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36节

  陈景恪解释道:“我不是为代王求情,而是事情不能这么办?”

  “陛下应当知道,我一直在强调的几个法律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罪责刑罚相适应等等。

  “代王所犯的过错,按照律法赔偿损失就足够了。”

  “就算考虑加重情节,笞十杖足矣。”

  “至于后续的禁足之类的,是你作为父亲对他施行家法,没人能置喙。”

  “可废除其亲王待遇,发配去凤阳守皇陵,就属于礼法管辖范畴了。”

  “无故而废亲王爵,于礼不合。”

  “且也会给后世人立下一个很坏的规矩。”

  “哪个皇帝看兄弟或者其他宗亲不顺眼,随便找个借口就发配去守皇陵了。”

  “群臣劝阻,他就拿您处罚代王之事做例子,说这是祖宗成法。”

  “到时候该怎么办?”

  老朱表情也凝重起来,他虽然很爱护血亲,也希望子孙都和睦团圆。

  可作为帝王他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大明开国三代君主父慈子孝,已经是历史上罕有之事,怎么还能奢望更多。

  所以在《皇明祖训》里,他明确写了,在权力面前就算是父子兄弟也得提防。

  今天他敢如此处置代王,那以后必然会有人效仿。

  这根本就不用怀疑。

  然后,老朱转头对马娘娘抱怨道:“妹子你方才为什么不劝咱?”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当时正在气头上,我劝你做什么?”

  “原本我想等你气消了在和你说此事,哪知道景恪先提起了。”

  然后她夸赞道:“景恪真是好孩子,想法和我一般模样。”

  老朱心里别提多气了,你这婆娘,要不是……要不是……

  要不是看你身体不好,咱早就收拾你了。

  这么想,老朱心里顿时舒坦多了。

  咱就是疼爱媳妇让着她,不是怕她,哼。

  不过尽管有陈景恪劝谏,老朱依然没有立即收回命令。

  “先吓唬吓唬那个混账东西,给他长长记性。”

  对此大家倒没有反对,朱桂确实有些死性不改。

  老朱好几个儿子性情都不咋地。

  可是经过这次取消亲王封国,并亲自教导之事,年龄小的那几个都收心了。

  只有朱桂,那是真的毫无耳性。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道理也讲了,全都没用。

  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他有所长进吧。

  几人稍稍讨论了一下教育问题,话题就转回了国家大事上面。

  主要谈论的就是打压儒家的事情。

  聊着聊着,众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虽然这次事件整个儒家都参与了进来,可七八成都是理学派。

  这太反常了。

  马娘娘不禁奇怪的道:“当官的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向来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为何这次理学派竟如此团结?”

  别扯什么学派利益之类的,汉朝独尊儒术的时候,也没见其他学派这么团结。

  唐朝道家逆势而上成为第一显学,儒家地位还在佛教之下,也没见儒家的人团结起来争取利益。

  即便是宋朝,儒家也只是默契的排挤其他学派,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齐心协力过。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单纯的权力斗争。

  也难怪她会如此疑惑。

  非但是她,老朱和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陈景恪心道,这个问题要是以前问,我还真答不上来。

  现在吗,可以试着给出答案了。

  这个答案还不是从前世学到的,而是他研究大明的政治制度,再对比古今得出的一个结论。

  而且,这个结论不只是能回答理学派空前团结的问题。

  还能用来回答为何前世大明的党争如此激烈。

  脑海里迅速回忆自己的研究成果,斟酌着要如何回答。

  这时,朱雄英却先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一点想法。”

  老朱高兴的道:“哦?有想法好啊,来给咱说说你的想法。”

  陈景恪也以目光鼓励。

  得到鼓励,朱雄英也雀跃不已,说道:

  “汉朝虽然提出了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儒法道兵并用。”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华夏化,它的思想也被朝廷采用。”

  “此后一直到宋朝,皆是如此。”

  “宋朝重用儒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尊儒术。”

  “三百多年的独尊,让他们养成了骄横之心。”

  “尤其是理学,作为儒家内部最大的学派,更是有着舍我其谁的思想。”

  “儒家乃至理学称尊的过程中,经常联合起来打压其他学说,慢慢就有了这个传统。”

  “现在理学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也只是延续了传统。”

  “不知我说的可对?”

  说完,他目光看向陈景恪。

  老朱和马娘娘也同样如此,见孙子回答的如此有理有据,他们两个其实非常高兴。

  换成其它时候,他们早就开口夸赞了。

  可现在陈景恪在这里,他们习惯性的想听听他的意见再下结论。

  万一不对呢,是吧。

  陈景恪鼓掌道:“精彩,宋朝三百多年尊儒,确实让儒家养成了骄横之气。”

  “若不是蒙元打压,他们会比现在更猖獗。”

  朱雄英松了口气,答对了就好。

  然后一股喜悦从心底生出,我也会沿着历史脉络分析事情的变迁了。

  老朱就更高兴了,开始乖孙乖孙的夸个不停。

  马娘娘也很开心,这孩子终于学到陈景恪的几分本领了。

  不过她更心细,能看得出陈景恪话里有未尽之言,于是说道:

  “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仅仅是一句传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否则,为何之前他们不联合起来,偏偏在这个时候联合?”

  “莫说是本朝,就算是宋朝,也从未有过儒家联合起来对抗皇室之事。”

  朱元璋和朱雄英皆露出深思之意。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赵宋虽然抬举儒家,可有宋一朝儒家始终被皇室牢牢掌控。

  从未发生过共抗皇室的局面。

  儒家虽然在宋朝实现了独尊,可依然只是赵宋皇室手中的刀而已。

  元朝就更别提了,整个汉人群体,想入中枢都几乎不可能。

  儒户们也只能当当中下层官吏。

  联合起来对抗蒙元朝廷?呵呵……

  他们倒是也尝试过,用儒家礼教改造蒙元朝廷。

  最终的结果是,被蒙元权贵一脚踢回了现实,之后就老实了。

  大明虽然不像蒙元那么打压儒家,但老朱的手腕可一点都不软,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几次大案先后杀了十几万人,且基本都是达官显贵以及他们的家眷。

  这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这种狠厉的手段,都没能阻挡儒家尤其是理学派抱团。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老朱毕竟是顶尖政治家,隐约意识到问题应该和大明的制度有关,但又想不到是哪个制度。

  于是不确定的道:“莫非和咱制定的制度有关?”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不论什么事情,无外乎就是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才太子讲的就是外因,至于内因……”

首节 上一节 736/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