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14节

  “若说最想奸商恶霸死的,也是深受其害的百姓。”

  “我们在行动之前,要宣传到位,让百姓知道朝廷在惩奸除恶。”

  “如此他们就不会被裹挟。”

  “大多数百姓不参与,剩下那一小撮人,是翻不了天的。”

  朱元璋说道:“咱就怕有人借机生事。”

  陈景恪回道:“那您太小瞧均田制的威力了,百姓是从大明朝廷手里拿到的土地。”

  “只要他们的土地不丢,谁都别想鼓动他们造反。”

  “况且就算有人成功鼓动部分百姓又如何?大明百万大军还怕他们?”

  “更何况,武器研究院早就研发出了新式火器,其威力是现在火器的百倍。”

  “就算他们集结几十万大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老朱眼睛一亮,说道:“咱早就想去看看了,择日不如撞日,走走走……”

  说着起身就准备往外走。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先把这件事情说好再去。”

  老朱讪笑重新坐下:“看我,都糊涂了。”

  马娘娘忧心的道:“我不是怕有人造反成功,大明现在国祚稳固,不是谁都能动摇的了的。”

  “我只是不想多造无辜的杀孽啊。”

  朱雄英说道:“皇祖母仁慈,但我有三点理由,证明此次行动势在必行。”

  马娘娘颔首道:“你说。”

  朱雄英说道:“第一点,千百年来百姓都以旧礼法为准则,如果不能扭转他们的认知,大同思想就无法真正落实。”

  “想要落实大同思想,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想法。”

  “目前的局面,与汉武帝刚登基时非常相似。”

  “西汉初年推崇黄老之学,从民间到朝堂都提倡无为而治。”

  “不只是黄老之学讲无为,就连儒家和法家也讲无为。”

  儒家的无为是,君主不要天天指挥别人做事,自己先去做,做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去效仿。

  汉武帝曾经找一个大儒求教,该如何治国。

  那个大儒直接就告诉他,别瞎折腾,做好表率天下自然大治。

  法家的无为,君主就是个吉祥物,要保持神秘感,不要把个人思想参杂进国家政治中去。

  更不要轻易向外人展露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外人看出,你这个君主其实没啥能力。

  国家自有法度在,大家按照职权范围干好自己的工作,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以儒道法三家在华夏的地位,当他们同时提倡无为之治的时候,那整个社会都将被无为思想笼罩。

  汉武帝是个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的君主,他想化无为为有为,所面临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汉武帝只有一个人,他面临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洪流。”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强行改变了洪流的前进方向。”

  “完成了整个社会的大转向。”

  “我们这里就有五个人,所有勋贵也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多数百姓也是心向朝廷的。”

  “他敢做的事情,我们凭什么不敢做?”

  “他能做到的事情,没有理由我们做不到。”

  拿汉武帝举例子,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三人,感受到了他话里的坚定。

  听到这里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更改。

  朱标心中叹息了一声,孩子长大了啊。

  老朱则欢喜不已,乖孙第一次在咱面前摆强硬态度,是真长大了啊。

  马娘娘也有差不多的感受,但她更想知道另外两个理由:

  “还有两个理由呢,继续说。”

  朱雄英点头,继续说道:“大明变革二十年,抚慰使、宣慰使制度实行了十余年,基层衙门重建也有十余年。”

  “理论上,朝廷的旨意能传达到每一个百姓耳朵里。”

  “但实际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

  “这次行动,就是对这些制度最好的检验。”

  “看他们能否将朝廷的政策,准确的传达到百姓耳朵里。”

  “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完善。”

  马娘娘颔首道:“原来如此,你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需要检验一下机构改制的成果了。”

  老朱和朱标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大明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历朝历代都不相同。

  目前来看,这些机构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能不能经得起风浪?亦或者能不能达到理论效率,确实需要一场大风波来检验一下了。

  现在他们都还在,勋贵集团依然与朝廷同心同德,就算出问题也不怕。

  现在不敢做,将问题遗留给后世子孙,那才玩完。

  见他们态度都转变了,朱雄英心下很是开心,这才说出了第三个理由:

  “大明高层迭代,继任者们能否肩负的起重担,也需要检验。”

  “趁着现在老一辈还没有去封国,展开一次大行动,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

  “如果出了问题,老一辈还能再伸手扶一把。”

  “若是一切顺利,老一辈也能安心去封国享福。”

  马娘娘也终于放下心来,鼓励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就说明不是无的放矢。”

  “既然都计划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你皇爷爷和我,还有你爹,都会支持你的。”

  老朱也开口说道:“对,咱永远支持你,大胆的去做吧。”

  朱标虽然还有一些想法,但见儿子考虑的如此周全,也不再多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朱雄英才是天子,强行干涉他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就算最后证明他的计划是失败的,问题也不大。

  这么多道保险在,可以轻松挽回局势。

  而一次失败的经验,对皇帝来说也弥足珍贵。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个理由:

  “现在为恶者,多是仗着乡党的力量。”

  “将他们中的穷凶极恶者处死,能有效的震慑地方势力。”

  “罪行较轻的,流放到诸侯国去。”

  “这些恶霸去了海外,没了乡党庇护,大多也都嚣张不起来了。”

  “乡里少了这些恶霸之流能安稳许多,诸侯国也获得了更多人口。”

  “可以说一举多得。”

  马娘娘笑道:“确实是一石多鸟,记住一定要将这一点告诉诸侯王们。”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竖起大拇指:

  “娘娘英明啊。”

  并不是所有诸侯王,都想趟这一趟浑水。

  但如果他们知道,朝廷会将其中一部分人流放到海外诸侯国。

  正在为人口发愁的他们会怎么做,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之后他们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大致确定了行动方案。

  这时老朱搓了搓手,说道:“说完了吧?”

  马娘娘好气又好笑的道:“完了完了,去看你的火器去吧。”

  老朱嘿嘿笑道:“你不一起去吗?”

  马娘娘说道:“我才懒得去看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陈景恪却说道:“娘娘也去看看吧,以后国家大事还少不了您拿主意。”

  “只有了解了火器的情况,您才能更好的拿主意啊。”

  马娘娘从善如流,说道:“也好,那我就去看看,标儿也一起去吧。”

  说到这里,她所有所思的道:“嗯,今天太仓促了。这样,明天一早再出发吧。”

  “顺便通知一下在京的诸侯王们,一起去看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她的想法,名为参观实为震慑。

  虽然短时间不怕诸侯王离心离德,可多加一道保险总归是没错的。

  老朱虽然很心急,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还是妹子想的周到,那就传旨给在京的诸侯王,让他们明早一起去研究院。”

  然后他又对陈景恪说道:“小子,可别拉了啊。”

  陈景恪开玩笑道:“这话也是我想对您说的,可别被新式火器给吓拉了。”

首节 上一节 914/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