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90节

  目前来说,两省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除虫。

  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发展经济,只是重心不一样。

  朝廷这些年的新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即便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百姓的日子也普遍好转。

  杨溥说道:“现在我们那的百姓,家家都有余粮。旧粮还未吃完,新粮就又入库了。”

  “这样的日子,还要追溯到宋代。”

  两人又将老朱、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夸赞了一通。

  既然聊到了新政,话题自然就难以避免的谈到《大同世界》。

  读书人是最喜欢指点江山的,两人心里也憋了很多话。

  只是因为陈景恪身份特殊,他们又都是即将出仕的人,不敢随意和别人讨论相关问题。

  怕传出去断了仕途。

  因为方才的交谈,两人对对方都有了一定了解,也终于敢聊一些看法了。

  杨溥率先说道:“我喜欢读史,故而对唯物学做过了解。”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历史,诠释华夏文明的发展演化,确有独到之处。”

  “然而,我以为该学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过于强调物的作用,忽视了‘心’本身的意义。”

  杨荣不禁点头,说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亦有这方面的想法。”

  “这也是世人对唯物学抨击最多的地方。”

  非是这门学问不够优秀,而是有些极端了。

  这就是唯物学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杨溥拿出自己抢到的《大同世界》,说道:

  “只希望安平侯的这门学问,不要有这方面的问题,否则恐非天下之幸。”

  杨荣眼睛直直的盯着这本书,说道:

  “那还等什么,赶紧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杨溥哑然失笑,不过也没有再耽搁,他也同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如果不是杨荣相邀,他早就回家闭门研读了。

  当下也没有再说什么,翻开书就看了起来。

  杨荣早已经坐在他旁边,一起阅读。

  第一篇正是何为大同,与报纸上的一般无二,两人只是扫了一下就翻过去了。

  第二篇名为《理想世界》,介绍了大同世界的含义。

  一个伟大的学说,必须要有一种人文方面的大关怀。

  一个能被用来治世的思想,必须要构建一个终极理想世界,树立一个参照物。

  有了参照物,大家才知道该不该相信你。

  信奉这个思想的人,才知道该向着哪个方向前进。

  这个终极理想世界,必须是美好的,可以在理论上达成的……

  ……

  儒释道都有自己的理想世界,但在这一点上,佛家做的更加优秀。

  儒家和道家在后来补齐了短板,也拥有了自己的终极关怀。

  大同世界,就是在先贤思想基础上所归纳出来的,终极理想世界。

  ……

  文章还详细的剖析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他们学说里的终极关怀,以及想要构建的理想世界一一列出。

  当然,不全是赞美,也有批判。

  比如对法家的理想世界,陈景恪就毫不掩饰的表示了厌恶。

  认为其反人性,必将失败。

  并且明确表示,一个真正具有大关怀的理想世界,必须要达成物资、精神双满足。

  缺任何一点,都不能称之为理想世界。

  他的大同世界,就是基于此而构建的。

  看完这篇文章,杨荣和杨溥都不禁露出震撼之意。

  竟然真的有人,能具备如此广阔的心胸,悲天悯人的情怀。

第480章 人权的二象性

  《何为大同》发表之后,尽管引起了普遍的质疑和抨击。

  可大家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想要看看他准备怎么搭建大同世界。

  毕竟陈景恪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明政策的真正制定者。

  他的大局观、政策带来了多大的改变,大家有目共睹。

  这样的人,内心中的完美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难不让人好奇。

  看完《理想世界》篇,大家终于知道了,他所谓的大同世界的真实模样。

  所带来的轰动,是无与伦比的。

  李善长看着手中的书,一时间有些失神。

  物资、精神双满足,这样的世界真的能够达成吗?

  李祺则感叹的道:“我终于知道,为何他不喜欢法家了。”

  李善长回过神来,神情有些颓丧,说道:

  “法家不可能在独立存在了啊。”

  一旦陈景恪的大同世界被世人所接受,缺少温情的法家,就不可能再独立成为显学。

  并不是说法家就此消失,而是它的思想只能作为辅助存在。

  陈景恪虽然不喜欢法家,但法家的很多优秀思想,还是可以拿来用的。

  他搭建的大同世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是参考了前世的思想,吸收百家之所长搭建而成。

  法家作为百家中的显学,传承又非常完整,也是陈景恪借鉴的重要资料。

  这一点,在后续的篇章中会有提到。

  李善长还没有看到相关内容,所以才会感到失落。

  李祺很少见到自家父亲如此颓废,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年龄大了,别因为这事儿受打击给闹出病来,于是转移话题道:

  “不知道安平侯如何具体的构建大同世界,爹您快往后翻翻。”

  李善长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翻到了下一篇。

  -----------------

  杨士奇自然也在关注此书,甚至可以说,他是大明最关注这本书的那批人之一。

  之前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决断,完成了几级跳,并成功进入詹事府任职。

  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在太子面前表现能力,获得重用的时候。

  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

  靠近权力中心他才知道,人才真的是如过江之鲫。

  太子和陈景恪身边,围绕着一大群年轻人。

  都是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挑选出来的俊杰。

  这些人的职务并不高,都是八九品的小官,从事的也都是文书、打杂一类的工作。

  但能时不时的受到大佬们的点拨。

  太子、陈景恪等人,更是经常为他们上课。

  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们许多道理。

  可想而知,这些人的能力有多强。

  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汉唐时期的郎官制度。

  挑选一批年轻的俊杰,放在中枢进行培养。

  等成材之后,再外放进行锻炼。

  这些人往往都是天子的心腹,能帮助天子了解天下的详情。

  陈景恪弄这么一群人,也实属无奈。

  没有足够的人才,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培养。

  总之,在这群同龄人面前,杨士奇引以为傲的能力,就变得拿不出手了。

  尤其是对新政,他连表面了解都算不上。

  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出身低微又没有名师教导,他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不懂就放低姿态去学去钻研。

  很快他就在小圈子里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帮聊得来的朋友。

  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补上了短板。

首节 上一节 790/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