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47节

  未经允许伪造证据灭国,对于朝廷来说,过大于功。

  如果说赵秩和耿子茂还有可取之处,岑信通和许柴佬完全就是死有余辜。

  这也是赵秩借着报捷的理由,将他们两个全都送到应天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至少应该留下一个帮忙收集情报。

  这种烫手的山芋,只能交给朝廷处置。

  现在陈景恪的话,相当于是给他们喂下了定心丸。

  不会处罚他们,但功劳也不用想了,最多就是给他们一个收集情报的功劳。

  对于岑信通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功不功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了朝中大佬乃至皇帝的视线。

  对他的态度,陈景恪非常满意。

  难怪杜同礼会将他举荐过来,就这份通透就超过了许多人。

  又称赞了他几句,陈景恪就转而问起了许柴佬。

  没有问为何要帮助岑信通,不用想就知道答案是什么。

  不外乎就是身为大明子民,当忠君爱国之类的假大空之言。

  他直接从南洋的情况问起,大概有多少人,都从事什么行业,和土人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些数据许柴佬了然于胸,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

  渐渐地,他紧张的情绪也渐渐放松下来。

  这位陈伴读看起来很温和啊,和他之前接触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同。

  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还以为就是个邻家少年。

  果然人不可貌相。

  通过问答,陈景恪也大致了解了许柴佬的能力。

  别的不说,对南洋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也比较深入。

  尤其是对南洋土人和大明百姓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加的清晰。

  “有大明在,土人对南洋明人就尤为客气,事事讲究公平。”

  “大明的声音消失,土人就开始嚣张跋扈,视南洋明人如羔羊。”

  “大明的态度,才是左右一切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我主动帮助岑密使的原因。”

  “只可惜,很多南洋明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陈景恪暗暗摇头,不是他们认不清这一点,而是以前大明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朝廷都不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凭什么要求百姓给予信任?

  朱元璋有很多优点,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认知。

  套用前世某些人对他的评价,地主老财思维。

  虽然有点苛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他的缺陷。

  把自己当成地主,百姓都是佃户,官吏都是管事。

  制定的很多政策……

  算了,不提也罢。

  至少这一世,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现在的大明,正在肩负起那一份责任。

  以后大明子民不管去往何方,都可以骄傲的说一声,我是明人。

  当然,陈景恪并不是为南洋那群商人开脱。

  那边的人也确实缺少国家民族意识,直到西班牙人到来,用屠刀教会了他们什么叫族什么叫类。

  之后几百年的飘泊,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含义。

  所以在那两场世界大战期间,国外华人踊跃捐款,为国家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此时才是明初,南洋大族的德行……

  算了,同样是不提也罢。

  至于许柴佬被踢出族谱,陈景恪只是笑笑,没有给予任何评价。

  许柴佬自己表面看起来不在乎,但能看得出他内心很是不平。

  他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家族的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将他除名,目光实在太短浅。

  陈景恪却想说,他还是太年轻。

  额……三十多岁也不年轻了。

  是他在南洋那种地方呆的太久,对很多问题认识的还不够深刻。

  他立功了确实不假,但这个功没那么好领。

  朝廷认可了,碍于大义也不能给他封赏。

  总不能说他们栽赃陷害,为大明灭国制造理由吧?

  朝廷要是不认可,他很可能会被处死。

  一个普通商人,没有任何旨意就敢栽赃陷害灭亡一个国家,这种人留不得。

  而且出现这种可能的情况非常大。

  许柴佬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家族的那些老狐狸不可能想不到。

  保他,或许能帮他的光,可更大的概率是被牵连。

  对大家族来说,求稳比求功更重要。

  于是就将他除名,试图撇清关系。

  只是,商人就是商人,根本就不知道朝廷思考问题的方式。

  将许柴佬除名就能撇清关系了?

  太幼稚了。

  朝廷真要弄死他,整个许家都别想逃脱干系。

  都不需要定什么罪名,无声无息他们就没了。

  只能说,许柴佬运气好,碰到了大明政策转型时期。

  搁在以前,他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要是大明的政策不转型,他也没机会干这种事情就是了。

  整体来说,陈景恪对许柴佬还是比较欣赏的。

  有胆略、有见识,对家国族群的认识,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深刻。

  稍加培养,就是个不错的干将。

  而且陈景恪已经想到该如何用他了。

  接下来,就是考察环节。

  “大明此次开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经商、宣扬国威,而是有着更深远的谋划。”

  “不过再长远的谋划,都要从脚下做起,南洋就是大明接下来的战略重心。”

  “你觉得,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控制南洋?”

  许柴佬非常震惊,大明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

  然后就是狂喜,那可是太好了。

  他生在南洋,对那边了解太清楚了,这就是优势。

  说不得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在南洋。

  他知道现在是展示自己的机会,能不能获得重用,就看这一番问答了。

  所以他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

  岑信通也暗暗紧张,虽然一开始他利用了许柴佬,可人与人的交情就是这么来的。

  两人可以说是天然的盟友,他自然担心。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对许柴佬的考验,自己什么都不能说。

  陈景恪也没有催促,静静的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儿,许柴佬才抬起头说道:

  “大明想要经略南洋,有一处地方最为关键,麻六甲。”

  陈景恪心中暗暗点头,在前世这是常识,但在这个年代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厉害了。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哦,为什么?”

  许柴佬用手比划了一下南洋地形,解释道:

  “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爪哇,这几个国家狭长的领土就像是围墙,将南洋围住。”

  “进出的门户只有两个,一个是麻六甲海峡,另一个就是爪哇那边的出口。”

  “但走爪哇那边,一来一回就要多走几千里路。”

  “危险不说,还耽误时间,基本没人走那条路。”

  “所以,麻六甲海峡就是南洋的大门,谁掌握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整个南洋。”

  陈景恪不置可否,而是问道:“占领容易,之后呢?”

  许柴佬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此等大事自有朝廷决策,我一小民岂敢置喙。”

  陈景恪眼中多了一丝笑意,不错不错,是个知道分寸的人。

首节 上一节 347/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