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6节
“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去城市里安身了。”
陈景恪知道他的顾虑是对的,解释道: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所以村医不需要太高明的医术。”
“周王正在编写一部常见疾病治疗手册,那些人能照方抓药即可。”
医术水平差,出了村子就混不下去,自然也就不会好高骛远。
啥,你说医术差治死人怎么办?
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吧,质量那是以后的事情。
“当然,还要有别的制度保障。”
“比如在村子里分配土地,还能恩荫一名后人获得秀才身份之类的。”
虽然现在秀才身份不值钱了,也没有什么特权。
可毕竟也是个体面身份,多少读书人蹉跎一辈子,可能还是个秀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身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样的医生,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的突击培训就可以了。”
“一旦专门的培训机构建成,十几年就能完成计划。”
邱广安非常的意外,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按照这个计划去做,给每个村子配备一名郎中,真有可能实现。
不过……
“就算郎中配备好了,药材呢?”
“要实现你的计划,需要的药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陈景恪说道:“我们只需要解决常用药材。”
“有些药材民间已经可以人工种植了,朝廷只需要大力推广即可。”
“还有些药材,周王正带人研究种植之法,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有成果。”
虽然人工种植的药材,在药效上不如野生的。
但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别的。
“而且人工种植药材,也是一条致富之路,至少比种粮食的利润大的多。”
“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用来种粮食产量很低,还会导致水土流失。”
“用来种植草药,反而是最合适的。”
如果换成以前,邱广安肯定会反对。
土地不用来种粮食,是要遭天谴的。
然而现在,没人提种粮食的事儿了。
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的开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事实上,中国从古至今很少缺过粮食。
出问题也不是因为粮食总量不够吃,真正的问题在分配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现在大明的分配端没有问题,粮食是真的不缺。
否则也不会大力推广棉花、桑树、茶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现在开展种植草药,也完全没有问题。
陈景恪继续说道:“至于成本,其实真正需要朝廷投入的,就只有前期启动。”
“等到医疗体系步入正规,就不需要朝廷再投入一文钱了。”
朝廷只需要把村医培训出来,给他们安排好工作就可以了。
后续,药农把药种植出来,商人前来采购,然后运送到天下各地的药材市场出售。
村医根据村子的需求,去采购药材。
买药的钱,自然是村民平时看病的医药费里出。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其实是不需要出钱的。
听到这里,邱广安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真的有可行性。
当下也不再反对,说道:
“试试也好,如果真能建成你说的医疗体系,也是旷世之功。”
陈景恪心想,只是试试就完了吗?那我这番话岂不是白说了。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负责此事?这可是旷世之功啊。”
邱广安愣了一下,然后苦笑道:“你还真是……周王呢?此事不应该他负责吗?”
陈景恪说道:“周王志不在此,他只负责研究医术培养医生,别的不想管。”
邱广安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道:“我需要考虑考虑。”
陈景恪也没有强迫,说道:
“此时不着急,估计要到后年才会正式开始,你有的是时间考虑。”
正事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三人就闲聊了起来。
没一会儿仆人通知可以开饭了,三人酒足饭饱之后各自离开。
-----------------
七天后朱元璋和马娘娘突然返回洛阳,并带回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在南洋的东南方向,发现了一座巨型岛屿,疑似一块全新的大陆。”
第369章 澳洲?炎洲!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铜字模终于打造好,覆盖主要城市的运输线路也初步铺设完成。
大明第一份报纸在千呼万唤中走下了印刷台。
朱雄英和陈景恪两人,一起出席了这重要的时刻。
拿起一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陈景恪心中感慨万千。
又一样前世常见的东西,被弄出来了。
朱雄英就没有那么多悲春伤秋了,他也拿起一份翻看起来。
因为是周报,所以量是非常足的,共计有十大张纸的内容。
第一篇文章是介绍周报的性质的,末尾是一份征稿通知。
所有人都可以给周报投稿,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审稿,被选中就可以免费在报纸上刊登。
还特意强调,是免费刊登,不要投稿人一文钱。
投稿人只需要自付邮费,把文章寄过来就可以了。
这要是放在前世,绝对会被唾沫喷死。
咋,刊登我们的文章,不给我们稿费,还想让我们出钱?
然而,在这个时代,这就是妥妥的良心。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出书,基本都是自费。
赚不赚钱反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发表,能被更多人看到,能扬名天下。
当然,也有人为了赚钱写书,为数还不少。
只是这种人要么是名士大儒,写出来的文章水平很高,大家争相传阅。
要么就是一些文人,匿名写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玩意。
比如某瓶梅。
不论多少人吹捧这本书,都无法掩盖一个现实,它的作者不敢署真正的名字。
现在有一个面向全国的平台,愿意刊载你的文章,不收你的钱就已经是大善人了,你还好意思要润笔费?
陈景恪自然知道前世的规矩,可前世是前世,现在是现在。
他并没有生搬硬套前世的规矩。
不收投稿人的钱,已经是他有良心了。
话说回来,如果真发稿费,反而不方便投稿。
在没有银行转账的年代,如何给外地投稿人付款就成了问题。
通过信封邮寄?
别闹了,那是嫌信丢的不够多。
所以,不收费方便你我他。
第二篇文章是摘录老朱对吏治的看法,突出一个杀气腾腾。
第三篇是朱标写的,对新政的态度。说白了就是表决心,坚持新政一百年不变。
第四篇是朱雄英的,回顾了过往的历史,然后展望未来,构建一个大一统的大华夏政权。
第五篇就是陈景恪的,标题为大同世界。
详细阐述了大同世界的构想,并公布了一个标准。
物资充沛、精神富足、人人平等、法治文明等等。
在大同思想这本书里,他对大同世界的描述是人人如龙。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