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5节

  与之相反的,是被邀请来观礼的诸多藩属国使节。

  心情无比的沉重。

  然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顺从。

  祈求大明君臣看在他们恭顺的份上,能容许他们继续存在。

  这些都略过不表,对于陈景恪来说,他更关心的是自家好兄弟徐允恭。

  “黑了、胖了……看来在军中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徐允恭的变化很大,皮肤变得黢黑粗糙,身材却更加的魁梧,还多了一股剽悍之气。

  “看来还是军中更锻炼人啊。”

  见到好兄弟,徐允恭也非常高兴,滔滔不绝的介绍起辽东的情况:

  “那里真是好地方啊,野外到处都是猎物。”

  “随便一个水洼,里面都有成群的鱼。”

  “野兔子都不怕人的,你看着它,它也看着你。”

  “尤其是一种叫傻狍子的……”

  “土地也非常肥沃,那黑土用手一捏都能滴出油来。”

  “只可惜,冬季太冷又太漫长,不适合居住。”

  陈景恪心下也向往不已,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前世经过大开发之后,这种情况基本消失,他也只能在书本上看一看这样的描写。

  但要说多喜欢这种环境,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真要让他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开发后的环境。

  谁要是说喜欢这种原生态,就先去深山老林里待几天,出来后看还能有几个坚持不改的。

  “辽东始终未能得到开发,不是因为气候寒冷,而是因为动乱。”

  “等彻底平定草原,辽东也能安定下来了,到时朝廷会着手进行开发。”

  徐允恭点点头,没有多关注此事。

  他心思全在用兵打仗上面,不想插手内政方面的事情。

  给陈景恪说这些,也不过是觉得那里环境独特而已,并不是要讨论如何治理这块地方。

  接着他就将话题转到了军事方面。

  “纳哈出虽然投降,但他手下很多人并不想投降,只是被裹挟身不由己。”

  “很多降将降卒中途逃走,甚至有一支想要劫掠运粮队,差点酿成大祸……”

  “虽然后来我们加强了防范,但局势还是非常混乱。”

  “朝鲜的情况要好的多……没有册封朝鲜王的时候,也是叛乱不止。”

  “后来恢复朝鲜国号册封朝鲜王,局势反而平定了。”

  陈景恪说道:“都是为了利益罢了。”

  “最开始他们以为大明要在那里建立郡县制,那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的命,自然会跳出来反抗。”

  “后来发现大明恢复了朝鲜国号,依然重用原本的权贵。”

  “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自然就不愿意反叛了。”

  徐允恭点点头,说道:“使节团的作用也很大,冒着危险去游说高丽的读书人和文官,不少人为此牺牲。”

  “后面又帮助新建的朝鲜国梳理政务……”

  “我们能顺利撤军,他们居功至伟。”

  陈景恪心情沉重了几分,说道:“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的,封赏会如数交到他们的家人手上。”

  又聊了几句,陈景恪忽然问道:“你见到方孝孺了吗?他现在如何了?”

第259章 乱认祖宗

  说起方孝孺,徐允恭一脸的敬佩,道:

  “方先生真国士也。”

  陈景恪虽然有各种渠道,可以获得朝鲜那边的信息,但毕竟远隔重洋,了解的并不细致。

  见徐允恭都如此敬佩,非常的好奇:

  “哦,他都做了什么?竟让你如此夸赞。”

  徐允恭娓娓道来,将事情大致讲了一遍。

  最初的时候,高丽很多人心中是非常仇视大明的。

  一些原本亲大明的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从而走上了敌对之路。

  甚至使节团里的很多读书人,都认为大明此举非义战。

  方孝孺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这种观点。

  虽然无法说服心怀成见之人,却让支持大明行动的读书人,更加的理直气壮。

  之后他又第一个走出去,联络以前认识的高丽文人,为大明争取人心。

  期间遭受的刺杀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最危险的几次离死只有一步的距离。

  “保护他的精锐将士都牺牲了二十三人,可见他面临的危险有多大。”

  “可是他毫不退缩,继续去游说高丽文人,甚至还在各大城市公开演讲辩论。”

  “使节团的文人受到他的感染,也纷纷出动为大明争取人心……”

  “前后共计六十七人死于敌人刺杀。”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牺牲,逐渐挽回了高丽文人之心。”

  “为后续平定叛乱,建立朝鲜王国,奠定了基础。”

  陈景恪端起酒杯:“敬义士。”

  然后一饮而尽。

  穿越后第一次喝酒,呛的他非常难受。

  徐允恭连忙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不会喝酒就别勉强自己。”

  陈景恪灌了几口茶,说道:“我是高兴,大明文人的脊梁还在。”

  这些事情有些是他知道的,有些是第一次听说。

  作为一名华夏人,他心中对那些人充满了敬佩。

  “大明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陛下已经决定,授予参与此事的文人军功。”

  “以后但有空缺,会优先任用他们。”

  徐允恭也由衷的感到高兴:“陛下英明……相信经此一事,大明会有更多文人站出来。”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继续说,方孝孺最近在做什么?”

  徐允恭回道:“正带领一群高丽文人,说是要编写一本朝鲜史,为朝鲜溯本归源。”

  “此事现在已经成为朝鲜最大的盛事,无数文人想要参与其中。”

  写史?陈景恪眉头微皱:“此事上报朝廷了吗?”

  徐允恭颔首道:“朝鲜王呈送了一批国书,随凯旋大军一同送来应天,想必有关于此事的奏报。”

  陈景恪恨不得立即将朝鲜国书取过来,看看有没有这玩意儿。

  编史书本来就是大事,给朝鲜编史更是大事中的大事,一个不好可能会动摇大明在当地的统治。

  方孝孺这是发哪门子的疯啊。

  不过这会儿正在举行庆功宴,自然没时间给他找国书,只能等明天再说。

  之后两人又聊起了其他事情。

  总体来说,朝鲜王国的局势比大家预计的要乐观的多。

  除了大明武力震慑,以及封王建制确保了旧贵族的利益。

  大明使节团的文人,将高丽文人给安抚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人掌握舆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大明安抚住了文人群体,就相当于掌握了舆论。

  愿意站起来反叛的人,自然就少了许多。

  当然,和大明采取的均田制也有关系。

  大明将没收的反叛权贵的土地,全部分给了高丽百姓。

  要知道高丽之前的政治制度,类似于九品中正制,百姓就是权贵官僚的农奴。

  获得自己的土地,那是前所未有之事。

  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自然会支持大明。

  徐允恭感慨的道:“你不知道,那些高丽百姓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时,是多么的激动。”

  陈景恪心道,我可是太知道了。

  获得土地的百姓,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能爆发多大的战斗力,可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那是能让血肉之躯战胜钢铁洪流的力量。

  百姓被均田制收买,文人群体也被安抚。

  旧权贵获得重用,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三个群体的抵抗意志被瓦解,朝鲜定矣。

首节 上一节 36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