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31节

  他也知道逼迫无用,决定缓和一下气氛,深吸口气说道:

  “我也不为难你了,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西园寺公重缓缓抬起头,说道:

  “日本人口已经十去其六,从贵族到百姓皆厌恶了战争,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少。”

  长庆忽然说道:“不合并,停战不可以吗。”

  西园寺公重顿了一下,摇头说道:“大明不会看着我们停战的。”

  到了这会儿,大明的意图已经是公开的了。

  尤其是海外分封制度施行,日本被排除在不封之地之外,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大明的目的。

  之前南北两朝拼命发动战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尽快灭掉对方重新完成一统,不给大明机会。

  可惜大明棋高一着。

  长庆依然不死心的道:“赵君呢?他不是位列七学士吗,就不能帮忙周旋?”

  赵君就是赵秩,和日本高层关系非常好。

  这些年日本没少通过他,与大明朝廷进行沟通。

  西园寺公重苦笑道:“大明的决策悉数出自于安平侯之手,赵君这个学士也只是执行者罢了。”

  “况且,他终究是大明的内阁学士……”

  大明的内阁学士,关键时刻自然是站在大明一方的。

  “大明法度森严,没有朝廷的命令,驻扎在我国附近的大明水师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而从日本到洛阳,一来一回需要半年多时间。”

  “我们必须趁这个时间完成合并,否则……”

  他顿了一下,沉声说道:“否则日本亡国之日不远矣。”

  长庆终于死心,过了好久才苦涩的道:

  “足利义持的条件是什么?”

  西园寺公重心头一震,知道长庆态度软化了,连忙说道:

  “足利义持承诺,两朝合并之后愿行两统迭立之法。”

  两统迭立,这不正是当年足利义满给后龟山开出的条件吗。

  自己复辟的时候还嘲笑他天真,还说自己宁愿站着死,不愿意跪着生。

  没想到,十几年后同样的局面,落到了自己面前。

  还真是讽刺啊。

第500章 奋进的松下纯太郎

  虾夷岛,一群商人正在码头等着装货。

  一名管事朝码头工人喊道:“都小心点,这些米比金子还贵。”

  “撒一点,你们半个月就白干了。”

  工人们都低着头,扛着麻袋小心翼翼的往船上走。

  管事的话虽然难听,可说的是大实话。

  这一口袋米,能顶他们数月的工钱。

  啥?你说工钱太低,剥削工人?

  还真不是,这里的工人每天都有二十文工钱,比大明还多出三分之一。

  如果运气好碰到船家想提速,甚至还会加工钱。

  总体算下来,他们赚的并不少。

  主要是这米贵,一斤都得上百文钱。

  在民间,这种米还有个名字,黄金米。

  价比黄金之意。

  不禁要问了,什么样的米,能贵成这个样子?

  一切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四年前大明将岛上的虾夷人尽数驱赶走,并正式占据该岛。

  将这里建成了经略鲸海的重要枢纽,鲸海舰队等机构的总部,也全部在这座岛上。

  去往殷洲的探险船,也会将这里作为补给站。

  为了长久占据此地,大明还迁徙了四五万百姓过来。

  形成了两座小城,十余座村镇。

  政治地位带动经济发展,这里的贸易也相当的繁荣。

  商人拉来一船船生活用品,换走岛上生产的各种物资,甚至还有粮食。

  是的,北海道这个所有人眼里的苦寒之地,竟然对外出口粮食。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辽东寒稻的培育。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辽东寒稻有了几个不成熟的品种。

  不过即便是不成熟的,也比以前要强的多。

  陈景恪做主,提前让这些寒稻问世。

  一方面缓解辽东粮食问题。

  另一方便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自发的培育新品种。

  宋朝将占城稻和西南本土稻杂交选育,就是民间自发完成的。

  种植面积最广的,是产量较高的那种,亩产可以达到三百多斤。

  缺点是口感不太好。

  不过对当前的百姓来说,什么口感不口感的,产量才是最主要的。

  种植面积第二的,是亩产只有一百斤左右,但口感最佳的那种,有钱人专好吃这玩意儿。

  不过朝廷限制了这种低产稻的种植面积,在市场上一直属于供不应求。

  这是虾夷‘黄金’水稻能产生的前提。

  虾夷岛的水热条件与辽东类似,有移民尝试将寒稻移植过来,发现竟然成活的很好。

  正是因为这个发现,大明才决定在这里屯田的。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一股风潮。

  虾夷岛产的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在海商中间流行开来。

  然后其他想吃那种低产口感好水稻的富商,也纷纷过来求购。

  当富人开始追逐攀比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论之。

  一斤米从虾夷运送到大明本土,价格能翻到上百文还供不应求。

  虾夷岛远离洛阳,朝廷也管不过来。

  更准确说,朝廷压根就没打算管。

  弄出一个拳头产品,是振兴当地经济,吸引财富和人口的最有效方式。

  现在民间自己弄出了黄金稻,陈景恪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甚至他还推波助澜了一下,将虾夷岛黄金米列为贡米。

  这一下就更加刺激了民间需求。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虾夷岛种植最多的,反而是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

  黄金米也成了虾夷岛的标签和拳头产品,民间已经开始用黄金岛来称呼虾夷岛。

  只不过大明官方并没有确认这个名字,忒俗了。

  而且大明体系内,叫黄金的岛屿实在太多了。

  很多确实盛产黄金而得名,很多是因为别的原因。

  不过朝廷也没有确定虾夷岛这个名字,只是暂时采用而已。

  原因很简单,现在取个名字将来还要改,太麻烦了。

  将来把这里封给谁,就用谁的封国来命名。

  就在码头有条不紊运转的时候,突然有十几艘战船闯入。

  不过并没有去民用码头,而是停靠在了旁边的专用码头里。

  熟悉这里的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就知道来者是谁了。

  只有外来的商人还在好奇,这是大明的水师战舰?

  可看起来不像啊,关键是上面没有悬挂旗帜。

  有商人去问码头管事,那管事笑道:“这是松下首领的船。”

  那商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惊:“松下首领?可是那日本海之王松下首领?”

  那管事说道:“除了他,这日本海域还有几个松下首领。”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一个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走下船。

  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着远处行去。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那商人心有余悸的道: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看到他。”

首节 上一节 831/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