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7节
随着一个个强大不可一世的部落,被摧枯拉朽般毁灭,西域各部族也重新拾起了对汉人的敬畏。
紧接着,朱棡颁布了全新的规则。
非常简单,就一句话:各部族不得相互征伐,违令者灭族。
这么霸道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各部族的反感,反而让他们觉得本就应该如此。
我们当初支持大明,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八月份,稳定了后方的朱棡再次集结大军,向黑的儿火者的老巢喀什噶尔发起了进攻。
决定西域归属的最终决战,终于展开。
整个西域各部族都在关注着这一战,是大明获胜汉人重回西域,还是察合台汗国绝地翻盘。
这一仗,将揭晓最终答案。
-----------------
与此同时,大明内部的变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前面近二十年的变革经验,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此大的变革,大明从上到下都处之泰然。
先是中枢机构调整,然后省、府(州)、县……一级一级的改。
围绕事儿建立的衙门,建立之初就让官民都感受到了便利。
从官吏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清楚自己具体做什么工作,更加有目的性。
而且只需负责自己那一摊就可以了,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压力也减轻了。
处理事情的效率,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对于百姓来说,遇到事情知道找谁负责了,不用再和以前那般到处求人。
遇到人浮于事的官吏,也有地方去投诉了。
可以去衙门找本地主官进行投诉,也可以去都察院投诉。
如果这俩部门都不管,还能去锦衣卫衙门投诉。
甚至去锦衣卫投诉的效果,往往比去都察院还要好。
当然,机构变多确实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可总体来说效率确实变高了。
效率,才是这个变革带来的最大变化。
变革带来的另一个直观好处,就是之前一直推行不顺利的国家计划,突然就顺畅了起来。
各地的反馈都非常不错。
朱雄英高兴的道:“围绕事儿建设衙门机构,果然是正确的。”
“这才只是开始,等革新完成效率会更高。”
事实最能说服人,之前包括七学士在内,其实对围绕事儿的说法,是存有一定疑虑的。
之所以同意,那是陈景恪威望够高,再加上皇家的支持。
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所有质疑声都消失了。
安平侯依然是那个安平侯,永远正确。
确定变革思路是正确的,大家对变革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对‘管事’‘管人’的概念,也就更加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相关理论被拿出来。
只是这些理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实践去验证。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的思想开始转变,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陈景恪思想的正确性,也直接影响到了各学派对大同思想的重视程度。
有一说一,以前他们重视大同思想,是形势所逼。
其中的很多思想,并不为大众所接受。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原来不是安平侯错了,是我们见识太短浅。
当这些学者开始正视并接受大同思想,他们融入这个框架的阻碍也彻底消失了。
大同思想的完善,以及对传统思想的革新工作,陡然加快了许多。
陈景恪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关于这次的官制变革,他也有些忐忑。
一个不好,那可是会造成国家动荡的。
所幸,结果还不错。
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想法加上这个时代的精英的完善,是可以开创一个与前世不同的世界的。
一个独属于这个世界的新世界。
就在陈景恪踌躇满志的时候,杜同礼一脸便秘的找了过来:
“侯爷,您猜我发现了什么。”
陈景恪无语的道:“你都这表情了,还有心思开玩笑呐?”
杜同礼苦笑道:“我这不是苦中作乐吗……不过这事儿您绝对猜不到。”
陈景恪好奇的道:“到底什么事儿,让你这副表情。”
杜同礼没有再卖关子,一副蛋疼的模样说道:
“张定边,他主动联系我们锦衣卫了。”
陈景恪惊讶的提高声音,说道:“谁?哪个张定边?”
第498章 老朱的回忆
张定边,陈友谅麾下第一名将。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战死,张定边拥立其子陈理为帝,据武昌而守。
后朱元璋大军包围武昌,两月攻城不下。
但任谁都能看得出,陈汉已经无力回天。
最终张定边与朱元璋达成君子协议,陈汉可以归降,但朱元璋要保证不残害陈友谅家眷。
朱元璋遵守承诺,册封陈理为归德侯,陈家其余人各有封赏。
张定边则选择出家为僧,在江浙之间隐居。
本来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张定边突然找到锦衣卫,是为了啥?
杜同礼一脸神秘的道:“你绝对猜不到。”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我是猜不到他找锦衣卫的目的,但我能猜到你马上就要挨揍了。”
杜同礼连忙说道:“嗨,您怎么还生气……我说,我说,他来找孙子。”
陈景恪:“???”
杜同礼这才察觉到话里有问题,这不是在说锦衣卫都是人家孙子吗。
轻轻扇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改口说道:
“他孙子从庙里逃出来,说是去参军了。”
陈景恪一脸懵逼:“等等,他孙子?从庙里逃出来?这都哪和哪?”
“他不是当和尚了吗,哪来的孙子?”
杜同礼说道:“瞧您这话说得,他当和尚那会儿都三四十了,早就成家有孩子了。”
“只不过他的妻、子都早亡,就留下一个孙子,被他从小带在身边。”
“那小子受不了庙里清苦,就逃出来参军了。”
陈景恪点点头,这么一说倒也合理:
“他孙子叫什么?在哪当兵呢?给人还回去吧。”
孙子跑到大仇家那里当兵,这换成谁都担心啊。
难怪张定边直接跑去找锦衣卫,这其实就是在问老朱要人。
杜同礼头疼的道:“他孙子叫张靖运。”
“我倒是想还给他,可我查了,那小子跟着晋王跑西域去了。”
“因为作战勇猛,没两年就成了千户,还得了个游击将军的散官。”
“这种军官的去留,哪是我能决定的了的。”
“况且,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得先禀告圣皇才是。”
陈景恪笑道:“没想到这小子还是一将才,没丢了他爷爷的面子。”
“这事儿你别管了,我去找圣皇说。”
杜同礼点点头,但依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有屁就放。”
杜同礼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的道:
“如果圣皇……您多劝劝,陈汉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陈景恪抬腿就是一脚:“混账玩意儿,说什么屁话呢。”
“圣皇连张定边都能放过,还会谋害他孙子?滚。”
杜同礼捂着屁股,一溜烟就跑了。
之后陈景恪就去了皇宫,找到了老朱。
徐达、冯胜正好也在,他也没有客气,见过礼就在几人下方坐下。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