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14节

  李善长和徐达心道,那确实不会了。

  毕竟谁家的户口本都不是批发的。

  接下来就是商量有谁去执行大清洗任务了。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否则动不了那些权贵的商队。

  还必须要够狠,毕竟这次要杀的人可不少,一般人还真没那么大的心脏。

  最重要的,不怕得罪人。

  毕竟带头在淡马锡搞事情的就是权贵官僚家的人。

  这次行动,差不多要得罪大半个朝堂了。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陈景恪说道:“让秦王去吧,这几个月他学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出发去小亚细亚了。”

  “路过淡马锡的时候,顺个手就解决了。”

  听到这话,众人的表情都有些怪异。

  顺个手?

  那可是无数条人命,你说的和杀只鸡一样。

  不过想想朱樉的性情,对他来说还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

  关键是,还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

  前两条好说,不怕得罪人这一条,基本就锁死在朱樉身上了。

  大明还有比他更不怕得罪人的人了吗?

  首先是皇子的身份,确保没人敢找他秋后算账。

  其次,他马上就要被‘流放’到中东去了,得罪再多人都无所谓。

  不过这毕竟是得罪人的活儿,朱元璋在场的情况下,朱标是不适合开口的。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也没问朱标的意见,直接拍板:

  “好,就让朱樉去一趟。”

  “标儿,下旨恢复他的爵位,宣布在海外封国吧。”

  朱标颔首道:“好,我这就拟旨。”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和徐达,说道:“当初的承诺,也是时候兑现了。”

  即便以两人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兴奋的表情,起身道:

  “请太上皇吩咐。”

  朱元璋说道:“通知各家派一个能干的儿子,跟随老二一起去小亚细亚磨炼一番。”

  “具体怎么做,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两人齐声道:“是,请太上皇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他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一切,在场的众人都知道,另一场变革已经拉开了帷幕。

  陈景恪私下给这场变革取了个名字:大分封。

  这次分封的不只是皇子,还包括功勋。

  是的,功勋也一并海外分封。

  当然,目前只分封顶级勋贵,剩下的还要看他们是否努力。

  虽然朱元璋一直没有明说,他是如何说服勋贵无条件支持朝廷改革的。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陈景恪还猜不到,那就太蠢了。

  除了分封,还有什么能让勋贵集团自损利益,支持朝廷改革的?

  那可是真正的诸侯国,是建立宗庙的资格,是真真正正的世袭罔替。

  在它面前,所有的利益都变得一文不值了。

  朱元璋为什么舍得给异性诸侯封国?

  原因很简单,世界实在太大了。

  在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引导他去探索世界。

  那张‘大明混一图’,可是包括了整个亚欧非三大陆。

  如此庞大的领土,皇家就算再能生也无法全部占据。

  当然,如果没有帝国计划,朱元璋依然不会分封异性诸侯王。

  毕竟这个口子开的时候很容易,一旦实施了就很容易失控。

  谁都不知道诸侯国互相兼并之后,会不会诞生一个强大的国家,反过来将大明给吞噬了。

  夏商周不都是这么灭亡的吗。

  可是帝国计划的出现,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计划注定了,大明要在海外建立数量庞大的诸侯国。

  与其把这个位置留给异族,还不如分封给大明的功勋。

  异族诸侯国随时都有背叛的可能,功勋诸侯国至少几代人不用担心会叛变。

  而且朝廷还能用分封和勋贵们进行利益交换,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行很多激进的改革。

  这个想法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马皇后和朱标也出力甚多。

  一家三口最终敲定了这个计划。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能无视所有阻碍进行改革的原因。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而现在,也是时候兑现当初的承诺了,否则勋贵们也会怀疑老朱是不是在忽悠他们了。

  这也是为何李善长和徐达会如此兴奋的原因。

  -----------------

  第二天,朱标下旨恢复朱樉的秦王爵位,并下旨重建秦王卫队。

  此举不出意外的,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第340章 无题

  事实上,朱樉的事情群臣早就看在眼里了。

  但之前朱标并未下旨恢复他的爵位,群臣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那也是朱元璋和马娘娘的嫡亲血脉,总不能真关一辈子吧。

  朱标这个当兄长的登基,稍微给他一点自由,是可以理解的。

  显得他这个皇帝和兄长宽仁顾念亲情。

  不过群臣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皇帝想恢复朱樉的爵位,他们就上书阻止。

  准备这么做的不只是文官,还包括勋贵。

  倒不是他们有私心之类的,而是朱樉的行为太非人了,还犯了忌讳。

  残害那么多无辜百姓,还把皇帝气出病,尤其是后者绝不能姑息。

  今天赦免了朱樉,那以后有皇亲把皇帝气死了怎么办?

  所以等朱标的复爵旨意下达,早有准备的群臣纷纷上书劝谏。

  礼法不可废,绝不能恢复朱樉的爵位。

  而且他们还拿出了《皇明祖训》: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于心。

  这可是太上皇立下的规矩,陛下您可不能糊涂啊。

  眼见群臣拿《皇明祖训》堵自己,朱标非常的无奈,亲爹挖的坑啊。

  关键是亲爹还活着呢,不好违背啊。

  陈景恪也相当无语,这下确实有理有据不好反驳啊。

  不过对朱元璋立下的这个规矩,他还是很认同的。

  自己很重视亲情,却无法保证后世子孙都如自己一般。

  必须要提醒后世子孙,小心身边的人不能被他们给蛊惑了。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味的教育子孙,必须相亲相爱什么的,那才是真的脑子瓦特了。

  但现在问题却尬住了,怎么办?

  让朱元璋修改《皇明祖训》?

  别闹了,真当这玩意儿随便写呢。

  但,若真以为朱标就此束手无策,那就太小瞧他了。

  他依然没有采取朱元璋那样的强硬手段,而是换了个玩法。

  打感情牌。

  朱樉怎么说都是我的亲兄弟,我不能屈待了他啊。

  这样,咱们折中一下,复爵之后立马就把他封到海外去。

  在南洋找个小岛一扔,和流放没区别啊。

  群臣可不傻。

  如果是以前,将人流放到海外小岛,那还真是流放。

首节 上一节 514/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