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0节
“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必要。”
大明虽强,需要面对的难题也非常多,没必要将太多力量消耗在西南。
采取教化政策,慢慢的渗透进去,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治理是最好的。
“南洋不同,未来这里是要分封诸王的。”
“那些王爷的封国不会太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少,他们就有精力和土人打消耗战。”
“西平侯在云南的政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有土人的压力在,也能防止诸王过早的腐化。”
“所以我认为,土人逃入山林在短期来看,是一件好事。”
“不过前提是,朝廷要出手将土人中的大势力全部消灭。”
“而这也是我们南洋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你们锦衣卫也要出动,将每一个大势力都查清楚,绝不可有遗漏。”
“之后也要广派线人,及时了解土人的动向。”
“一旦发现他们有抱团的迹象,就及时通报诸王,让他们出兵镇压。”
贾思义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这话与陈伴读所言非常相似。
来这里任职的时候,陈景恪专门和他谈过。
其中就谈到了如何处置逃逸的土人。
陈景恪的话和傅安的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致都是说,土人成不了气候,而且他们的存在还能让诸侯王不敢懈怠。
等诸侯王解决了土人问题,国祚也差不多就稳定了。
而大明也能利用土人的隐患,强化对诸侯国的领导。
可以说一举多得。
傅安能有这一番见地,实在让人惊讶。
难怪陈伴读会让他来当淡马锡总督。
想到这里,他决定卖傅安一个好,回去之后就将今日的对话写成密信送回了洛阳。
他还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写过这样一封信。
现在告诉别人,有卖好的嫌疑,属于落了下乘。
等将来傅安真的发达了,自然会有办法让他知道。
到那个时候,这份人情会千百倍的收回来。
-----------------
面对南洋土人针对汉人的屠杀,有一个势力采取了行动。
那就是楚国。
许柴佬去年就重返南洋,不过他没有担任楚国国相,而是成了楚王朱桢的首席幕僚。
地位有点类似于陈景恪在大明。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朱桢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动荡做准备。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动荡之时哪怕大王只是站出来发声,都能收获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出兵保护一部分汉人,南洋汉人都会感念大王的恩德。”
“届时大王就可成为南洋最具威望的人,楚国也将会成为南洋汉人的向往之地。”
“即便将来分封诸侯王,楚国依然是南洋诸国中的翘楚。”
对于这个计划,朱桢自然非常支持。
谁还没点大的追求是咋滴了?
国土面积上确实没啥办法了,大明划定的国界线,他不敢随意跨越。
但影响力这方面总是可以做点什么的吧。
这些事情,可都会被记录在历史上的。
不过他也有忧虑:“我们才只有两万军队,不可能与南洋所有土人开战。”
“许先生以为我们应该如何做?”
许柴佬说道:“很简单,先向藩属势力发出照会,不可屠戮汉人百姓。”
“他们必然不会听……这时候大王就可以选择一个不强也不弱的敌人出兵。”
朱桢脱口而出道:“苏禄国。”
苏禄国全称苏丹苏禄国,是几年前才新成立的国家。
听苏丹这俩字就知道,它是个伊教国家。
它的位置在楚国南部的苏禄群岛上,正好处在淡马锡和楚国之间。
朱桢早就看他们不爽了,大家信仰不同,族群也不同。
关键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眠。
虽然我爹没把苏禄群岛划给我,可不妨碍我想控制这里。
至少不能让这里被异族人占据。
只是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终于有合适的借口了。
许柴佬也笑道:“大王英明,某也以为攻打苏禄国最为合适。”
“消灭苏禄国,拯救那里的汉人百姓于水火,百姓必然或感念大王的恩德。”
“将来不论朝廷将那里分封给谁,有了这次的事情,他都要仰大王鼻息。”
于是兴奋的朱桢集结大军,在苏禄国对汉人动手之后,亲率大军前去解救汉人百姓。
第397章 血债血偿
苏禄国实质上就是个部落联盟,他们没有统一的语言、法律、行政机构、军事机构等等。
纯粹是因为大家都信奉伊教,就联合在一起对外声称建国了。
实际上,内部依然是各过各的。
其中实力最强的三家分别为东王、西王、峒王,国家大部分权力也都掌握在这三家手中。
军国大事往往要三家共同商议。
部落之间起了矛盾,也是找三家调解。
苏禄群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洋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商业非常的发达。
汉人最喜欢在这种地方聚居,靠着手工业、经商等手段,迅速发展致富。
这种情况,自然引起了土人的嫉妒。
说起来,苏禄三王对大明相当恭谨,一直在化解双方的矛盾。
然而有些东西是堵不住的。
更何况,汉人普遍信奉妈祖,而土人多信奉伊教或者本土的巫蛊教。
信仰上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
比如汉人对食物基本没有什么忌讳,只要能吃的基本都吃。
而伊教不吃猪肉。
因为猪肉的问题,双方经常发生矛盾。
凡此种种,让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根本就不是几句话就能化解的。
于是在动荡来临的时候,即便有三王弹压,底下的中小型部落依然行动起来。
当苏禄三王得到消息的时候,脸上一片死灰。
然后他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行动。
先是下令,在自己的部落直属区域内,为汉人提供庇护。
然后派出三批使者,一批前往淡马锡岛、一批前往楚国,另一批直接去了洛阳。
做完这些,他们又让一部分家族成员,带着大批钱财货物远去西洋做贸易。
“如果我们能渡过此劫,你们再回来,就当出去跑了一次商。”
“如果……你们就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好好过日子吧。”
那些成员自然知道原因,也没敢废话,立即驾船出海。
一路顺利通过麻六甲海峡,驶入了广阔的远洋。
只是还没等他们松口气,海面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战舰。
……
苏禄国大乱,正中朱桢下怀。
至于三王的使者……什么使者,本王没有见到。
事发半个月后,他集结全国兵力,以保护汉人的名义进入了苏禄国。
他没有去理会那些小村镇,而是兵分六路直接攻打苏禄国的六大主城。
说是主城,实际上就是比较大的寨子,连围墙都没有。
根本就无法对楚军造成任何阻碍。
当楚军杀来的时候,那些土人竟然没有逃跑。
或许是屠杀汉人百姓,让他们产生了不该有的自信,竟然集结起来试图正面抵抗。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