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8节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拍手大笑道:

  “妙啊,这不就是和穷人骤富一个道理吗。”

  “好好好,乖孙你真是太聪明了,还真让你给找到根子在哪了。”

  朱标也不禁点头,似乎是这个道理啊。

  没人教,不知道怎么当勋贵,可不就是会由着性子来吗。

  有些人在军营里受过一定的熏陶,自己倒是没出问题。

  可他们的家人没有啊,受了几辈子苦,可不得好好享受一下。

  朱雄英却没有特别高兴,而是问陈景恪道:

  “景恪,你觉得我的分析有没有道理?”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说道:“太有道理了,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说道:“打住,别说你没想到。”

  “我之所以想到这一点,还是受到你提议开办的那个勋贵书院启发。”

  很多勋贵并不懂的如何当诸侯王,让他们去封国很可能会祸国殃民。

  所以陈景恪提议,朝廷开办一所勋贵书院,专门教他们如何当国主。

  “我就想,诸侯王不懂的如何当君主,需要朝廷来教。”

  “那勋贵们集体犯同样的错误,是不是也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当勋贵?”

  “这个道理我能想到,就不信你想不到。”

  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嘿嘿’傻笑。

  老朱和朱标也莞尔不已,这俩人是真的互相了解啊。

  当然,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朱雄英能跟得上陈景恪的思维了。

  这不正是他们把陈景恪留在宫里,最大的目的吗。

  或者说,最初他们就是希望朱雄英能跟着学一些本领,并没有指望能学的特别精深。

  毕竟陈景恪掌握的东西,只能用神鬼莫测来形容。

  他们虽然对朱雄英有很高的期望,却也不敢奢望他能聪明到那个程度。

  现在,朱雄英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这孙子,是不亚于陈景恪的大才啊——嗯,比陈景恪差那么一丢丢,但已经是世间少有了。

  大明未来可期。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高兴的事情吗。

  朱雄英不知道自家两位老爷子在想什么,对陈景恪说道:

  “来补充一下吧,看看我哪里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

  “咳。”陈景恪干咳一声,说道:“不知道如何为官,这是大明普遍存在的问题。”

  “历数华夏之前所有的朝代,全部都是有权贵建立的,统治阶层也基本都是权贵组成。”

  “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是如此,夏是大禹建立,商、周、秦皆诸侯国取代前朝建立。”

  “西汉高祖的出身虽然很低,但他麾下有大批的前朝贵族之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良。”

  “东汉光武帝是宗室之后,麾下核心基本都是西汉贵族。”

  “隋唐都是西魏八柱国之后建立的,他们的统治阶层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从南北朝就传下来的军事贵族,一部分是以五姓七望和江南十二名望为核心的士族群体。”

  “宋太祖家里也累世公卿,他麾下的统治阶层,也大多都是出身名门。”

  “我们虽然常说肉食者鄙,但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家学渊源非常重要。”

  “正所谓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

  “人家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礼仪学识、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

  “如何做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贵族,也是他们自幼就接受的教育。”

  “这些人治理国家,可能不会大治,但只要君主不瞎折腾,一般也不会大乱。”

  “大明不一样,从开国功勋到建国后提拔的文臣武将,十有八九都是穷苦人出身。”

  “书香门第,就算是家世好一点的了。”

  “他们的能力或许不差,可在眼界见识上,比起累世权贵之家还是差了一筹的。”

  朱元璋点点头,何止是差了一筹,而是很多筹。

  当皇帝越久,他对家学渊源这一块的认识就越清晰。

  当然,在内心里他是骄傲的。

  咱泥腿子出身,照样得天下建立了大明,比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强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让他表现的有些刚愎。

  直到陈景恪的出现。

  被陈景恪降维打击之后,他才接受了现实。

  教育真的很重要。

  系统性的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几代人积累的经验教训,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这也是他留陈景恪在宫里的原因之一。

  虽然不知道陈景恪的师承,但很显然他是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

  尽管不全面,可已经足够优秀了。

  把他留在宫里,言传身教培养朱家下一代,能让大明少走很多弯路。

  事实证明,他的计划成功了。

  不说朱雄英,仅仅是经常和他接触的朱柏、朱椿、朱高炽等人,都远比其他皇子皇孙优秀。

  陈景恪感觉有点口渴,用手碰了碰杯子,朱雄英很自然的拿起茶壶给斟满了。

  老朱和朱标都习以为常。

  端起茶一饮而尽,陈景恪说道:

  “就和太子方才说的那般,大明勋贵普遍有嚣张跋扈、为恶乡里的问题,和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教育,不知道该怎么当勋贵。”

  “所以我觉得太子的提议很好,建一个书院,专门教导新晋勋贵,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勋贵。”

  老朱三人再次点头,教育必须要提上日程了啊。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只是勋贵,官吏也是一样的,大明的官吏普遍短视。”

  “这种短视就体现在,容易走极端,无节制的弄权贪腐。”

  “所以,新入职的官吏,也应该去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官吏要晋升了,也要进去培训一段时间。”

  “如此,虽然不敢保证大明的达官显贵都清廉如水,至少可以确保一个下限。”

第418章 官

  开办官吏、勋贵学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培训内容,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必然的。

  陈景恪则进一步提出了为国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对‘官’的定义,仅仅是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么贪腐之风必然盛行。”

  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汉朝的‘州牧’一职,就是因此而来。

  这个词本身就对百姓充满了歧视。

  在这个语境下,当官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是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贪的是天子的钱,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贪腐就是天经地义的。

  反腐只是天子个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伤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强大,虽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实是这套制度。

  天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从皇帝到官僚,都会去维护这套制度。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在做损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也没必要把世家想象的多好。

  宋朝以后世家政治结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皇权真正的实现了至高无上。

  大家效忠的对象,也从‘天子’变成了具体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赵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满清就效忠爱新觉罗家。

  到了这个时候,效忠皇权和这套制度已经不够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首节 上一节 65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