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18节

  朱雄英点点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想谈论,也要等到调查过后,掌握了一定的数据才行。

  现在说这个,很难说到点子上。

  他转而说道:“这一期的报纸应该送到神机营了吧,不知道将士们有何看法。”

  陈景恪说道:“我已经派锦衣卫快马加鞭追赶,应该快要送到了。”

  “不过也不能只盯着神机营,别的军队也要展开相应的宣传了。”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我已经给抚慰使下达命令,让他们围绕神机营进行宣传。”

  “最近几期的报纸,必须要读给所有将士们听,务必让他们领会到朝廷的深意。”

  听着两人讨论国家大事,老朱在一旁默然不语。

  只是当目光扫过一份奏疏的时候,眼睛里浮出暴虐之意。

  乖孙啊,咱不是恋权,是想利用这次掌权的机会,为你扫除最大的一个障碍。

  一个之前被有意忽视,却又绝对无法绕过的障碍。

第449章 勋章

  深夜,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卷宗脸色铁青。

  本来他退位之后,已经搬离乾清宫。

  只是朱标情知自己不可能再执掌皇权,苏醒后不久,就执意搬出了乾清宫。

  朱元璋虽然很不情愿,但为了方便处理政务,还是再次入住此地。

  洪武大帝的精力有多充沛,前世已经证实过的。

  自打他搬过来,每天晚上乾清宫的烛火都要亮到二更末。

  但像今天这样,三更都快过完了还没歇息,也属实罕见。

  内侍也全部被撵了出去,只有蒋瓛一人伺候在身旁。

  房间静悄悄的,只有朱元璋翻动卷宗的声音。

  过了许久,老朱突然说道:“蒋瓛,你怕死吗?”

  蒋瓛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怕,臣就是贱命一条,幸得陛下恩宠方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唯有以死相报。”

  朱元璋不置可否,指了指手里的卷宗,说道:

  “那如果咱让你去查此事呢?”

  蒋瓛的眼睛里,难以控制的流露出忌惮之色,迟疑着没敢回答。

  朱元璋嘲弄的道:“你还是怕了。”

  蒋瓛脸色浮出屈辱之色,下跪说道:“臣不是怕死,实在是对方势大,臣怕连累家人。”

  老朱面露释然之色,说道:“是咱误会你了,起来吧。”

  蒋瓛并没有起身,而是说道:“这大明是陛下的,只要您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若您真的决心要动他们,臣甘为马前卒。”

  老朱反问道:“不怕家人遭殃了?”

  蒋瓛面色悲伤的回道:“怕,但他们享受了朝廷的恩德,理当为朝廷牺牲。”

  老朱很是满意这个回答,说道:“很好,不过咱也不能真的不顾你家人的死活。”

  “过几日会有一批物资送往燕国,让你的家人一起过去吧。”

  “咱会吩咐高炽,隐瞒你家人的来历,并在王府为他们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

  “他的人品和能力你是知道的,应该信得过他。”

  蒋瓛‘咚咚咚’磕了三个头,说道:

  “谢陛下,臣死而无憾。”

  朱元璋起身亲自将他搀扶起来,说道:

  “这几日就不要来宫里了,好好陪陪家人,享一享天伦之乐。”

  “等送走家人,再来宫里见我。”

  蒋瓛起身说道:“臣告退。”

  目送他离开,朱元璋露出一丝冷笑:

  “当年咱让天地变了颜色,今日就再为这天下换一换心。”

  -----------------

  最新一期的大明周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

  还有一部分,被送往各军。

  其中一支锦衣卫,快马加鞭追上神机营,将报纸送到了徐允恭手里。

  他看过之后,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决心。

  同时也松了口气,做思想工作的教材,有了。

  作为全军统帅,他一直在关注将士们的心理变化。

  因为按照军功计算的缘故,将士们对此行并不反感。

  毕竟打仗是军功,救灾也是军功,而且危险性还更小。

  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大家之所以愿意,不是因为什么族群大义,而是军功。

  这已经偏离了陈景恪和朱雄英最初的计划。

  换成一般的将领,肯定不会管那么多。

  只要我任务完成就好,管下面人怎么想的呢。

  然而他的身份不一样,太子妃的亲兄长,和陈景恪、朱雄英又私交甚密。

  他想要尽可能的配合两人的计划。

  他了解陈景恪和朱雄英的真实用意,灌输大义思想。

  救民护民是军队的职责,军功只是他们行大义的奖赏。

  只是现在的情况,明显已经跑偏了。

  大家眼里只有军功,没人在乎什么大义不大义的。

  同样是救灾,光有军功没有大义,和旧军队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今天他们能为了军功救民,明天就能为了军功害民。

  熟知详情的他,也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数次找抚慰使们开会,让他们将这一点传达给将士们。

  但他只是个将领,并不是玩意识形态的大学者,不懂如何做思想工作。

  抚慰使们比他也好不了多少,虽然他们一直都是负责思想工作,但也只会照本宣科。

  接到徐允恭的命令,他们的做法很简单,把之前上面发给他们的教材拿出来,读给将士们听。

  要知道,这些教材主要是用来培养他们忠君爱国的,护民方面的内容并不多。

  最多也就是大家都是百姓出身,要爱护百姓,不能劫掠百姓。

  别的就没有了。

  用这种教材做思想工作,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忠君爱国这一块,大家确实挺明白的,可护民这一块依然没什么人在乎。

  徐允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明周报的到来,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陈景恪让人不辞劳苦,将报纸送过来,目的不就是用来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吗。

  于是下令,将报纸送到各抚慰使手里,让他们读给全军将士们听。

  务必要让他们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抚慰使们也在头疼。

  护民是军队应该做的?还要让将士们都明白其中深意?

  什么和什么啊都是。

  军队不都是忠君爱国、开疆拓土吗?

  护民爱民那是衙门的事情,和我们有啥关系?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徐允恭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违逆,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上面给了教材,让他们都松了口气。

  继而好奇心就起来了,他们很想知道,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开报纸一看,所有人都震惊了。

  原来朝廷是这个打算,原来……军队还能这样。

  虽然他们水平不高,可毕竟是搞思想工作的,在很多事情上的敏感度是要超过常人的。

  自然能明白朝廷这种改变的意义有多大。

  但能明白,不代表就能理解。

首节 上一节 71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