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6节

  华夏有自身的情况在,并不一定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小。

  简单来说,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深入骨髓,不可能让商人掌权。

  就算有商人夺取了政权,也会立马开始着手打击商业资本。

  不要说历史的必然性什么的,历史也是无数人选择的结果,走哪条路都有可能。

  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老祖宗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多么的正确。

  看看那些资本掌权的国家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华夏独有的‘家国天下’观念,始终在影响着所有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论嘴上信不信这句话,说得多了它就成了一种标准,逐渐深入人心。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缺点,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完美的人。

  但不能因为存在缺点,就否定优点。

  总之,当年西方国家发生的新旧权贵之争,在大明是很难出现的。

  商人?本本分分赚钱的,大明会保证他的富贵。

  陈景恪不愿意给他们说这个,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大概率不会发生,说出来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变革的信心,没必要去说。

  至少没必要现在就说。

  不过事无绝对,万一呢,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尽管他没说,却一直在默默的想办法应对这个问题。

  大同思想里,就有相关的内容。

  分封也同样是其中关键一环。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分封是另类版的退功臣。

  在朱标看来,分封是一场利益交换。

  用朝廷无法有效掌控的利益,换取权贵支持变革。

  在朱雄英心里,分封是帝国计划的一部分,是实现制霸天下的途径。

  在陈景恪看来,分封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大扩张。

  但又不仅仅只是一场扩张,同时也是化解未来会出现的,老旧权贵和新兴权贵之间的矛盾。

  大权贵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不自觉的堵塞晋升渠道,打压新兴权贵群体。

  这是利益使然,不是什么思想能改变得了的。

  现在,把大权贵分出去当了国王,剩下的小权贵和官僚能力有限,没办法堵死晋升渠道。

  民间的人才和新兴权贵,就有了晋升的空间。

  有晋升空间,自然没人愿意造反。

  所以分封在陈景恪这里,有着更深的用意。

  当然了,他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晋升体系。

  商业资本想掌权,纯属想多了。

  他们本本分分赚钱老老实实做人,那就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如果他们想奢求更多,那对不起,铁拳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堵死他们从政的空间。

  放弃家族资本,转行进入政坛,也不是不可以。

  前世这么做的人还真不少。

  总之,陈景恪要做的,就是尽量给下面的人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持国家的活跃性,不至于变成一潭死水。

  这些深层次的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人知道。

  老朱就更不知道了,他现在的心思全在炎洲上,催促道:

  “快说说,传言是不是真的?”

  陈景恪颔首道:“是真的,我们派去的人绕着那里转了一圈,确定那就是一座大洲。”

  “其面积比现在大明实际控制的国土还要大,与传说中的炎洲有五六分相似。”

  “更多细节,还需要等进一步探查之后才能知晓。”

  按照正常来说,探险队不可能半年跑一个来回。

  但有了那支商队给的航线图,再加上陈景恪假借那本游记的名义,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路线图。

  甚至还画出了炎洲的大致轮廓,让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这才让探险队半年就将情报带了回来。

  老朱兴奋的道:“好好好,实在太好了。再派人去好好侦查,一定要尽快摸清上面的情况。”

  陈景恪回道:“我们派去的探险队实力很强,在确定那里是大洲之后就一分为二。”

  “一支回来汇报情况,另一支留在当地建造定居点,并进一步打探炎洲情况。”

  “这次请太上皇过来,就是商议一下,具体如何开发那里。”

  这时,耿光担忧的问道:“炎洲是否有强大的国家?我们留在当地的探险队,不会与他们起冲突吧?”

  陈景恪说道:“炎洲只有一些土人,生活非常的原始。”

  “根据探险队短暂的接触,发现他们不会冶炼金属,没有马匹,连陶器都不会烧制……”

  陶器都不会烧制?众人都有些惊讶。

  在陈景恪的主张下,大明建立了一个机构,专门做区域国别研究。

  将接触到的每一个国家部落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力情况等等,全部做详细的记录。

  其中很多都是原始部落。

  这些原始部落,很多都未能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但连烧陶都未能掌握的确实少见。

  烧陶实在太简单了,弄几个泥胚子阴干扔火堆里烧,都能出陶器。

  一个大洲竟然没有能研究出陶器的烧制方法……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

  徐达都忍不住问道:“这个情报准确吗?”

  陈景恪回道:“目前来看应当不假,具体如何还要做进一步探查。”

  徐达强调道:“一定要确定对方是否掌握铁器,这一点至关重要……”

  “嗯,告诉去炎洲的人,不要轻易把铁器给土人,更不要把冶炼技术告诉他们。”

  朱元璋也说道:“对,千万不要让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冶炼技术。”

  土著没有掌握铁器没有骑兵,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很快众人就商量出了一整套的开发炎洲计划。

  先去打探那里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开发。

  开发的方法很简单,朝廷先派人去建立一些定居点,然后将一些死刑犯流放过去。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去为大明开疆拓土做点贡献吧。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如何有效统治那里,才是最大的问题。

  毕竟炎洲离大明太远了,不可能直接进行统治的。

  其实众人心中已经有了想法,效仿秦王之事。

  封几个亲王过去,啥事儿就都解决了。

  而且还将亲王撵出了大明本土,防止藩王做大。

  然而,将封国建在那里,无异于流放。

  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朱樉去安西就是被流放。

  秦王有罪,被流放到安西合情合理。

  可将无罪亲王封到蛮荒的炎洲,那就太过分了。

  没人敢提出这个建议,老朱是多么的重视亲情,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啊。

  提这个建议,怕是嫌脑袋太重,想轻松一下是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然主动说道:

  “先查清楚炎洲的情况,建立一些定居点。”

  “如果那里真的适合居住,可以封几个亲王过去。”

  闻言,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这建议是老朱提出来的?简直不敢相信啊。

  然后,反应过来的众人立马起身说道:

  “陛下圣明。”

  看那模样,生怕老朱反悔一样。

  就连最反对扩张的那三个儒家出身的学士,也改变了想法。

  炎洲发现的好啊。

  正发愁那么多亲王怎么处置呢。

  说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适合分封亲王的并不多。

  总不能随便找一块蛮荒之地,将他们丢过去吧。

首节 上一节 596/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