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58节

  什么欺压下属,什么纵容奴仆伤人。

  什么教子无方,幼子小小年纪就留恋秦楼楚馆,逼的亲家退婚。

  要说大的问题,那一项都没有,全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但这些小毛病恰恰最能毁人声誉。

  一旦这些罪名落实,邱广安的名声算是毁了。

  在华夏,一个人声誉败坏,也就意味着仕途的结束。

  至少在大多数时候,这条定律是有用的。

  邱广安即便早就猜到对方可能会拿自己开刀,听到这些弹劾的时候,依然气的脸色涨红。

  不过他却没有反驳,因为已经用不着了。

  听这些文臣一个又一个的弹劾,朱元璋寒声道:

  “方才让你们上奏,一个个都不说话,现在却一个比一个话多。”

  “我看你们不是为了弹劾邱尚书,真正的目的是让咱难看。”

  “很好,咱很欣赏你们的勇气。”

  群臣心中一惊,但看到身边这么多同僚,胆气顿时就壮了起来。

  就不信你敢把所有人都杀了。

  于是,众人齐声道:“臣等绝无此心,请陛下明查。”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咱自然要好好的查……”

  “蒋瓛,将方才弹劾邱尚书之人全部打入诏狱,一个个的查。”

  蒋瓛直接带着一群人进来,将十余位官员的官帽打落,像拖死狗一般的拖走了。

  这些官员终于害怕了,一个个大叫饶命,或者大喊‘某某某’救我啊。

  然而,方才还表现的同生共死的文官们,却集体沉默了。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求情。

  他们终于回忆起了洪武大帝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老虎打盹了依然是老虎,不是谁都可以欺凌的。

  法不责众对别的帝王或许会有用,对眼前这位皇帝,完全不成立。

  他是敢于打烂一切,重新来过的人啊。

  胡惟庸案,赵瑁案,哪一次不是杀的血流成河。

  哪一次不是朝堂被清空一半,乃至更多。

  至于因此带来的朝局动荡,他根本就不在乎。

  杀光了再换一批听话的人过来。

  一想到这个现实,群臣心中都无比的沉重。

  之前才刚刚升起的一点抵抗之心,已然开始瓦解。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朱元璋既然决定提起屠刀,就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下。

  朝堂已然陷入了一片肃杀之中。

第311章 见闻

  甲:“你听说了吗,二狗子被放出来了。”

  乙:“二狗子?那是谁?”

  丙:“就是五年前因为典妻拒不悔改,被抓的那个赌徒。”

  乙:“哦……原来是他,这种人就应该处死,还放出来不是祸害人吗。”

  丙:“话不能这么说,他婆娘一个人拉扯孩子,还要赡养父母,挺不容易的。如果他能洗心革面……”

  乙:“嘁……指望这种人洗心革面,那不如指望河水倒流。”

  “他婆娘虽然不容易,但朝廷分了五十亩地给他们家,父母身子骨还硬朗能帮衬着干活。”

  “两个孩子也快拉扯大了,苦点累点日子还能过得去。”

  “现在他出来,指不定怎么祸害一家子呢。”

  丙:“哎,谁说不是呢。”

  甲:“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七舅姥爷他三外甥的小舅子的连襟的兄弟,在衙门当差。”

  “据他说,乡令放话了谁再敢和二狗子赌,就让差役天天去查谁家。”

  “还给了二狗子婆娘一张条子,以后他们家他婆娘说了算。”

  “还给他的两个儿子特批,如果他再敢胡闹,允许两个儿子把他捆起来送官。”

  乙:“如果真能这样就好了,他婆娘也是可怜人啊。”

  甲、丙都附和的道:“是啊,也就朝廷禁止典妻,还给百姓分地,要不然她婆娘早就被折腾没了。”

  “新政好啊,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尤其是那个摊丁入亩……要搁以前,咱们这些泥腿子不是干活就是服役,哪有时间在这里闲聊。”

  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讨论,述说着新政的好。

  在隔壁桌,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单独坐在这里,他面上平静,心中却情绪翻滚难以平静。

  少年正是游历天下增长见闻的叶云流。

  对于新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更确切的说,作为士绅阶层,他受身边人的影响,曾经对新政多有不满。

  但他的曾祖父叶兑却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

  认为是万世之法,大明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也因此,叶兑对于曾经当了儒家帮凶,针对陈景恪的事情,充满了懊悔。

  如此大才,自己竟然为了利益去针对。

  实在是晚节不保啊。

  叶云流却很是不解。

  周围人都说新政不当人,与民争利,损害百姓利益。

  叶家自身也是新政的受害者,受到的约束更大了,缴纳的赋税也变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曾祖父为何还要说新政好呢?

  于是,叶兑就全面为他剖析了新政。

  他那位便宜老师方孝孺,也经常从朝鲜王国寄信回来,帮他解答各种疑惑。

  让他对新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家国天下的概念也逐渐形成。

  然而叶兑自己对部分政策的认识也很有限,甚至无法理解。

  比如放宽对人口的限制,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各城市犯罪数量剧增。

  他不明白,这么明显的危害,朝廷就看不到?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反对,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他对叶云流的解释是:“从既往的政策来看,朝廷是有全盘计划的。”

  “现在我们没看懂,可能是因为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多观察,过上几年还是看不到作用,再反对也不迟。”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也很认同这个观点。

  多观察,谋而后定,就算反对也能有更充足的证据。

  去年叶兑寿寝正终,临走前还特意叫来一群见证人,提前为叶云流加冠。

  并当众宣布,让他守孝半年,就启程去朝鲜王国找方孝孺进学。

  还叮嘱他不要直接去,一路上多走走多看看。

  古代对丧葬看的非常重,作为最受器重的曾孙,叶云流是要守三年孝的。

  但他现在正是进学的年龄,在家耽搁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误了。

  叶兑提前做好布置,他在孝期外出求学,就是遵守曾祖遗命,是合乎规矩的。

  可以说,叶兑把一切都提前给他规划好了。

  叶云流对曾祖的心思了解的更清楚,他不是怕自己耽搁了学业,而是怕自己跟着这群儒生学歪了。

  事实上,深受曾祖和老师影响,他对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为然。

  学问确实很深厚,但带着一股浓浓的腐朽味儿。

  这一点,从他们对新政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

  摊丁入亩的好处,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偏偏士绅们就反对诋毁。

  为什么?

  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罢了。

  满嘴的道德文章,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

  所以,在守孝半年之后,他就遵照祖命出发,一边游历一边前往朝鲜王国。

  前几个月,他游历了南方几个主要省份,深入基层去观察新政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458/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