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22节

  老朱也不禁点头,赈灾加基建同时进行。

  这个计划比放任百姓自生自灭,要好太多了。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条:“如此大规模的基建,必然会导致物价飞涨。”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朝廷可以提前做出布置。”

  “告诉天下的商人,运送重建所需的材料去灾区,可以得到相应的批条。”

  “拿着批条可以购买食盐、玻璃、蜀锦、苏绣等商品。”

  众人不禁再次点头,这些产品都是远销海内外,供不应求。

  玻璃就不说了,苏湘粤蜀四大名绣,运送到西洋价格翻十倍。

  运送到极西诸国,需要用等重的黄金购买。

  这些商品大头在朝廷手里,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被几大家族把持。

  流到外面的十不足一。

  朝廷真要这么做,会有大批的商人,运送建材去灾区。

  物价会涨这是肯定的,但绝不会涨的太离谱。

  之后众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此法可行。

  而且李善长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趁此机会将一部分受灾百姓,分散安置在藩属国。

  如此既可以减轻重建的压力,又能帮各藩属国增加人口。

  对这个建议,众人自然也是认可的。

  从宋朝开始,南方人口就超过了北方。

  元朝之后北方人口更是百不余一,整个河南才只有百万人口,其荒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大明建立后,对人口密度进行了重新调配。

  可南方人口依然远多于北方。

  趁这次灾难再迁走一部分,完全是可以的。

  满足了藩属国对人口的需求,缓解了重建的压力,也缓解了南方人口压力。

  可以说一举多得。

  自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会议的末尾,陈景恪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勋章。

  群臣早就知道朝廷的真实目的,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一场迎接迎接将士们凯旋的仪式,悄无声息的筹备起来。

  与此同时,在谁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蒋瓛送走了家人,遣散了所有家丁。

  然后毅然决然的进入了乾清宫。

第451章 孔

  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蒋瓛,朱元璋非常的满意,道:

  “都安排好了?”

  蒋瓛回道:“是,家人乔装打扮去了燕国,仆人也已经遣散。”

  “臣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为陛下效死。”

  朱元璋问道:“不后悔?”

  蒋瓛坚决的道:“士为知己者死,能为太上皇为大明而死,臣死而无憾。”

  朱元璋大笑道:“好,咱没有看错你。”

  然后他脸色一肃,拿起提前准备好的诏书和令牌,冷声道: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调动所有锦衣卫,可以调动不超过一个卫所的军队。”

  “去山东将孔家给咱查清楚,所有的一切。”

  蒋瓛双手接过:“臣决不负陛下所托。”

  然后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朱元璋目送他离开,许久才收回目光。

  拿孔家开刀,是他思考许久才做出的决定。

  以前他虽然不喜欢儒生拿孔子拿理学压他,却并没有真的想弄孔家。

  很简单,儒家的礼教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法礼依据。

  在你没有办法取代儒家之前,就必须要遵从他的思想。

  然而,儒家本身就是对春秋以前,华夏的礼仪思想的总结。

  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剥离儒家,就等于是自我毁灭。

  就连陈景恪都认为,不可能抛开儒家,最多就是推陈出新。

  说白了,就是用新思想重新诠释儒家。

  同时引入其他学派的思想,打破几百年来理学对人心的禁锢。

  这才是最适合华夏的道路。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听陈景恪讲了那么多课,朱元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就更没有动孔家的心思了。

  直到他退位之后巡视全国,亲眼见到了孔家是如何嚣张跋扈。

  曲阜上上下下全都是他们的人,几乎成了国中之国。

  他们仗着衍圣公的身份无所顾忌。

  草菅人命?奢靡……这些都是不值一提。

  很多行为低劣的让朱元璋都感觉下限被刷新了。

  用畜生行径来描述,那都是对他们的褒奖。

  当然,作为封建帝王,朱元璋有他的局限性。

  在他看来,只要大明国祚稳定,有点不和谐的地方也无所谓。

  当初他要拿孔家开刀,曲阜人自己站出来反对,维护孔家。

  现在被孔家鱼肉,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活该。

  只要孔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大明就可以了。

  然而,孔家却觉得这些还不够,他们阻挠新政的推行。

  因为新政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无法再作威作福。

  不光是在曲阜地区阻挠,还私下联络保守派官员,一起抵制新政。

  这才是最让朱元璋无法忍受的。

  不过当时的皇帝是朱标,他更希望用怀柔的手段,一点化解各种矛盾。

  朱元璋也不想干涉儿子治国,主要是他内心也有犹豫,所以就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了。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朱标病重,他不得不重新站出来执掌大权。

  但直到此时,他依然没有动孔家的想法。

  毕竟,孔家的地位太特殊了。

  动孔家就等于是和整个儒家开战,这个后果太严重了。

  然后山东、凤皖(安徽)大旱改变了一切。

  朝廷运送过去的赈灾粮食,被孔家联合当地官吏侵吞。

  虽然只是一部分,但依然是触碰到了老朱的逆鳞。

  而且朝廷下旨免除灾区所有税收,孔家在曲阜依然正常收税。

  还联系周围的大户,提高佃户的地租。

  朝廷免税那是朝廷的事儿,你种我的地就得交租。

  啥?你说旱灾绝收了?

  那是你的事儿,和我没关系,又不是我不让老天爷下雨的。

  此举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当这些消息汇总到朱元璋这里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愤怒可想而知。

  于是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让他下定了决心。

  既然你们不想活,那咱就成全你们。

  正好为后世子孙解决一个隐患,也为景恪的《大同世界》推广减少一些阻碍。

  于是,他重新祭出了蒋瓛,让他亲自操刀此事。

  可以预见的是,孔家和儒家的反扑,必然会非常激烈。

  朱元璋虽然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最后会闹成什么样子。

  所以,蒋瓛离开后,他始终无法静下心来。

  手中拿着奏疏,半天都没看进去一个字。

  最后有些恼了,将奏疏往桌子上一扔:

  “拿走拿走,都拿走给太子送过去,让他自己看着批复不要拿来烦咱。”

首节 上一节 722/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