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5节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

  和皇家结亲,你要是不高调一点,人家还以为皇家多难伺候呢。

  况且,今天不高调,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以至于,去他家送礼的队伍,从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达几乎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

  就连陈景恪几次去他家,都没能单独见上面。

  徐妙锦也是一反常态,变得深居简出起来,除了父母兄长外人根本就见不到他。

  就连陈景恪这个当师父的,都不太方便在这个时候,去见她了。

  不过还好,有福清在。

  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她传达。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大家都在等待着三月十二的到来。

  -----------------

  太子大婚,自然是举国欢庆。

  大赦天下是必然的。

  不过徐妙锦主动提议,大赦天下只赦免轻微罪行,重罪改成流放南洋可免罪。

  此举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这姑娘培养的好啊,眼界开阔,有政治头脑。

  关键是懂得因势利导,这才是最难得的。

  这还不算完,老朱还从内帑里拿出了一笔专款,给所有六十岁以上五岁以下的幼童发了喜钱。

  仅此一项,就支出了百万贯之巨。

  却没有人指责老朱奢侈乱花钱之类的。

首节 上一节 69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