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8节

  赵芝笑道:“也不全是我想到的,平日里与姐妹们闲聊,大家也讨论过国事。”

  “曾经就提起过安平侯之事,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他很聪明。”

  赵谦若有所思的道:“你和福清公主关系如何?”

  赵芝说道:“与公主倒是熟识,她几次想拉我去帮她做事。”

  “只是……我都没有答应。”

  赵谦自然知道女儿在顾虑什么,礼法束缚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支持女儿抛头露面。

  倒不是觉得女人就该相夫教子什么的,而是怕影响到女儿的声誉,以后不好嫁人。

  不过今天的经历,却让他有了别的想法。

  时代不同了,福清公主整日拉着一帮子小姐妹做事情,必然是经过安平侯同意的。

  以他的智慧,这么做必然有极深的用意。

  虽然自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跟着聪明人走,总是没错的。

  再说,自家女儿好像颇受福清公主重视,有她在还怕嫁不到好人家?

  想到这里,他就鼓励的道:“如果你想去,就去吧。”

  赵芝没想到会得到支持,惊喜的道:“真的?”

  赵谦笑道:“爹还能骗你不成,有福清公主照看着,爹也放心。”

  -----------------

  宫里,陈景恪被老朱强行拉了壮丁,拿着一卷试卷翻看起来。

  老朱扔给他的,正好是诸侯们的试卷。

  他翻开瞅了一眼,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踏马写的是啥?

  找只蜘蛛蘸点墨水,放在纸上爬,都比这字好看。

  不过他也能理解,出身低微,靠军伍里卖命博取一个前程。

  哪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

  能写成这样,估计也是临时突击学会的。

  他仔细分辨,发现写的倒是还行。

  什么是国,什么是民,什么是君……这些问题都回答的中规中矩。

  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学了。

  冲这个态度,未来封国就很难出现妖魔化的事情。

  后面有治军的内容,他写的就多了。

  真可谓是扬扬又洒洒,显然是经验丰富。

  提到如何治理土人,他体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特色。

  杀伐果决。

  不听话的杀全家,听话的分土地教化。

  甚至还提出了一些针对土人的作战方式,可见他不是随便乱说,而是真的考虑过的。

  对于这些内容,陈景恪相当满意。

  这个人,适合掌握军事。

  至于国政……就他对国政的认识,还是让国相府暂管的好。

  第二份试卷,是代王朱桂的。

  只看了前三题,陈景恪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踏马的,老朱的基因真奇怪,那么多儿子要么是大才,要么是活畜生。

  没有平庸的。

  这个朱桂……就属于后者。

  他在试卷里直接就写了,百姓就是奴仆,官吏就是管家,君王就是一家之主。

  就这个认识,要是让他掌权,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陈景恪直接将试卷丢给了老朱:

  “陛下,这位……若非他是您的儿子……您还是自己看看吧。”

  老朱见他如此生气,也非常好奇,接过试卷一看,老脸不禁一红。

  这想法,怎么这么熟悉呢。

  肯定不能承认是和自己学的,只能装糊涂大骂道:

  “这个混账东西,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把他的封国取消了,先丢在国子监多学几年再说。”

  朱标接过试卷扫了一眼,也是眉头紧皱。

  换成以前,他或许会认为,先让朱桂过去当几天国主再说。

  如果实在不堪,再将他召回训斥。

  可经历了朱樉之事,他再也不会有类似的想法。

  就这种认识,去了封国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百姓呢。

  而且他还是亲王,国相府肯定是管不住他的。

  可是突然将他的封国取消,影响也太大了,换成谁都可能无法接受。

  必须得想个合适的借口才行。

  那么,什么借口呢?

  朱标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昏迷一段时日,又不伤他身体?”

第439章 他配吗

  让人昏迷又不伤身体?

  听到这话,陈景恪非常惊讶,这是朱标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马上他就明白缘由了。

  看来朱樉之事对他的打击,比想象中要大的多啊。

  但对于这个要求,他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让人昏迷的法子多,可不伤身体就难了。

  别说现在,就算上辈子都很难做到。

  一旁的朱元璋也非常的无奈,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问题。

  可他更不想因为别的儿子,让朱标背负更多的心理负担。

  老大的身体,扛不住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非要有人受委屈,那就让朱桂去承受吧。

  想到这里,他声色俱厉的道:“为什么要让他昏迷?”

  “面子?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他配拥有面子吗?”

  “他考核不合格,不适合当一国之主,就是暂停分封的理由。”

  “把这个理由光明正大的拿出来,摆到所有人面前,也让世人看看朝廷的决心。”

  这一席话,说的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也激动不已。

  “爹/皇爷爷/陛下英明。”

  试卷很快就批改结束,勋贵方面除了朱桂其他人都通过了考核。

  事实上朝廷的试卷并不难,都是平时上课教的最基本的知识。

  只要思想没有问题,都能混个合格。

  区别是,有些人具备行政能力,可以自己主导国家建设。

  有些人就是妥妥的莽夫,国家行政要交给国相府。

  但不管是哪种,都是大明宗藩体系下的一方诸侯王,拥有超然的身份。

  至于国相和财政大臣的选拔,也非常顺利,择优录取就可以了。

  这一次被淘汰的也不用担心前途问题,后续大分封还有的是机会。

  况且,能被选中成为封国高层的预备役,本身就是能力出众之辈。

  就算不去封国,在大明也是一方高官。

  他们之所以报名去封国任职,是在朝内缺了点助力,想再进一步非常困难。

  去封国干几年,回来啥都有了。

  就算不回来,在封国也是排在前列的大人物,足以史上留名了。

  比在大明蹉跎后半生要强的多。

  当然,也有些是想去封国证明自己的能力。

  中下级官吏,多是从底层官吏和读书人中间选拔的。

  大明六百多万读书人,能出仕的凤毛麟角,并不缺愿意去封国谋个一官半职的。

  这就是华夏先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69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