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1节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很乐意。

  “此事先不要声张,你尽快列出一个章程,再找几个志同道合者商议一下,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

  “嗯,告诉他们,若参与进来可在书上署名。”

  程一民肯定的道:“有先生的算书在,我相信无人能拒绝这个提议。”

  但马上又面露难色:“算学在国子监为经学排挤,他们曾几次上书,请求废除算学。”

  “幸得陛下英明,才未被驱离,然亦步履维艰。”

  “若我们大张旗鼓的编写算书,恐会引起他们更大的打压。”

  陈景恪眉头紧皱:“给我仔细说说。”

  通过程一民的描述,陈景恪才知道,明朝的儒生竟然霸道到这种程度。

  自打有太学那天开始,算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就连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都没有发生过打压算学之事。

  没想到明朝的儒生竟然如此霸道,还真以为他们唯我独尊了。

  看来自己想发展理科,难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不行,必须要趁老朱在位的时候,好好收拾一下这帮子儒生。

  “你放心,此事我自会解决,你只需将编书的事情做好就行。”

  程一民按捺住心中的疑惑,道:“是,我这就去做。”

  从户部离开,陈景恪就找到朱雄英,一起给朱标打杂。

  不过心中却一直在思考算学被打压的事情。

  本以为只有兵家被他们打压,没想到连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算学都不放过。

  这也是一家独大的必然恶果了。

  必须要给那群儒生一点压力,否则他就算拿出再多新东西,都不够他们祸祸的。

  恰好老朱很讨厌腐儒,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不过要先搞清楚老朱是怎么讨厌儒家的,才好下手上眼药。

  好像老朱曾经将孟子驱逐出文庙,不过这也不是啥光鲜的事情。

  他驱逐孟子,是因为民贵君轻思想。

  君主不英明,大家就起来反抗。

  这话朱重八喜欢听,朱元璋可不想听。

  关键是他还没有斗过读书人,最终不得不让孟子重回文庙。

  咦,这事好像可以利用一下。

  别管朱元璋的初衷是什么,在此事上他败给了读书人,心中肯定不爽。

  先记下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挑拨一下。

  除此之外,他还做过什么呢。

  实在想不到,不过没关系,找人问问就行了。

  于是又过了两天,他再次抽出机会,给程一民等人上算学课。

  课程结束,程一民主动找到他,兴奋的道:

  “先生,这几天我联络了几个相熟的人,他们都愿意听从先生调遣。”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写的这本算学书,在这个年代就是超越时代的东西。

  以此为蓝本,重新梳理华夏算学体系,必然是一本超越前人的巨著。

  所有参与人都将名垂青史,恩及子孙。

  这么好的机会,自然没人愿意放过。

  “辛苦你了……对了,你可知道陛下对儒生的态度如何?”

  程一民恍然大悟,他大概猜到陈景恪准备怎么反制国子监的儒生了。

  再没有比直接告御状来的干脆。

  想到这里,他当即说道:“陛下对儒家的态度比较复杂……”

  治理国家既要依靠儒家,又讨厌儒家动不动就以大义来压他。

  说白了,矛盾还是来自于中央集权。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只能在曲阜祭祀孔子。

  读书人顿时就沸腾了,纷纷上书。

  朱元璋硬挺着不肯收回命令,然而读书人更干脆,无视皇命继续参拜。

  最终此事还是以他认错收场。

  再就是孟子之事了,依然是老朱失败收场。

  之后他又针对过几次儒生,虽然略有收获,可依然扭不过整个儒家群体。

  说到最后,程一民劝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先生切莫和儒生闹的太僵。”

  陈景恪点点头道:“程博士放心,我心中有数。”

  嘴上虽然这么说,心中却非常开心。

  老朱竟然被儒家拿捏了这么多次,这是好事啊。

  以他的性格,岂能咽的下这口气。

  只不过形势逼人,他不得不低头罢了。

  这就是我的机会啊。

  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思路。

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过他依然没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标面前,时不时的提一嘴算学的重要性。

  最近朱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宝钞革新’上,天天和钱粮打交道,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算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数字出错的时候,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校对。

  这让他对算学的重要性,认识的尤为清楚。

  对于陈景恪的话,也就愈发的认同。

  朱雄英天天和陈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将算学视作治国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此过去半个多月,他终于决定开始行动。

  这天趁祖孙三人都在场,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标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为他又要讲史什么的。

  以往他每次这么做,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决许多缺陷和隐患。

  不知道这次又要讲什么。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陈景恪心中一动,老朱的反应不对,竟然没有一点期待,反而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样子。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获知了。

  对此他并没有惊慌,自己身边肯定有老朱的眼线,数量还不少。

  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无所谓,我不做亏心事,也不做损害皇权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监视,反而是一种好事,能减少他的怀疑,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他既然已经知道了,之前准备的说辞就要变一变了。

  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编算学书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学被儒生打压他应该也知道了。

  不过自己准备和儒生对着干这事儿,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这么办。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臣跟随太子殿下学习处理政务,亲眼目睹了算学的重要性……”

  朱标也点头道:“算学确实很重要,钱粮计算都离不开他们。”

  “只是我大明懂算学的人太少,很多职位都只能让不懂算学的读书人担任,带来极大不便。”

  “若有足够懂算学的官吏,户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

  和陈景恪接触久了,他们也开始时不时的冒出几句新词。

  比如工作效率、时代、华夏文明之类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户部那边的账簿数字不对。”

  “倒查才发现,是一个不懂算学的小吏算错了数字。”

  “就因为一个失误,就白白浪费了三四天时间。如果那小吏懂算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见儿子和孙子都如此说,朱元璋也多了几分重视。

  陈景恪心中给两人竖起了大拇指,你俩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户部诸位算学先生讨论算学,后国子监、工部等衙门的算学先生亦加入进来……””

  “我就想着,既然算学如此重要,不如编写一部算学书籍,以便于培养出更多懂算学之人。”

首节 上一节 51/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