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78节

  给他封了国,其他郡王会怎么想?合着就你朱老四特殊?

  但朱棣不是一般人,四大塞王之一,手握北方军团。

  朝廷也不好直接拒绝他的请求,于是就走了迂回路线,让徐妙锦给她写信。

  徐妙云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一直想找机会劝说朱棣。

  只是每次刚起个开头,朱棣就找各种理由打岔或者逃走。

  她也曾经劝过朱高煦,但这个儿子性子完全随他爹。

  每次和他讲道理,他就是一句话,我的功劳还不能要个封国了?

  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高煦可不是温房里的花朵,人还没有弓高的时候就上战场了。

  这些年一直跟随朱棣征讨蒙元,十七八岁就开始独立领兵作战,去北海就和踏青一样。

  身上的伤痕有上百处。

  按功劳,至少也得是个侯爵,公爵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也是朱棣想要为老二讨个封国的原因。

  可……谁让他是郡王呢,规矩就是规矩。

  就在她思考,该怎么劝说朱棣和朱高煦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报信的太监没有离开。

  不禁有些奇怪的问道:“郑和,你怎么还在这里?”

  郑和却面露迟疑之色。

  徐妙云说道:“你又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

  郑和是洪武十八年进入燕王府,深得朱棣和她的信任。

  关键是,这些年郑和没少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几次代替朱棣指挥大军作战。

  是姚广孝离开后,燕王府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也因此,朱棣给他赐姓郑。

  若非他是太监出身,这会儿至少是个侯爵。

  所以,他在燕王一系里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徐妙云是真没拿他当外人。

  郑和问道:“娘娘可是为二爷讨封的事情犯愁?”

  徐妙云长叹道:“是啊,也不瞒你,上面对此非常不满。”

  郑和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说道:

  “奴婢倒是有个办法,就是……”

  徐妙云惊喜道:“哦,是何办法?你尽管说便是,说错了也不怪你。”

  得到她的允许,郑和这才说道:“娘娘不妨换个思路,此事的难处不在其他,而在于二爷的郡王身份。”

  徐妙云有些疑惑,什么意思?

  郑和小心的说道:“那如果二爷不是郡王呢?”

  徐妙云一愣,然后恍然大悟,喜道:

  “是了是了,如果高煦不是郡王,那所有问题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吗。”

  然后她看向郑和,说道:“郑和你真乃我燕王府之孔明也。”

  “你放心,只要燕王府在,就少不了你的荣华富贵。”

  郑和表情不变,说道:“谢娘娘,能为娘娘排忧解难,是奴婢的荣幸。”

  徐妙云想了想,说道:“听说你老家有个兄长,不妨从他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过来,继承你的香火。”

  郑和眼睛一亮,但随即却摇头道:“佛法有云,父母和子女乃业缘而成。”

  “我成为阉人,乃是天意帮我断了一段业缘,又何必再强行沾惹因果呢。”

  徐妙云说道:“业缘有善有恶,不试试你又怎知不是善缘呢。”

  郑和回道:“娘娘莫要再劝,奴婢暂时实无此意。”

  徐妙云没有再劝,只是道:“你啊,和道衍学傻了。”

  “我也不劝你了,等你想通了就告诉我,我亲自找你兄长说此事。”

  郑和感激的道:“谢娘娘。”

  -----------------

  朱棣一路来到城外。

  此时城外的草地上布满了迎接的人群。

  有迎接自己的家人的百姓,也有官府的人协助接受俘虏等战利品,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朱高煦骑在马上指指点点,那叫一个意气飞扬。

  朱棣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老二和我才最像啊。

  这个封国我一定要帮他要到,洛阳要是不给我就亲自去那里闹。

  朱高煦也看到了自家父亲,一扯缰绳就走了过来。

  朱棣率先开口道:“老二,这次怎么回来的比预计要晚?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朱高煦跳下马,把缰绳丢给侍从,说道:

  “回来路上碰到了一个不里牙惕部落,就顺手将他们给灭了,这不就给耽误了。”

  朱棣倒也没放在心上,生活在北海的一支游牧部落罢了。

  之前被蒙古人征服,就跟了蒙古人姓。

  蒙古人对他们倒是挺不错的,带去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让他们的族群数量大增。

  这也使得他们对蒙元非常忠诚。

  后来大明击败北元,很多蒙古人逃到他们那里。

  前年朱棣带兵打到不儿罕山,恢复了这座山的汉名,也就是狼居胥山。

  以此来纪念霍去病。

  之前明军也几次打到过这里,但都是扫荡一番之后就离开了。

  等明军一走,北元人又会回来继续生活。

  但这次不一样,朱棣在此修筑了冠军城,并在这里常驻。

  北元小朝廷只能再次北迁去了北海(贝尔加湖),与不里牙惕人合流。

  目前他们拥有一百二十余万人口,占据着北海以及叶尼塞河、勒拿河之间的广袤区域。

  虽然那里气候寒冷,但因为地域广袤,各部落分散居住倒也能养得活自己。

  而且也正因为如此,大明反而拿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时不时的派兵去扫荡一番。

  很多时候都是空手而归。

  但明军依然定期扫荡,属于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

  朱高煦就是最热衷于干这个事儿的人,每年都得跑上三五趟。

  父子俩并肩往城内走,沿途行人纷纷避开。

  事实上冠军城也没多少普通人,一半以上都是军队,要么就是燕王府文官,还有就是部分官吏的家属。

  普通百姓只有一千多户,还有就是部分商人。

  朱高煦问道:“爹,给我封国的事儿,朝廷有回复了吗?”

  朱棣摇摇头,说道:“还没回复,不过你别担心,少不了你的。”

  朱高煦却有些担心,说道:“这事儿有点不符合规矩,就怕洛阳那边怪罪。”

  朱棣眼睛一瞪,说道:“怕什么,他们真敢不给,我就去洛阳找我爹我娘。”

  “王国公国我们都不要,以你的功劳,怎么也得给个侯国。”

  越说他也是越没底气,又补充了一句:

  “实在不行,给个伯国总没问题吧?”

  朱高煦却说道:“找皇爷爷和皇祖母,还不如去找安平侯,这事儿皇爷爷八成也得看他的意思。”

  朱棣不屑的道:“找他做什么,我去找你姑姑。”

  朱高煦:“……”

  朱棣也觉得这话有点丢份儿,说道:“放心好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封国。”

  爷儿俩很快就来到燕王府邸,刚进屋徐妙云就迎上来道:

  “高煦回来了,没伤着吧。”

  朱高煦先是见礼,然后拍胸脯道:“您放心,那些人伤不到我。”

  徐妙云见他确实无事,也就放下心来。

  各自落座之后,朱高煦开始讲述这次的发现:

  “北海以南几乎见不到他们的踪迹,根据遗留的痕迹看,北元人又往北和西迁徙了。”

  朱棣颔首道:“看来安平侯的低烈度战争思路是对的,北元人不堪袭扰只能往环境更恶劣的地方迁徙。”

  “以后要多用这种战术,凡是不肯臣服的部落,我们就天天派兵去袭扰他们。”

  朱高煦说道:“以往都是草原人袭扰中原,现在风水轮流转了。”

  “我们中原人还有城池可固守,草原人可没有城池,只能逃的远远的。”

  父子俩正讨论的热闹,徐妙云打断道:

  “你俩等会儿再说打仗的事儿,我有件事情和你们商量。”

  朱棣警惕的道:“高煦在这里,你可别打击他的积极性。”

首节 上一节 87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