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5节

  鸿胪寺卿赵秩,曾出使日本,与日本王室及大臣都有很深的交情。

  后来大明开海,他又是第一位出使之人,并且和耿子茂一起灭了吕宋国。

  最后官至鸿胪寺卿,在任上成绩斐然。

  朱雄英打造全新的外交规则,多亏了他的协助。

  后续宗藩关系的确立,也离不开他的建言建策。

  可以说,目前大明对外交最擅长的,就是他了。

  朱标说道:“诸侯国是封出去了,宗藩体系的标准也已经确立。”

  “但想建设实施,还需要很长的路走。”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吏主导此事,能省去你们许多麻烦。”

  陈景恪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选是真的很精妙。

  可以说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朱标……可惜了啊,上辈子死的太早,这辈子瘫痪的太突然。

  否则必定有更大的作为。

  就在这时,朱标又说道:

  “经过这么多年的谋划,日本的实力已经被极大削弱。”

  “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反而可能会节外生枝。”

  “等南洋稳定下来,就可以着手征服日本了。”

  “赵秩对那边的情况最为了解,在此事上你们要多听他的意见。”

第469章 禅让

  一次性替换五个内阁学士,过半部堂级高官进行调整,确实是一件大事。

  不过群臣表现的很克制很配合,工作调换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

  不过中间也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群臣下意识的想要走廷推程序。

  倒不是他们想分果子什么的,而是习惯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老朱借机发飙,狠狠的训斥了群臣,顺便还给理学派扣了一口黑锅。

  “咱推行廷议之法,本意是为了公平用人,却不成想被理学利用,方便了他们结党营私。”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咱决定废除廷议之法。”

  “日后用人,由皇帝一言而决,唯有吏部和内阁学士有推举之权。”

  “其余官吏无诏不得插手,否则以擅权结党罪论处。”

  对于此事,群臣接受良好,只有少数人心里有些遗憾,却也没有上蹿下跳反对。

  廷推本就不符合传统礼法,再加上有理学这个前车之鉴,朱元璋废除此策恢复古法是很正常的。

  朱元璋眼见弊政被这样悄无声息的废除,心中也很高兴。

  甚至还有点得意。

  你们这群人,天天自以为聪明。

  恐怕从头到尾都没有意识到,廷推之法意味着什么。

  完全忘记了,他也是经过别人提醒,才发现问题所在的这一现实。

  有了老朱的支持,再加上廷议之法的废除,朱雄英的人事调整就更加顺利了。

  大大小小的人员,几乎都是他一言而决。

  陈景恪都觉得有点惊讶,也太和谐了。

  和之前喊打喊杀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马娘娘就说道:“这都是标儿打下的基础啊。”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朱元璋是造系统的那个人,朱标才是将这个系统落实的人。

  就好像是一台机器,朱元璋根据想象画出了结构图,并造出了部分零件。

  但这个结构图并不完善,零件合不合适谁也不知道。

  朱标是把零件组装在一起,让机器运转起来的人。

  他还打造了大批备用零件,某个零件损坏了,直接就能换一个。

  算上监国那两年,他执政时间只有七年,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一次朝廷前前后后动了那么多人,还将理学给废了,却并未引起系统性混乱。

  朱元璋的威望是其一。

  最主要的,还是朱标打下的基础够牢固。

  不过这话老朱听了却觉得很委屈,咋又变着花样埋汰咱呢。

  陈景恪笑道:“其实这次群臣之所以那么配合,还是因为太上皇的威慑。”

  朱元璋顿时就乐了:“还是景恪懂咱啊……”

  然而,陈景恪紧接着就说道:“现在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好好配合太子,别再让太上皇出来溜达啦。”

  “哈哈……”马娘娘大笑起来。

  老朱:“……”

  “好好好,你们都变着花样埋汰咱是吧……哼,咱心胸宽广,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众人说笑了一会儿,马娘娘才开始谈正事:

  “标儿准备传位给雄英,你们觉得现在合适吗?”

  陈景恪心道,难怪没把朱雄英喊过来,原来是商量这事儿。

  对于朱标退位,他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大惊小怪。

  也没有发表看法,而是等着听老朱拿主意。

  哪知,老朱也是等了好一会儿,见他一直不说话,就呵斥道:

  “你说话啊,盯着咱做什么?”

  “额……”陈景恪那叫一个大无语:“这事儿不得您老人家拿主意吗?”

  老朱没好气的道:“咱能有啥意见?就是看你有没有什么大计划,别冲突了。”

  陈景恪并不觉得感动,只觉得头很疼。

  这老朱,是真的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盘算了一下全局,最终说道: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西域方向会有大战,这场战争可能要持续数年之久。”

  “东边的日本,计划中也是这两年动手。”

  “在大战期间发生皇位更替,有可能会影响军心士气。”

  “我的建议是……尽快,最好不要耽误明年开春出兵。”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帖木儿出兵攻打别人了?咱怎么没有听到动静?”

  陈景恪摇头说道:“帖木儿出不出兵都无所谓,咱们的布局已成,不论他怎么做,咱们只需按计划行事即可。”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那就放在年底吧。”

  马娘娘迟疑的道:“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时间会不会仓促?要不放在明年二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出兵西域和出兵辽东有些类似,年前军队就得做准备,最迟二月份就得出发。”

  西域的路途太远,必须早出发。

  辽东是路途遥远冬天太冷,过年前后出发,走到地方恰好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正好作战。

  打到十月份天气转凉就开始撤兵。

  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以目前的生产力,还无法逆着气候发动大战。

  “既然我们考虑到明年开春出兵,那皇位更替最好年前就要完成。”

  “如此,将士们才可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还有一点大家都没说,那就是有啥仓促不仓促的。

  历朝历代都是先皇驾崩,继任者当场登基。

  完成登基仪式之后,才着手处理先皇的后事。

  要说起来,那才是真仓促。

  朱雄英这起码还有二十来天准备时间呢。

  更何况正好过年,各封疆大吏、藩属国的使臣,也都到京城了。

  也省的再单独让他们跑一趟。

  于是,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有人要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太儿戏了。

  正常来说,皇位交替确实很麻烦。

  主要麻烦在,新皇登基后必然要更换大批的文臣武将,人事调整带来的短暂混乱是在所难免的。

  可大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啊,他是一套班子三代人用。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朱雄英早早就开始理政。

  文臣武将他都熟悉,该提拔的心腹也早就提拔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76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