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83节

  这关系亿万生灵的肚子啊。

  虽说就算失败了,还能去殷洲寻找。

  可一来一回就要几年时间。

  每多耽误一年,就有不知道多少人挨饿。

  马娘娘也犹豫不决,主要是她也不了解这东西,不敢随便开口。

  陈景恪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刀‘咔嚓咔嚓’把七块殷薯剁成了十四块。

  “好了,覆土吧。”

  他本以为老朱会生气,哪知道并没有。

  见他把薯块切开,老朱反而松了口气,然后叹道:

  “老了,魄力大不如前了。”

  陈景恪说道:“您老是心系万民,害怕良种出问题,我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老朱莞尔一笑,道:“你小子就会安慰咱。”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把切开的薯块埋到土里,等着发芽就可以了。

  这土也不是普通土壤,而是上好的花土。

  用树叶枯草加肥料沤成的,说白了就是人工制造的东北黑土。

  平日里富贵人家养花种草就用这种土。

  用来种庄稼自然更好。

  等红薯种下,众人并没有歇息,而是开始琢磨起其它的种子。

  这事儿陈景恪就没有参与了,没那个必要。

  只要殷薯能正常种出来,其他的慢慢研究也无所谓。

  宫里老朱正带队研究良种,宫外渐渐有了关于新大陆的流言。

  毕竟那么多人不可能保住秘密的。

  只不过这些流言传的有些离谱,什么数万里的海外发现的,去那里需要航行数年。

  中途非常危险,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一趟九死一生什么什么的。

  有人信,自然也有人怀疑。

  不过官场基本都知道这事儿是真的,发现新大陆的人就在鸿胪寺住着呢。

  甚至他们还知道,这些人从新大陆带回了很多良种,太上皇正在研究怎么种植的。

  对于亩产千斤,他们自然是不信的。

  不过对这件事情,大家都持支持态度。

  还是那句话,粮食作物永远不嫌多。

  不论能不能亩产千斤,那都是大功一件。

  所以,即便是最保守的人,对这次的地理大发现,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毕竟带回了良种。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心。

  怕朝廷好高骛远,盲目的去征服开发新大陆。

  没多久就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件事情。

  朱标证实了流言的真实性,确实发现了新大陆,猜测可能是殷商后裔。

  并且太上皇已经给新大陆取了名字,殷洲和殷人。

  从那边带回来的良种,也全部以殷字命名。

  对此群臣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什么就殷商后裔了?

  咱华夏大家庭就这么缺人?见到点土著就恨不得扒拉到自己家里?

  敏锐的人已经从这个称呼里,看出了太上皇和皇上对新大陆的态度。

  那必须是据为己有。

  否则不会用殷来命名。

  这让他们更加担忧,盲目扩张非万民之福啊。

  别看大明现在蒸蒸日上,真要是大崩盘了,崩的也会很彻底的。

  历史上大起大落的朝代太多了。

  而且也正因为大明蒸蒸日上,大家才更不希望它出问题。

  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质疑,这么快就定性是不是太着急了?

  是不是殷商后裔还需要考证。

  朱标表示,你们说的都对,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方便称呼暂时用一用。

  等考证出来他们不是殷商后裔了再换也不迟。

  一句话就把众人的嘴给堵住了。

  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能说啥?

  至于考证?怎么考证?

  而且等这个名字深入人心,就算考证出来又能怎么样?

  不过朱标也知道他们的顾虑,就安慰说大明目前无意开发殷洲。

  只会暂时建立据点,对那里进行探索。

  同时还下令,怕别有用心的人骚扰到殷人,水师会封锁去往新大陆的航线。

  所有私人船只一律不得去往新大陆。

  这个承诺,终于让保守派放心了一些。

  接着就是对陈永和等人的赏赐,大家普遍认为带回新良种是大功,可以授官。

  是的,大家强调的是带回良种,而不是发现新大陆。

  不过朱标却表示,封赏的事情暂时押后。

  太上皇正在宫里试种良种,看看实际情况什么样再决定封赏也不迟。

  虽然没有明说,但能站到大殿里的没有一个蠢人。

  大家马上就想到一种可能,高产可能是真的。

  否则太上皇何至于如此重视,又何必等到庄稼种出来再封赏?

  马上就有人询问,亩产千斤是否是真的?

  朱标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等种出来就知道了。

  但这话也没有否认。

  这一下群臣终于不淡定了。

  亩产千斤的良种啊。

  这要是真的,简直活人无数。

  封赏的事情再没有提,正如朱标所说,一切都等良种种出来再说。

  亩产两百斤和亩产千斤,封赏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是真的,那必须要封侯。

  朝廷要是不封,群臣都能集体抗议,百姓也不会答应。

  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一下天下震惊。

  不过大家关注的不是新大陆,而是良种。

  亩产千斤,是真的吗?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飘向了宫里。

  可千万要是真的啊。

  陈永和等人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改变,本来高高在上的官吏们,突然变得和蔼起来。

  见了他们不但笑脸相迎,对于他们的需求也都是尽可能的满足。

  用一名鸿胪寺的官吏的话说就是:

  “对他们好不是因为他有机会封侯,而是因为他带回了良种。”

  “别说亩产千斤,就算折半只有五百斤,那都值得给他立生祠。”

  这让陈永和等人受宠若惊,同时也首次感受到了骄傲。

  其实他们没少后悔冒这一趟险。

  两年多时间,九死一生,同伴折损四十多人。

  就算发现新大陆又能如何?真就能补偿自己的损失?

  可是现在,大家的感激让他们改变了想法。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良种,可以拯救无数人命。

  华夏子民,真的会感激我们。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着宫里的消息。

  就连朱雄英离京南下,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毕竟太子虽然重要,可和良种比起来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只有官场的人,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首节 上一节 683/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