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1节
群臣都有些惊讶,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出来劝阻,还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这……这简直就是第二个陛下(朱标)啊。
群臣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果有数值条的话,那么这些人对朱雄英的忠诚度,直接提升了好几十个百分点。
老朱自然知道朱雄英这么做的打算,收买人心吗。
虽然对那些人的行为很不满,但他更想给孙子多加一道光环,于是就说道:
“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咱就不惩罚他们了。”
“不过奖赏就算了,免得有沽名钓誉之辈依此求名。”
此事就此揭过。
群臣见他真能劝住老朱,就更感到高兴。
心中期盼,太子早日掌权吧。
陈景恪则暗自唏嘘,这些人啊。
将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不过他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老朱的手段太恐怖了,两相对比可不就显得朱标和朱雄英仁慈吗。
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紧接着朱元璋下旨:
“理学忤逆、无道,当罢黜之。”
对于这一点,群臣早有心理准备,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经过之前的一连串打击,朝堂已经没有理学的代言人了。
其他学派,自然不会为理学出头。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并不意外此举能成功。
至少短期内很难罢黜理学。
很简单,理学独显这么多年,哪个读书人没学过?
是你说罢就能罢的了的?
不过是你罢你的,大家学大家的。
但紧接着,老朱的下一条命令却让群臣再也绷不住了。
“从今日起,科举不得以理学思想答题,违逆者废除”
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陛下,理学独显百余年早已深入人心,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罢黜。”
“若不准士子以理学思想答题,恐科举无法进行矣。”
老朱竟然没有生气,而是恍然大悟,道:
“你不说咱都忽略了这一点了,不让士子以理学答题,确实很难。”
对于他的善纳谏言行为,群臣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都升起不好的念头。
老朱接下来的话,证明了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那就暂停科举吧,啥时候士子们彻底摒弃了理学思想,啥时候再重启。”
“啊?”群臣目瞪口呆。
然后……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用。
老朱当场发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你们当咱是好戏耍的是吗?”
“咱金口玉言,岂能说改就改?”
“就这么办了,暂停科举,谁反对就去承天门前跪着去吧,多你们一个也不多。”
说完,他一甩衣袖,走了。
群臣彻底哑火。
去承天门前跪着?
算了吧,现在还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着呢,都快成洛阳的一景了。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前来观看。
最开始,百姓们被震撼到,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们的。
跪着的那些人,也觉得很光荣。
慢慢的性质就变了,大家看他们就和看猴一样。
现在愿意去那边跪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估计再过几天就没人去了。
况且,对于朝堂上的群臣来说,之前诛杀孔家的时候他们没有去跪,现在就更不可能去了。
暂停科举的事情就此成为定局。
消息传出后,士子们再次一片哀嚎。
又有不少书生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对于这些人,老朱完全不屑一顾,朱雄英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说,之前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还有可取之处的话。
那这些因为不能科举而自杀的人,就可以说一无是处了,多评价一个字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就在这哀嚎声中,有一批人却弹冠相庆。
那就是被理学压制的其他学派。
理学被罢黜,他们的机会岂不是来了?
宣传学问,赶紧宣传,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前宣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学,广收弟子。
然后游说高层。
现在又多了一条途径,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报纸。
于是,和方孝孺拉关系的人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陌生的‘故交’前来拜访,并送上厚礼。
对此方孝孺哂笑不已,你们这些人纯属想多了。
罢黜理学、暂停科举,这两条政策的公布,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关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
这两条政策,算是打到了当前文人的痛处。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经成为定局,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
但对于朝廷来说,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
一千多年的传承,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
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
所以,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像诛九族、夷三族,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隐姓埋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在短期内,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
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
朱元璋族诛的真正含义,是让孔子的后裔‘消失’。
主要目标就是曲阜主脉,全部杀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以后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着圣裔的旗号要好处就行了。
朝廷所谓的追索,不过是做做样子。
事实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诛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系遭遇过很多次大灾祸。
家族传承的文字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分支已经无法查证。
最近的一次灾祸,是五代十国时期,曲阜主脉几乎灭绝。
关于此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孔末之乱。
就是说有一个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系,并杀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只有一个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长大后孔仁玉为家族报仇,重新振兴曲阜孔家一脉。
这个传说一度被当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志铭出土,上面并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乱。
也就是慕容彦超乱兖州。
后人这才知道,那一次动乱,是被慕容彦超给灭了。
孔末之乱,不过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彦超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圣人后裔,将孔府上下杀的干干净净,就一个幼童成了漏网之鱼。
光杀人还不够,他还一把火将孔府烧成了灰烬。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