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23节

  生产化肥很简单,但也很复杂。

  简单的地方在于,用土法不顾后果的去做,确实也能生产的出来。

  后果吗,经济效益低还是小问题……想想各种化学污染就知道有多严重了。

  复杂的地方就在于环保、高效率生产。

  这就要求必须从零开始,打造生产线。

  这不是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而是每一个需要用到的地方,都要打造一条完整生产线。

  把化肥工厂建立起来,差不多相当于建立了一整套的基础化工品生产体系。

  其中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前有需要都是实验室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大大限制了理科的发展。

  尤其是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应用。

  目前也确实有必要打造一整套的化工产业体系了。

  还好,洛下书院十几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两万多名学生。

  这些人都接受过系统的理科培训,在这个时代那都是理科精英。

  其中一部分没有天赋的,或选择出仕,或选择去当老师教育更多学生。

  目前在书院和朝廷各技术部门工作的,有七千多人。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动用,抽调出来两三千,再把毕业生召回一部分。

  组建一支五六千人的团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么说吧,前世能组建起这样一支团队的国家,都不超过三分之一。

  这么多人一起努力,再加上朝廷的支持,陈景恪有信心把这套体系弄好。

  而且作为过来人,他很清楚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从一开始就会把环保这个概念,植入工业中去。

  大明现在是领先者,没必要搞先污染后治理那一套。

  困难怕什么?

  一项一项去研究,没有啃不下来的骨头。

  而且陈景恪的计划还不只是如此,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对全国的基础建设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规划。

  以后能少走很多弯路。

  -----------------

  因为化肥的插曲,大家也没了游玩的心思。老朱恨不得立即回宫,将此事给敲定下来。

  还是朱雄英劝说:“大家早就在期盼着我们的到来,现在来了不见见他们,恐凉了人心。”

  “况且,以后生产肥料,也要从他们这里抽调研究人员的。”

  老朱这才带着大家去吃了顿饭。

  饭菜很丰盛,大多都是山里打的野味。

  不过很显然,老朱吃的是食不知味,扒拉几筷子就声称吃饱了。

  之后就是例行的领导讲话。

  将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眷组织到一起,老朱、朱标、朱雄英分别讲了几句。

  三皇同时现身,还鼓励表彰大家,很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大家纷纷表示,要为大明尽忠。

  这一套流程做完,老朱才带领大家离开。

  回去的时候,陈景恪被喊到了老朱的御辇上,亲自向他讲述了肥料,以及工作建造的事情。

  陈景恪就将自己的计划和他讲了一下,并且还拿火柴举例:

  “火柴看似简单,单独造几盒也很容易。但想要大规模生产,就非常麻烦了。”

  要建造采木场、要加工木料,这一整套体系都要从零开始建设。

  红磷也一样,要选矿、采矿、提炼等等。

  这还只是原材料,还需要交通运输配合,将材料运到一起组装。

  最后的产品还要通过交通运输,送往全国各地。

  产业链越完整,效率越高,运输越方便,这一盒火柴的价格就越低。

  “纯手工生产,这一盒火柴得卖十文钱。如果我说的产业链能建立起来,一文钱能买十盒。”

  “这套产业链不只是可以用来生产火柴,很多设备和原材料都是可以交叉使用的。”

  “木头除了造火柴,还能造家具、建房子;冶炼厂还能冶炼金银铜铁等其它矿石。”

  “它的很多设备,也可以为生产肥料提供原材料。”

  “修好的铁路、公路和航运体系,应用面就更广泛了。”

  “只要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有什么新发明想要应用于实际,就不用再这么麻烦了。”

  “到时候,所有与民生相关的东西,价格都会变得非常低廉。”

  “肥料可以运送到千家万户,所有百姓都能买得起。”

  “全新的衣服只需要几文钱,普通人工作一天就能买一件。”

  “食盐运送到全国各地,可能只需要一文钱一斤。”

  老朱听入迷,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种种画面,好半晌才说道:

  “这就是生产力改变世界吗?”

  陈景恪肯定的道:“是的,这就是生产力改变世界。”

  老朱看着他,说道:“你说的东西,很多咱想都想不到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咱相信你的话。”

  “咱还是那句话,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需要钱财就去国库里取,需要人才就让朝廷帮你找,务必要将你说的东西建造出来。”

  陈景恪都有点惊讶,本以为这么大的事情,老朱起码会慎重思考一段时间。

  谁知道根本就没有。

  老朱痛快的有点不像是个皇帝。

  不过紧接着老朱喃喃自语道:

  “做到这些,应该就能平稳度过寒冷期了吧,咱能为后世子孙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一旁的徐达、傅有德等人,也都深以为然。

  陈景恪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记得寒冷期,并为此忧心。

  这让他不禁有些惭愧。

  虽然他经常把小冰河期挂在嘴上,但那只是为了游说别人罢了。

  实际上他自己对小冰河期,并不是特别重视。

  很简单,大明灭亡的主因并不是气候变冷,而是士绅集团做大,收不上来税导致的财政破产。

  气候变冷,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满清也同样处在小冰河期,可他们靠着屠刀完成了对全国资源的整合。

  朝廷能有效的重新分配财富,坚持了两百多年,还创造了红薯盛世这一古代史最后的辉煌。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改革,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隐患。

  只要大明朝廷的财政健康,面对小冰河期有很多办法可以度过。

  当然,他也为小冰河期做了一些准备。

  改良土豆,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等等,都能让后世更加从容的面对冰河期。

  可是,就算没有小冰河期,这些事情他也一样会去做。

  所以总体上来说,小冰河期只是他用来恐吓别人,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罢了。

  只是没想到,老朱他们竟然如此上心,估计私下没少为此事发愁。

  这如何能不让陈景恪感到惭愧。

  但……更多的还是庆幸,庆幸自己小冰河期这手牌打的太好了。

  宗教为何喜欢搞末日审判?

  说白了,就是利用末日的恐怖来吓唬人,达到传教的目的。

  小冰河期在他这里,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

  他天天渲染小冰河期的可怕,周围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随着他个人影响力的扩大,这个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大。

  报纸出现后,全国都知道了温寒变的事情。

  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勇气。

  大家选择保守,那是因为保守至少能带来两三百年的相对和平。

  这是可以预见到的和平。

  而改变是不可预知的,说不定下一刻就大崩盘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会倾向于保守。

  陈景恪的变革如此剧烈,却始终有一大批人追随,且追随者越来越多。

  就算是保守派,大多意见也都是可调和的,真正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只是少数。

  这其中自然有利益的因素。

  可永远不要低估华夏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有德之士。

首节 上一节 923/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