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11节

  当地土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里,对外面一切都很好奇,自然也乐于和移民交流。

  双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当地土人首领们,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那一千驻军虽然不多,却能轻松将整个且末反复碾压无数遍。

  他们可不敢在明军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很快,双方百姓就开始了以货易货的交易。

  当地百姓拿出了自己的商品,从汉人移民手里换取所需货物。

  事实上,汉人移民也没什么货物可言。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盐巴、咸菜,但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还要自己留一些,不能全部拿来兑换。

  即便如此,也让他们换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

  苟不凡就用半斤盐,换了几只鸡苗、鹅苗、三只兔子和两只羊羔。

  “等到了家,把这些都养起来,每年能多收入不少钱。”

  “到时候小溪在家照料它们,咱爷俩出去操弄土地。”

  “用不了两年,咱们的日子就能富足起来了。”

  苟飞跃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副,男耕女织、鸡鸭成群、牛羊满圈的画面。

  其他各家也都类似,用不多的盐巴和咸菜,换取了一些家禽幼苗。

  移民一直在这里呆了八天,好好的和这里的百姓交流了一番。

  增加了双方的了解,缓解了土民对大明的惧怕情绪。

  碍于天气越来越冷,百姓们也迫切希望早点见到新家,窦大冲才决定带领大家出发。

  西域民风也确实淳朴,只是几天时间,当地百姓就对移民生出好感。

  见到他们要离开,就有好客的土民迁出自家的驴车,表示送大家一程。

  结果其他土民百姓一看,也纷纷迁出自家驴车要帮忙。

  盛情难却,窦大冲只得同意。

  于是大家都坐上了驴车,或者骑上了驴,一路慢悠悠的向着新家园而去。

  他们前脚刚走,驻军千户段海峰就回到军营,小心翼翼的进入一处营帐。

  营帐内又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是西域锦衣卫百户皮诚。

  虽然段海峰是千户,皮诚只是百户,但双方的身份地位却是截然相反的。

  此时皮诚正拿着一本书翻阅,看起来文静儒雅。

  见段海峰进来,他放下手中的书,问道:

  “移民出发了?”

  段海峰回道:“是,刚刚出发,很多当地百姓去送。”

  他就将情况详细讲了一遍。

  听完后,皮诚赞叹道:“果然如侯爷所说,普通百姓才是最简单的啊。”

  段海峰也露出敬仰之色,侯爷永远都是那么睿智,他的话总是没错的。

  还是那句话,军人提起侯爷那就默认是陈景恪。

  读书人称呼他,一般用安平侯或者陈侯。

  这时,皮诚又说道:“拿出一些物资,等送人的百姓回来,发给他们作为奖励。”

  “要大张旗鼓的去做,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帮助汉人的,汉人不会忘记他们。”

  “是。”段海峰应了一句,然后迟疑的道:

  “既然百姓心向朝廷,是不是可以动手清除那些逆贼了?”

  皮诚摇摇头,说道:“不急,再让移民和当地百姓多接触接触。”

  “况且朝廷的派遣的官吏还没到,暂时还需要他们来干活。”

  “只要他们没有公开叛乱,暂时无需理会。”

  段海峰有些急了,说道:“这还能留到他们过年不成?”

  皮诚失笑道:“他们又不是年猪,怎么就不能留到过了年。”

  然后他正色道:“且末的情况很特殊,路途遥远与外界处在半隔离状态。”

  “所以这里的百姓虽然改信了伊教,却并不仇视大明。”

  “而且人口少,很多事情处置起来就简单很多。”

  段海峰说道:“既然这里发生的事情外界很难知道,那我们还担心什么?”

  “直接把道路一封闭,不听话的全杀了,要不了几年就变成大明的土地了。”

  皮诚反问道:“然后呢?把人杀光了,留下一片不毛之地有什么用?”

  “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人,大明最缺的也是人。”

  “为何只在且末安置了两个屯田所?难道朝廷不想多放几个?是没人了。”

  “你知道就这点人,朝廷花了多大的力气才凑出来的吗?”

  “就这么和你说吧,大明现在见不到一个乞丐,全都弄到这里来了。”

  “且末本地的土民,没有受到外界思想的侵染,还比较简单淳朴。”

  “是最适合用来改造的一个群体。”

  “如果方法不对,将这些百姓给推到了对立面,那损失就太大了。”

  也就是为了这里的几千百姓,他堂堂西域锦衣卫总头子,才亲自跑到这犄角旮旯里来。”

  其目的,就是悄无声息的取代这里的上层阶级,然后推行大明的文化。

  计划方案都已经制作好了。

  且末非常封闭,这里的百姓并不认为自己和隔壁县(数百里外)的人,是一个族群。

  即便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在认知上,他们依然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就是大明改造他们的基础。

  先是教他们历史——自然是经过大明加工后的历史。

  让他们知道自己族群的历史,再告诉他们西域的历史。

  在汉朝西域就是华夏的藩属地,在唐朝他们的祖先就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

  大家从祖上就是一家人了。

  一旦这些人了解了历史,有了历史归属感,对华夏的统治就会产生认同。

  相对应的,对伊教的信仰就会淡化。

  再加上加入大明之后,他们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吃饱穿暖了,对朝廷自然会更加忠诚。

  到时候佛教和道教就可以趁势而入。

  皮诚最后说道:“记住,大明要的不是一个羁縻地,而是真真正正的实控领土。”

  段海峰回道:“是,末将知道了。”

  但他脸上的不以为然,却根本就掩饰不住。

  什么改造不改造的,把人杀光地空出来又咋了。

  这不是迁徙的有百姓吗,五六百口人呢,努力生育几十年后人口不就涨起来了吗。

  但他却没有想过,且末国在汉朝时期只有两百三十户,一千六百余人。

  经过千多年的发展,也才只有六七千人。

  难道是这里的人不愿意生吗?

  不是,是条件太恶劣,生了也活不下来。

  是,汉人移民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可人口基数太少了。

  两个屯田所两百户人家,共计五百九十一人。

  靠他们自然生育,得多少年才能把人口提上来?

  而且,且末只是整个西域的一个缩影。

  如果朝廷连这里都没办法顺利同化,其他地方就更难了。

  所以,这里的同化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这就是他来这里坐镇的意义。

  只是这些东西,段海峰等人是无法理解的。

  作为军人,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打仗。

  当然,朝廷也不会一味的怀柔,该杀人的时候是绝不会手软的。

  一些顽固不化之辈,也是要处理掉的。

  且末这数千百姓,也不是居住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居住在广阔的区域。

  村子和村子之间,能搁十来里地。

  而且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非常不顺畅。

  一个村子发生的事情,可能大半年才能传到隔壁村。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掉一些不听话的,也不会引起大面积恐慌。

  朝廷的预估是,这七千多人能改造四千就算成功。

  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很长,计划里最多五年就要完成。

首节 上一节 911/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