恪表情冷漠,说道:“表什么?把他裱在墙上吗?”
朱雄英尴尬的道:“咳,此时情有可原,但毕竟与律法不符。”
“不处罚,也不提倡,冷处理是最合适的。”
陈景恪这才点头说道:“且不说这个头一开,会导致的一系列恶果。”
“就说对永义侯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朱雄英连忙说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对,确实不能表彰。”
陈景恪再次无语,这小子心里肯定琢磨着怎么奖赏桑敬呢。
不过有一说一,桑敬这事儿干的确实漂亮。
那些畜生,千刀万剐都便宜他们了。
但有些事情可以做,却绝对不能说,更不能以官方的名义表彰。
否则谁都这么干,国法的威严很快就耗尽了,那才是最大的灾难。
而且……
陈景恪说道:“但,他这么干,也是在为后续的计划制造障碍啊。”
朱雄英疑惑的道:“怎么了?”
陈景恪道:“这么大规模凌迟处死官吏、豪强,百姓心中的反抗情绪会被调动起来。”
“后续再想拆分迁徙凤阳百姓,恐怕会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甚至发生民变。”
朱雄英也反应了过来,眉头不禁皱起:
“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看来要多派点人手给他才行。”
陈景恪也点头赞同,这事儿可大可小,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太大规模的调动部队,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从神机营抽调一个两个营过去吧。”
陈景恪自然不会反对,说道:“要快,顺便再调一个营给杜同礼吧,南方那些大商贾可不好对付。”
朱雄英说道:“好,就这么办了。”
于是他立即给徐允恭下令,抽调三个营分别支援桑敬和杜同礼。
按照程序来说,一切军队调动的命令,必须经过皇帝和大都督府共同签署。
这就是为了防止大都督府做大,同时也为了防止有人控制皇帝。
但皇帝毕竟是天下之主,理所应当享有特权。
有三支军队,皇帝可以直接调动,无需经过大都督府。
一支是旗手卫,替皇帝驾车、撑旗、看守宫门。
一支是锦衣卫,这个无需赘述。
还有一支就是神机营,属于皇帝能直接调派的最强一支军队。
这三支军队在手,可以保证皇帝自身的安全。
就算大都督府、内阁全都脑生反骨,皇帝也有翻盘的机会。
不至于像前世的明朝中晚期那般,皇帝都得了易溶于水的病。
事情定下之后,朱雄英转而问道:
“那个欧罗巴的学者,你准备什么时候见他?”
陈景恪有些头疼的道:“事儿太多了,暂时没空见他。”
“而且这个约翰·胡斯情况有点特殊,该如何下这一步棋,我还没有想好。”
“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再说吧。”
朱雄英不解的道:“他在极西也不过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罢了,家族势力并不大,为何你会如此重视他?”
陈景恪解释道:“根据我的调查,他一直在谋求族群独立。”
“在当前的极西列国,拥有这种独立思想,敢于站出来反抗基教的学者太少了。”
“他就是一颗反抗的种子,我计划利用他制造宗教矛盾。”
“同时也强化极西诸国的族群意识,让他们始终保持在四分五裂的状态。”
欧洲中世纪可是被称之为黑暗世纪,教会笼罩一切。
十五世纪前后更是黑暗的巅峰,这百年间几乎没有诞生什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陈景恪一直在寻找欧洲学者,试图给他们的思想上加点料。
但寻找了这么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
就是因为此时欧洲处在中世纪最黑暗时期,万马齐喑,哪有什么学者给他下棋。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而且对教会很不感冒,还一直谋求族群独立。
用游戏圈的话说,这属性简直就是手写出来的。
必须要好好利用。
朱雄英了然的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那你好好准备一下吧。”
“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不知道下次还要等多久。”
陈景恪点点头,接着说道:“最怕的还是让他学到真东西。”
朱雄英大笑不已:“那可不能让他将真东西学走了。”
没多久,朱元璋和马娘娘派人来找他们过去。
两人到了慈宁宫才知道,他们也收到了信桑敬的信。
这让陈景恪有些哭笑不得。
我就这么可怕?让桑敬给老朱和马娘娘写信求情?
没辙,他只能再次给两人解释了一番自己的想法,他们才放下心来。
-----------------
皇帝突然抽调三个营的火器军离京,自然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纷纷上书询问原因。
此时桑敬搞凌迟的事儿还没有传开,朱雄英自然不会实话实说。
只说是怕桑敬和杜同礼再遇谋害,特意派人去援助他们。
虽然群臣都觉得情况不对,可有桑敬的前车之鉴,大家也不好再反对。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傻子,立即就派人去凤阳和江南打探情况。
当他们得知了真相,自然是各种谴责和弹劾。
这完全在意料之中,朱雄英早就想好了糊弄的办法,这些弹劾自然没有什么用处。
至于民间……报纸掌握在朝廷手里。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陈景恪还是亲自去见了方孝孺,与他进行了一番交谈。
“非我表里不一,而是非常事行非常手段。”
“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被自己立下的规矩给束缚住。”
“现在社会风气急速下滑,需要施以雷霆手段。”
面对这套说辞,方孝孺笑道:“我非不知变通之辈,反倒是觉得你有点理想主义了。”
陈景恪唯有苦笑,理想主义吗?确实有那么点了。
当年的孔孟又何尝不是理想主义者。
人类道德的上限,正是靠着这群理想主义者,才被一步步推高的啊。
方孝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之后的报纸上,只说那些贪官污吏的可恨,绝口不提凌迟的事情。
没有报纸宣传,全靠部分人私下传递消息,传播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