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52节

  因为内部分裂,关于孔家案件的审问也开始频繁出现问题。

  比如同一个人的口供,出现两种论调等等。

  老朱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质问他们是怎么办案的。

  然后最新一期的报纸,也将这些疏漏全部都写了出来。

  但报纸依然再为他们辩护,是民间的非议给了他们压力,才会出现的失误。

  你们能不能不要在诋毁这些贤良们了。

  然而,越是如此,怀疑的人就越多。

  大家都迫切的需要一个真正的答案。

  还有就是关于孔家的,大家很想知道,孔家到底犯下了多大的罪。

  传闻中那些类人行为,到底是不是真的。

第465章 杀戮,开始了

  “不是人,简直不是人啊。”

  “为了二十几亩水田,竟将别人一家十余口全部杀死,连几个月的孩子都不放过。”

  “畜生,畜生啊。”

  “是啊,真不敢相信,圣人之家竟然做出如此残忍之事。”

  “那算啥,你看这个才叫畜生……驾车出门,见到女人就掳上车奸淫……”

  “这踏马哪是什么圣人之家,畜生都不如啊。”

  路边茶摊,一群苦力脚夫一边就着茶水吃硬面饼子,一边讨论着。

  话题自然是闹的最厉害的孔家之事。

  这件事情的话题性实在太大,再加上报纸接连报道,可以说天下皆知。

  孔家所犯的恶行,一次又一次挑战了人类下限。

  尤其是一些年龄大较大,经历过乱世的中老年人,更是被勾起了痛苦的回忆。

  对孔家生出了恨意。

  然后他们就通过口述,将这种恨意传递给身边的人。

  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和远方发生的事情,感官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广大百姓的怒火被成功激起。

  这时,茶摊老板忽然说道:“别说了,别说了,那边来了几个读书人,小心他们拿大家见官。”

  众人顿时鸦雀无声,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毕竟大家都是底层人,得罪不起那些老爷们。

  那几个读书人路过摊位的时候,似乎被汗酸味儿给熏到了,都一脸嫌弃的快步走过。

  这种毫不掩饰的态度,让众人心中更是憋闷的慌,再也没有人说话。

  过了许久,才有人说道:“不都说,理学派的大老爷们刚正不阿,为民请命吗?”

  “想来定能严惩孔家,还百姓一个公道。”

  “理学?呵……”有人发出嘲弄的声音:

  “刚才那几个都是理学的,就这样的人,指望他们当了官为民做主?”

  有人附和道:“是啊,孔家那可是读书人的祖师爷,他们怎么可能会秉公办理。”

  现场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大家开始说一些不知真假的传言。

  “我邻居家的二舅的小舅子的儿子,就因为说了几句,被读书人拿去见官。”

  “花了一贯宝钞,又被打了十大板才放出来。”

  “这些读书人,维护他们祖师爷维护的很呐。”

  “是啊,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百姓,得罪自家祖师爷。”

  有人压低声音说道:“我听人说,那些理学的大老爷,其实是联合起来夺太上皇的权。”

  “根本就不是什么为民请命。”

  也有人质疑:“不会吧,那些大老爷可是敢逼着太上皇处罚亲王和驸马。”

  马上有人回怼道:“无知,除了这两件事情,你还能说出他们干过别的什么事情吗?”

  “他们逼迫太上皇处罚亲王和驸马,其实就是夺权。”

  说着说着,众人几乎已经相信了,这就是唯一答案。

  而且百姓已经开始产生担忧:“如果理学大老爷真的是为了夺权……那可怎么办是好啊。”

  “是啊,太上皇年龄大了,皇上又中风不良于行,太子还年轻……”

  “你说,那些人掌权以后,会不会把我们的地给收走啊。”

  “这可不好说,而且我听说县令很讨厌百姓到处走。”

  “恨不得建个高墙把村子围起来,百姓只有种地的时候才能出村子。”

  “平日里出村就要被抓起来打死。”

  “啊?那可怎么办?不能出来干活,光靠地里那点产量,还不饿死啊。”

  “饿死倒不至于,听说朝廷在推广殷薯,咱们这已经有地方开始种了。”

  “以后种殷薯,混个半饱还是没问题的。”

  “但也只能混个半饱了,别的就别想了。”

  “太上皇可不能退让啊,必须要打倒那些奸臣。”

  “只有太上皇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是啊,希望太上皇能重新振作起来,将这些奸臣统统杀死。”

  类似这样的讨论,最开始是在各大城市流传。

  很快就传扬开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理学官吏和读书人自然不会放任这种传言,开始采取强硬手段,禁止百姓讨论。

  一旦发现就以散步谣言毁谤圣人为名,将人给抓起来。

  但其结果就是,更加让百姓相信,这些理学出身的官吏,必然会护着孔家。

  一旦百姓产生这样的想法。

  那理学营造出来的‘道义’外衣,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道义加持,却站在高处,那必然是万人毁谤。

  各种阴谋论也随之而出。

  其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认同的,自然就是理学派其实就是为了夺权。

  事情能发展的这么顺利,前面十年的宣教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系列的善政,确实极大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大家虽然过的苦,但杂税少了,能靠自己的努力吃饱饭。

  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了。

  尤其是对于刚刚经历过乱世的人来说,对比太强烈了。

  强烈的反差,也造成了他们对大明,对皇室的认可和忠诚。

  以前被报纸引导,他们觉得理学大佬是为民请命。

  但即便是那时候,也没有百姓骂皇家。

  甚至很多人认为,太上皇和大臣都没错。

  太上皇护着自己的儿子女婿,那是天经地义的。

  谁不护着自家孩子?

  大臣维护礼法,也是值得表扬的。

  然而因为孔家的事情,加上报纸有意引导,舆论风向就开始变了。

  简单点说就是,以前君明臣贤大家都想要。

  但现在皇家和大臣,只能二选一。

  你选谁?

  百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皇家,因为皇家确实能让大家吃上饭。

  大臣?

  你敢抢皇帝的权,那就是大大的奸臣。

  同样是孔家的恶行,不同的人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普通百姓关注的,是孔家草菅人命、欺男霸女之事。

  比如达官显贵、有钱人家的女眷们,更关注孔家是如何对待女子的。

  赵芝在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孔家恶行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爹,报纸上说,女子嫁到孔家就会被锁在小院里,终生不得离开半步。”

  “除了贴身丫鬟,不允许和其他任何人接触,不知是真是假?”

  赵谦点点头,叹道:“真的,不过并不是所有女子都会被如此对待。”

  赵芝松了口气,说道:“我就说吗,怎么可能有如何苛刻的人家。”

  赵谦苦笑道:“你以为被锁起来是不幸吗?错了,在孔家不被锁起来才是最大的不幸。”

首节 上一节 752/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