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1节
以前她也对此言深信不疑,可现在由不得她不疑神疑鬼了。
陈景恪知道,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旦她产生怀疑就很难打消,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比如减轻家庭带给她的压力。
于是他就将此事告知了父母,让他们不要催促孩子的事情。
谁知道陈远和冯氏也很冤:“我们从来都没提过孩子的事情啊。”
冯氏说道:“虽然我很想抱孙子,可咱们家的情况我很清楚,怨不得人家公主,我怎么会催她。”
陈景恪还以为她说的‘天谴’的事情,连忙又解释了一遍。
陈远却摇头道:“你娘说的不是天谴的事情,是咱家……”
“就这么和你说吧,你曾祖父妻妾四人,三十八才有了你祖父。”
“你祖父妻妾两人,四十二才有了我。”
“你娘就是当时家中无后才收养的孤女。”
“她刚来家中,就有了我。”
“我二十九才有了你。”
“咱家就这种命,赖不了人家公主。”
“你要是能在三十岁给陈家生出孩子,我和你娘就烧高香了。”
冯氏也很无奈的道:“是啊,咱们家就这种命,子嗣困难。”
陈景恪别提多惊讶了,还有这种事儿?
用科学怎么解释?
只能说,基因这种东西实在太神秘了。
他将此事告知福清,总算是缓解了她的心理压力,不再每天疑神疑鬼。
陈景恪怕她太闲了胡思乱想,就催促她继续写驸马传,还把《海盗》第二部 的构思讲了一遍。
让她没事儿多琢磨琢磨写作。
总算是暂时将此事给解决了,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很快他就发现,为啥福清会面临那么大压力了。
因为没多久,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徐达等人,都相继问了他类似的问题。
你不是说等公主十八岁要孩子吗,为啥这么久了还没动静?
连他们这些日理万机的大人物,都会操心这件事,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估计平日里福清没少被人问这个问题。
对此陈景恪只能不厌其烦的,将家族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
之后果然没有人再问,但他们是不是真信了,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总之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陈景恪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首先是楚国那边的详细情报传回,包括土地情况、土著情况、气候条件等等。
同时还带回了另一个消息,第一个落脚点已经建好,可以开启后续移民了。
于是,早就准备好楚王朱桢,带着两千户百姓,和大量的粮食农具、耕牛、铁器等物资乘船出发。
出发那天,朱标带领满朝文武前来送行。
临上船前,朱标担心的道:“六弟,保重身体,大哥等你年底回来团聚。”
朱桢心中非常的舒服。
不论这话是真情实意还是场面话,都比什么一定要管好楚国,不要忘记朝廷什么的要中听的多。
这种场合本来是轮不到陈景恪露脸的,但朱桢却主动找到他,说道:
“陈伴读可还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景恪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
“楚王一路顺风。”
之后朱桢就登船出发,船队会从长江入海,然后一路向南到达泉州。
经过修整补给之后,直达楚国。
送走朱桢,朝堂却并未恢复平静,反而变得更加繁忙。
没别的。
迁都。
耗时两年多,洛阳城终于修建完成。
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东西都要事先做准备。
太子朱标再次启程,前往洛阳坐镇。
这次他可是带着整个东宫一起去的,顺便还带走了半个朝堂的官吏。
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个衙门的人员,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洛阳将架子搭起来。
为后续整体迁徙做准备。
接着,朱元璋任命了洛阳城的大小官吏。
然后从应天迁徙了一部分百姓过去。
同时还从江浙、两湖、川蜀、云贵等地,各迁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阳定居。
总人数达十五万。
这将是洛阳城的第一批百姓。
这还不算完,朱元璋又下旨拆分应天。
这其实是陈景恪的意思:“应天实力太强,作为京师自然没有问题,可作为陪都会抢了洛阳的风头。”
“且地方太强,也不利于中央集权。”
此时的应天,地界包括了后世的安徽、江苏和上海。
地域之广阔,经济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未来大明肯定要发展工商业,这里的实力只会更强。
到时候真的有可能会出现,陪都反过来压国都一头的态势。
而且地方势力的话语权太重,也确实会影响朝廷的政策,最后好处全让他一个得了。
朱元璋虽然看不到未来,但仅凭眼下他就知道,应天太强必然是隐患。
群臣自然不会反对,他们比谁都希望大明能平稳。
于是,就将应天一分为二。
一为江苏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江苏省,省治自然就是应天城(南京)。
另一个省的名字就比较有争议了,大家取了很多名字。
最后朱元璋拍板,凤皖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凤皖省,省治就放在了凤阳。
凤取自凤阳,朱元璋的老家。
皖是因为此地为古皖国地界,取历史悠久之意。
对这个名字,自然没有人会反对。
这时陈景恪又不安分了:“陛下,湖广的地盘也大啊……”
朱元璋看了看地图,然后湖广变成了湖南和湖北。
陈景恪又说道:“陛下,陕西……”
朱元璋脸一黑:“你闭嘴,陕西现在还有一半在北元手里,等夺回来再说。”
“康藏……”
“你想把康藏的首领都逼反吗?还是你准备带兵去征服他们?”
陈景恪悻悻的闭上了嘴。
心中则想的是,等枪炮造好了,你看我怎么让那些奴隶主变得能歌善舞的。
大明这一轮虽然没有推行什么新政策,但动静可一点都不小。
不论是分拆行省,还是迁都都是大事,可怠慢不得。
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方面就略微收敛了锋芒。
南洋方面,也并没有再对别的藩属国产生什么想法。
中南半岛的战事也告一段落,安南被灭,占城名存实亡。
其他各势力也反应过来,大明这是司马昭之心啊。
然而已经晚了。
大明是他们自己请过来的,岂不闻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
比起赶走大明,他们更害怕自己被攻打。
现在大明主动停下脚步,宣布行动结束,他们反而都松了口气。
至于安南和占城……他们自取灭亡,大明天军来的好。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朱元璋封朱棡为安南总督。
然后派遣了大量文官前来任职。
这一点比历史上的朱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朱棣派人打下交趾,派遣到这里的官吏,大多数都是从两广地区招募的。
这些人粗通文墨,又没有升迁途径,到任后会干什么可想而知。
交趾行省贪腐之风盛行,可以说无官不贪。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