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48节

  在大堂见到陈景恪,两人之下大礼下拜:

  “下官愧对伴读信任,还请责罚。”

  他们本以为会迎来怒骂呵斥,谁知陈景恪只是叹道:

  “起来吧,此事我也有责任。明知你二人关系莫逆,还将你们放在一起。”

  这话说的两人更加愧疚,久久不愿起身。

  陈景恪再次说道:“起来吧,说说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人这才起身,由许柴佬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岑信通在一旁进行补充。

第359章 各人的命运

  两人事无巨细,花了很长时间才讲完。

  让陈景恪对淡马锡的事情,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一个天真,认为等一切步入正轨,那些人就能安生做生意。

  一个无脑袒护,明知道出问题还帮着遮掩。

  最终事情不可收拾。

  他倒是没有责备两人,而是对许柴佬说道:

  “将在那边的心得写出来吧,这是一次很生动的例子,能帮朝廷少走很多弯路。”

  许柴佬羞愧的道:“是,我会尽快写出来的。”

  陈景恪点点头,转而说道:“去衙门报到了吗?”

  许柴佬连忙说道:“去了,只是过年休沐,吏部让我在家中等待几日,我就和岑兄来向伴读请罪了。”

  过年期间虽然中枢各衙门都留有人值班,但一般的小事儿都会推到假期结束才会处理。

  许柴佬和岑信通的事情说起来不算小,但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陈景恪就问道:“接下来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两人相视苦笑,岑信通回道:“下官罪无可恕……只求能不连累家人。”

  许柴佬亦说道:“戴罪之身,何感言未来,只求朝廷能宽恕家小。”

  陈景恪说道:“此事首过在我,用人不当才导致今日之果。”

  “我还没有推卸责任的习惯,你二人无需如此。”

  二人连忙再次下拜:“皆下官之过矣,岂敢连累伴读。”

  陈景恪说道:“连累不连累的就不要再说了,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在。”

  “你二人性命可保,但该有的惩处是少不了的。”

  “你……”他看向岑信通,说道:

  “你身份特殊罪过也更大,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全家流放极乐岛吧。”

  岑信通顿时就知道,当日船上发生的事情,早已经传到陈景恪耳朵里了。

  此举无异于背弃恩主另投他人。

  陈景恪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成全了他。

  这让他既是羞愧,又是感激。

  “下官愧对伴读,愿来生当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

  陈景恪没有再理他,转而对许柴佬说:

  “你官是当不了了,去沧海省当个智囊吧,顺便好好的把经验写出来。”

  许柴佬亦起身道谢。

  之后陈景恪也没再多说什么,就端茶送客了。

  从朝廷方面来说,此事是他用人失当,要担责任。

  但从个人角度来看,自己给了他们那么大的信任,结果就弄成了这个样子。

  陈景恪又不是真的圣母,怎么可能还和没事儿人一样。

  杀倒是不至于,但还想在大明做官是别想了。

  让许柴佬去沧海省当个幕僚智囊,已经是对他最后的宽容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废物利用。

  毕竟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对大明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用好了,能让沧海省少走很多弯路。

  岑信通想去秦国投奔朱樉,那就成全他好了。

  朱樉带着几万人去小亚细亚,将要面对的困难非常多。

  岑信通在能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他过去能出一点力算一点。

  水土不服死在半路,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目送两人离开,他就起身去了书房,将大同思想拿出来进行新一轮的修改。

  且说许柴佬和岑信通两人,走出陈府大门后都深深地松了口气。

  然后不约而同的朝大门深深下拜。

  陈景恪说的话,基本就是最终处置办法,所以他们和家人的命都保住了。

  之后两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许柴佬先起身行礼道:“谢岑兄一直以来的帮助,我愧对兄矣。”

  岑信通受了他一礼,说道:“好了,此事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所幸,陈伴读宽仁,放过了我们。”

  “只是以后我们兄弟天各一方,不知还能否有相见之日。”

  许柴佬愧疚的道:“兄此行务必保重身体,来日方长我们必有再见之日。”

  岑信通不置可否,继续说道:“秦国初立,秦王那里急缺人手,我某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

  “倒是你,想好以后怎么办了吗?”

  许柴佬叹道:“先去沧海省吧,把陈伴读吩咐之事做好。”

  岑信通问道:“以后呢?”

  许柴佬听出他话里有话,就问道:“岑兄但有指教不妨直说,你我兄弟无需见外。”

  岑信通点点头,说道:“你在大明已经没有出仕的机会了。”

  “你出身商贾之家,就算被家族除籍,本也无出仕的机会。”

  “是陈伴读一力支持,才让你当上了淡马锡总督。”

  “如果你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再有陈伴读在朝中支持,或可抹平身份上的缺陷。”

  “可惜……”

  “现在就算陈伴读依然力挺你都没用了。”

  资历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即便是乱世的时候,也同样讲究资历。

  只不过,乱世的时候,有真才实学的人晋升更快。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升迁。

  一个稳定的政权,用人更讲究规则。

  大明已经进入二代君主统治时期,用人制度早就已经固定下来。

  升迁制度,也有严格的标准。

  就算皇帝想提拔一个人,也要按照标准来。

  陈景恪迄今为止依然只是太子伴读,当然,他还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

  以前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存在,给皇帝献计献策的。

  在官面上,他的身份依然是驸马都尉、太子伴读,群臣不会说什么。

  现在要是让他当六部尚书,乃至内阁学士,都会引起朝野反对。

  能力归能力,规矩是规矩。

  今天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破例,明天就会有人以此为幌子滥用亲信。

  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且前半辈子都没做过官,几乎没有出仕的可能。

  淡马锡属于新得的领土,朝中之人并不是太在乎那里。

  再加上陈景恪的支持,才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如果他能做出成绩,一切都好说。

  别的不说,新设的特区沧海省,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在沧海省再做出一些成绩,资历方面的短板也能补齐了。

  可惜,没有如果。

  现在大明官场,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能去沧海省当个幕僚,还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以及他在淡马锡工作的经历。

  这个道理许柴佬自然也懂,就苦笑道:

  “可是,现在我还有的选择吗?总不能继续回去经商吧?”

  岑信通摇头说道:“商人乃贱业,还不容易脱身怎么能重新回去。”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计。”

首节 上一节 54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